一
据说,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其国内15000名经济学家中,除极个别人外,全都事前无力预知,事后束手无策。这些将金融衍生品玩弄到极致,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学界精英们竟然如此低能?我不相信这种说法。我宁愿相信这是面对“皇帝的新装”前景的有意识集体失语。因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席勒在2008年10月的《纽约时报》上说,数年前在迈阿密,一位出租车司机就指着到处都在盖房子的建筑工地对他说,市场必将供应过剩,迟早会有大灾难。出租车司机都能明确预知的事,经济学家们会不知道?在美国,经济学家们吃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饭,会有人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看问题吗?马克思著名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化而导致人民大众相对贫困消费不足无法调和矛盾的科学论断,他们既否认不了,只有佯装不知,否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这碗饭就吃不成了。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的学术著作浩如烟海,似乎奥妙无穷,其实只有一个总课题,即:因上述矛盾无法调和而爆发经济危机,想方设法延长两次危机之间的周期,并在此期间尽量使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他们主观上也可能欲避免经济危机,而使资本主义世界,无论富国和穷国共同发展和繁荣,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痼疾在客观上使他们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充其量可能在某一段时期穷富国家有限度地“双赢”。之后,这种双赢就难以为继了,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变本加厉地大行其道。人的先天本性是自私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则使人的这种本性向损人利已、以邻为壑的恶性方向发展,个人间如此,企业间如此,国家间也是如此。在这种经济社会中,强者为王,尔虞我诈,1997年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不过是其中一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市场经济的新手,相对于老练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交往中,只有吃亏上当的份。例如,以可以堆成山的几亿件衣裤鞋子去换一架大飞机;“以市场换技术”,我们的市场倒是慷概大方地相让了,人家的技术换来了吗?为了引进所谓“战略投资者”,不惜大量贱卖矿山资源,并让外资以“合资——亏损——独资” 的方式吞并中国优质的国有企业,而当我们反向去买他们的资源和企业时,尽管高于市场价,却莫不遭到阻挠和禁止。2003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多家国有银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先后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据说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借助此次金融危机的“机会”,这些前几年超低价入股的境外投资者们多数选择大规模套现中资银行股票,轻易地赚得大钱而归。我们的愿望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今,单相思又有了新症状,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念叨起什么“相互帮助”、“共克时艰”、“携手前进”之类“双赢”梦呓。应当说,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大多数统治者在内,他们也希望如此,我们更是乐观其成,举双手赞同了。但问题是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我们要求的双赢是平等的。他们则希望恢复经济危机前上述那种“正常交往”情况。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债券,使其保持透支消费能力,多采购中国商品,使中国企业少破产,工人少失业,就是帮助中国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岂不是“互利”? 但中国什么人会认同这种“双赢”模式? 只要中国追求强盛, 不甘心在产业层次上屈居人下, 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竞争, 就没有调和的余地。
冷战时期,在资本主义世界,诚然有过富强国家扶助相对贫弱国家的先例,例如二次战后美国振兴西欧诸国的马歇尔计划,在美国的卵翼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但那是当时美国为防止前苏联“共产主义扩张”,抵消社会主义影响,服务于其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需要。这一时期的特殊情况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合作,美国自始至终都是将中国定位于低端产品的生产国,竭力阻挠我们往上进取。所以,尽管其在中美双方贸易中严重逆差,也丝毫不放松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如此情况下,如何去“双赢”?像迷恋和追求发明永动机一样,我不怀疑某些执政者动机是好的,但你要当心人家将你当作傻瓜,从而成为历史笑柄。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了,争霸世界的手段因而有所调整。例如,前不久美国新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一反其前任常态,没有谈及中国人权问题,避免刺激中国。对中俄的态度明显软化,还表示要从伊拉克撤军,甚至向“邪恶无赖国家”伊朗伸出橄榄枝。那都是因其力不从心,不得不作战略收缩,目的并未改变。美国对中国态度突然温和起来,也是因为要在其严重的金融危机期间暂时韬光养晦,而决非是对中国向其巴结讨好进贡买债券的回报。
美国人的双赢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其为延缓生产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而鼓励的透支消费生活方式难以为继了,从而导致银行因贷款收不回坏账率高发生金融危机;美国人透支消费因而受限,影响到中国以外贸为依存的经济出口减少,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只要中国把贸易顺差储备的钱拿出来,用于购买美国为补银行窟窿而发行的国债,美国人就能继续透支消费,带动中国恢复出口增长,保持8%的GDP政绩,岂不是双赢?但以中国严重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廉价出卖苦力生产的商品,去换取美国国债,一种对中国来说实际上难以兑现的白条,恐怕没有一个中国人会认同这种“双嬴”模式——吃里扒外的买办除外!
之前,借口中国贫穷,生产力落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拱手相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成为高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最重要的高端主机生产国,他们因而赚大钱;我们发挥“比较优势”甘愿做配角,充当加工装配国,人与物的原料供给国,人家高端产品的市场销售国,我们只能赚小钱,据说也是一种“双赢”模式,可能迫不得已,似乎情有可原。如今,这种旧的人家赚大钱,我们赚小钱的“双赢”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办法转变,新的以我们实物换人家白条的“双赢”模式又形成了,连赚小钱都难了。成百亿美元一次次地往美国送,让他早日恢复元气,再用强硬手段对付我们。
如此“中美国”“左右手”的“双赢”模式,欧盟各国看得眼红,这等好事怎么没有我们的份?他们看得清楚,美国人之所以能如愿以偿,是因为抓住了中国人韬光养晦,忍让怕事的软肋,时不时地无事生非找各种由头敲打的结果。于是如法泡制。你欲息事宁人,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他也想敲一下。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嘛。“自由、民主、文明”,讲究“人权”的西方世界几乎都闹起来了,中国解放西藏农奴称为“迫害”,极尽歪曲之能事,支持比欧洲中世纪教皇更残酷的达赖喇嘛分裂中国,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拿好处过来,否则得寸进尺,没完没了,连解放农奴都要遭到攻击,还怕没有其它题目?越怕鬼越出鬼。
假使,我们委曲求全,发扬负责任大国风范,愿意充当冤大头,一味让利于人,若能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摆脱这次经济危机,从而也有助于中国继续外贸出口增长,保工厂开工,降低失业率,维持社会稳定局面,如此“双赢”,算是有失有得,在视稳定为第一要务的执政者心目中,倒也不错。但问题是,哪怕你愿意满足讹诈者的胃口,也救不了他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曾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时间都不长,之后便恢复发展。这次可能就不一样了,此观点根据何在?一个国家如同一个家庭,长期寅吃卯粮,透支消费,钱不够用就大量借债,入不敷出,岂能持久?一段时期,人家看他这家人表面风光,信用尚好,愿意以其开出借条(债券)的形式借钱给他维持奢侈生活。这个国家就是美国,世界老大。如果他痛改前非,尚可救药,今后也不影响他老大地位。但是他不,先是嫁祸于人,反指责中国的高储蓄率,因为慷慨地借钱给他透支消费,失去控制。追根溯源,中国人才是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主要罪魁祸首,美国反倒是受害者。言下之意,中国有责任拿出钱来救助美国。但这歪理没有人信,只得作罢。假使他从此洗心革面,少惹事生非,收敛一下侵略锋芒,也可省下钱来为自己解困。但他也不,依然穷兵黩武,咄咄逼人,一国军费开支几乎等于全世界的总和。若是他国内的人愿意减少一点收入和降低一点福利,平衡收支,也可能逐渐摆脱困境。但他还是不。请看美国金融危机后,其国人的表现。美国一家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2008年亏损900亿美元,需要政府1700亿美元救助。但这家企业高管们在如此危急情况下,坚持要拿上亿美元的年度奖金,理由是按合同办事,不然会导致人才流失。什么样的人才如此宝贵?即使让我这个大老粗去就任这家企业的总裁,也没有这大的本事亏损得这么惊人呀!后来还是动用国会力量才制止了这项荒唐之举。通用汽车公司也伸手要救助。美国政府开出的条件是,企业先要提出改进措施。于是公司便和工会谈判。企业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公司职工的工资福利远高于其国内其他外国厂家同行,因而要求工人们牺牲一部分利益,共度时艰,但遭到拒绝。因为在政府和企业的博弈中,施救方比被救方更为弱势。美国任何一党的政府都不得不救,否则,如果听任其破产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崩溃危险和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其国内就会闹成一锅粥,谁也不敢冒此风险及其后果。为美国企业高管的巨额奖金和工人高工资福利埋单者,表面上看是美国的纳税人,但其政府会将此账单转移给世界其他国家。你不妨猜猜看,最后是谁充当了冤大头?
我再提醒人们:一个国家犹如一个家庭。这样,复杂的道理就变得简单容易理解了。如果一个家庭长期透支,入不敷出而难以为继了,应当怎么办?显然,必须节衣缩食,弥补亏空,逐渐使收支平衡。但他相反,要恢复所谓信心,即保持几十年如一日地自吹自擂,世界上最美好的美国生活方式,以奢侈为荣,继续刺激消费大手大脚地花钱。钱不够花怎么办?就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再向全世界去借,借新债还旧债,典型的庞氏骗局。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曾是这一骗局的高手,在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上骗了几十年,终于东窗事发。他向全世界骗了650亿美元,最后他公司却只有10亿美元存量。骗来的钱基本上都打水漂了。美国国债与麦道夫公司债券性质完全相同,只是规模更大而己。
又像是一个人吸毒成瘾,戒除不了,经济依赖借贷而亢奋。谁都知道,这样有害于其健康生存与发展,但他因不愿忍受戒毒必然要经历一段时期的痛苦,徒唤奈何。他成为众矢之的而不自省,竟然耍赖反归咎于中国。上述那种颠倒黑白的谈话可是美国政府中担任要职和社会上头面人物说的,全世界媒体广泛报道了,中国主持和主张购买美国债券的官僚与学者不会不知道吧,有何感想?美国人说此话的目的当然是欲嫁祸于人,其逻辑是供毒者比吸毒者更可恶。假使咱们真的是毒贩,有利可图,也有一说,但对中国来说,稍具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看得清楚,现在还去购买美国国债分明是肉包子打狗的买卖,却要坚持去做,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了,难道其中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奥秘不成?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唯一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力,所以,世人无不希望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早日结束。但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从长远观点看,果然如此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道理很简单,如上文分析,只是使其经济祸根更加积重难返而己。但资产阶级政客都不会有长远观点,他们只追求自己任内的短期政绩,以沽名钓誉。美国现在就有一位,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他就任后在干什么?一是发表谈话,鼓励人们恢复信心,危机会克服的;二是筹集资金,一次又一次地撒向银行和企业救市。虚实结合,效果如何?他已开出了一张支票,是否空头,尚不得知。据《环球时报》 2009年3月17日 报道: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6日报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5日‘罕见地’接受了电视媒体采访,并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还将持续一年时间。
“伯南克上周日接受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采访,在被问到经济衰退是否会于年内结束时,伯南克说:‘经济下滑趋势将会适度放缓,我们将看到形势逐渐平稳下来。’伯南克曾在今年一月告诉美国国会说, 美联储认为经济衰退将于今年结束,2010年将成为复苏之年。在这次采访中, 他坚持了上述观点。伯南克说:‘我们将看到,经济衰退可能会于年底结束,明年将迎来经济复苏。’他还表示, 最担心美国公众和议员不再支持政府旨在救助银行体系的努力。”
伯南克兑现这张支票的根据何在?他讳莫如深没有说,可能有多种因素吧,其中之一大概就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已经承诺与他同舟共济,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但我们知道,美国海内外负债60多万亿美元,是其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0多万亿美元的数倍,年财政收入2万多亿美元的20多倍,若其扩张的经济政策和透支消费的生活方式不改,债务比率还将提高。中国即使倾全力帮他救市,每年进贡上千亿美元,也是杯水车薪呀!他的前任却没有如此乐观。引发这次危机的内情,世界上没有人比格林斯潘更深刻了解了。格氏在一次美国国会上作证时说,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百年一遇”。一年之内就想把它平息?美国著名战略研究智库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说,7000亿美元救市,还不如发动一场战争。如果他认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短期内很快就能克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此下下之策?
有人可能会说,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也曾引发过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后来实行“罗斯福新政”,不是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吗?既有前例成功经验,不妨如法泡制。但时过境迁,情况不同了。那时,美国是大债权国,现在则是大债务国。前患便秘,现是拉稀。老药方用于治新病,将会是什么后果?
死马还得当作活马医。但是,传统老办法不灵了。例如向全世界借钱一招,除中国外,即使美国最忠诚的盟友,都因自顾不暇,反而纷纷减持美国国债。在法国,由于公共福利支出同其财政收入比较而过高,据其总理说国库已经空了,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满足公众要求。应对经济危机更是乏策,导致失业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下降,雪上加霜,引起社会大众不满,而于 2009年3月19日 爆发超过250万人的大罢工,全国一度瘫痪。其实,资本主义世界因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现在可能刚刚开始。美国倒是得天独厚,还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开动印钞机器,以此填补金融债务上的无底洞。伯南克已经黔驴技穷了,使出不顾后果的绝招,这大概就是兑现美国经济年内恢复支票的主要措施吧。
据《环球时报》 3月20日 报道(记者马小宁):
“美联储 3月18日 出人意料地再次推出重磅救市措施: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到0·25%区间不变,同时一次性向市场投放1·05万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其中7500亿美元用于增持房利美、房地美两家公司债券;3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长期美国国债。媒体纷纷用‘猝不及防’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项新政,而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已经被迫使用‘撒手锏’——开动印钞机——来拯救美国经济。”
靠印钞票缓解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就像瘾君子在毒性发作时,为了减轻痛苦而加大吸食剂量一样,即使吸后精神重又抖擞了,你认为这对他是好事吗?
美国的治本之道,其实也很简单,一是放弃称霸图谋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二是改变透支挥霍消费与其收入不相称的生活方式。表面上看,美国人现在痛定思痛,似乎也在朝这两个方向前进。例如,新任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其国内鹰派人物国防部长一反常态,在五角大楼近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淡化“中俄威胁”;加强金融监管也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世人不要被这些表象听迷惑,万变不离其宗,美国上述战略目标和生活方式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经过其国内资产阶级媒体长期宣传熏陶,惯性教育思维,不论上层人物还是下层百姓,都认为实现和维持上述目标与方式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一名资产阶级政客,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制下,变的只能是手段,而决不被允许变目的。就像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从越南脱身,也只是手段,目的是集中力量对付前苏联,取得争霸的胜利。 美国人较高生活方式则已实现了,千百万穷人竟然也拥有自己的别墅,但却是寅吃卯稂,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政客们唯一可行的手段,是像格林斯潘那样,不断创新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玩弄骗术,并不使之穿帮,从而维持经济繁荣的假象,更使自己任内政绩骄人。格氏此前就曾被其国人捧上经济超人的神位。否则,如果你讲良心,不愿自欺欺人,将会怎样?那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和付出自己政治生命的代价。法国的萨科齐就是一个现实例子。据我所知,他因没有美国人那样美元霸主地位的条件,而财政入不敷出,只得以减少社会福利和降低人民收入不得人心的政策,挽救处于破产危境中的国家,所以引起众怒。他才是实事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忠诚的卫士!接见达赖喇嘛之类小伎俩,不过是欲转移其国人注意力而己。至于有人发现萨科齐办公室案头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可能手不释卷地阅读,那是怎么一回事?如同美国人认真研究毛泽东军事著作,他们都是在试图找出对方的弱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设法“克敌致胜”,但他们恐怕越深入地研究越会失望。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资本主义前途不妙,中国人更应反思,为什么不走马克思指示的社会主义阳光大道,而要改行邪路。不错,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却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有下列三大因素:
一、 饮鸩止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发生了错误,遇到了困难,不是找出原因纠正克服,或者是找错了原因,为了清除浴盆内的污水而将盆内的婴儿也一起泼掉了。有人将改革开放前的30年说得一无是处,后30年则尽量夸大成绩,那是不愿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分析的表现。影响一个国家前途强盛与软弱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是发挥这种能力的主要平台。国企私有化就是在削弱这种能力,这也是中国现在无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因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弱化了。
二、 杀鸡取卵。为了追求GDP增长,“世界工厂”的中国不惜大量消耗国内资源。据专家说,产煤大省山西照现在这种规模继续开采下去,几十年后将无煤可采,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污染环境更严重到触目惊心的程度。吃祖宗饭,欠子孙债,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还能持久吗?
三、 舍本逐末。因为没有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实行“诸侯经济”的中国各地纷纷将房地产业作为当地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少有例外。卖地收税,比起发展难度很大的高科技产业简便多了。但请注意,当心重蹈美国之覆辙,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就是由房地产业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的。
显而易见,中国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遭到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难以持续下去了,如果再不转变,我们国家的前途恐怕不容乐观。放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在外贸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正面作用是否大过负面作用,值得研究。笔者在此“危言耸听”:中国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经济上暂时收到的“红利”到此为止,拐点已经出现,今后将使中国开始走上一条盛极而衰的危亡之路!
二
上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不但没有受到负面波及影响,反而乘势崛起。这次“百年一遇”的危机,也为中国化危为机,实现强国梦想,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过,我们现在崛起的客观环境条件,与当年的苏联大不相同。简而言之,苏联当时实行“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中国现在则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但也有根本性的相同之处,即两国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高度集权,中国的市场经济自由化程度还是有限度的。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曾被资产阶级学者贬得一无是处,而罔顾历史事实。中国声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不愿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模式。倒是其国内人士在重新肯定斯大林的功绩,当然也包括这位伟大的独裁者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用他的敌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概括:“他接手时,俄国是一个扶木犁的国家,而在他去世前,已成为核大国了。”(原文记不清了,大意如此)几十年后,世界经济危机再次袭来,从社会主义的前苏联转变为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这次与上次却截然相反,倒了大霉,成为经济危机重灾区,经济同比大幅度负增长。中国社会经济模式尽管按照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不断改革. 幸亏还不彻底, 中央计划调控其实仍然在发挥惯性作用。如果金融经济领域与全球化要求全面地接轨, 恐怕现在的日子会更难过。
中国存在着富强崛起的可能性。但是,我们的敌人必然会吸取前苏联强大起来的历史教训,干扰、遏制与破坏中国崛起的进程,阻止我们到达目的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我们今天很有必要深入探讨与规划中国崛起进程中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
我们制定与执行政策,不论内政政策还是外交政策,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都应当是为了中国的富强。但是,主观上的愿望要与客观上的效果相合,如果不合,则必须修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适用于毛泽东思想,也应当适用于邓小平理论。任何伟人和权威人物的言行与生前制定的政策,都可能包含有正确与错误的两部分,继承他们遗志的后人则需要根据实践结果的正负效应而坚持或修正,否则,不是又在搞新的“凡是”吗?
我们先来审视一下这些年来的政治外交政策。总的来看,似乎是在坚持这么一条原则:韬光养晦,小不忍则乱大谋。具体的政策内容就是让步与送礼。考虑的是息事宁人,免受干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能说这一政策考虑是错误的,但是效应如何?且看实践。我们今天研讨外交问题,撇开意识形态,只谈国家功利。你以为放弃毛泽东时代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帝国主义及各国反华势力就会同你和平共处,不来找麻烦了?按照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辩证唯物论观点,同敌手打交道,和平只有在有理有利和有节的斗争中才能取得。这有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1972年尼克松万里迢迢跑到毛泽东书房来移樽就教,和1999年美国轰炸机发射精确制导炸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前者是在中国大力支援越南抗击美国时期实现,后者则发生在百般讨好美国之时,无原则的让步招来祸患。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库里有了一些依靠卖苦力换来的外汇储备。以为让步还不够,于是又辅之以送礼。岂料越是让步与送礼,人家越是闹得欢。以前还是恃强凌弱,现在竞然以小欺大了。勒索也越来越频繁,时而灌迷魂汤,时而战争威胁。中国什么软肋被人抓住了?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外贸依存度畸高,经济主要依靠商品外销而增长,全球化市场经济中,各国顾客都是“上帝”,岂敢得罪?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政策和非毛化后的外交政策两相比较,孰优孰劣,实践已经先后检验过了。回顾毛泽东时代,他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面对不怀好意的敌手挑衅,坚决回击!如此几个回合,就不会再有人来找麻烦,受窝囊气了。但要这样做,前提条件是必须改变主要依靠外贸出口发展经济的模式,避免被人裹挟。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要建立在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基础上。而现在则是人皆可以我为挑衅、出气和批评对象,泱泱大国,尊严何在?
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要断然地脱离与美国紧密的金融联系,避免为其陪葬。根本不存在“中美国”“双赢”的可能性。所谓“相互依存”,完全是损己利美的陷阱。请牢记中国谚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对待美国人。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最大的潜在敌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必欲像对前苏联一样置我于崩溃而后罢,这一基本国策不会随着其总统人选的更迭而改变。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向他的金融经济输血,使他能更有力地挑衅与损害我们?国际上有人分析,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几千亿美元军费,实际上由中国人通过认购美国债券而买单,并非无稽之谈。这些年来,美国不断地来找中国的麻烦,制造事端,其中目的之一可能就是当作筹码,引诱和迫使中国继续购买美债。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要不买,就加大挑衅力度施压。中国现在是在花钱买平安。这种态势要彻底地变过来。我们手中不是已有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各类债券吗?今后不但不应当继续增持,还要当作政治筹码,反而逼迫他停止向我挑衅,否则就大量抛售!不错,这样做也将使我遭受巨大损失,但若没有壮士断臂的决心,我们将遭受他无休止的折腾!外部环境恶劣,必然影响中国兴起。
历史的经验可供借鉴。新中国建国初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无视中国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迫近鸭绿江,导致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结果美国吃了大亏,中国也损失不轻。但我们这次损失没有白费,后来越南战争再起,毛泽东发话了,美陆军不得越过十七度线。美国人再不敢将他的话当作耳边风了。再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还成了好朋友。世界政治博弈,欲不付出一定代价而取胜,没有那便宜的事。在这方面,毛泽东才是世界上大师级的政治人物,他同敌手博弈始终掌握著主动权,不像现在处处被动。牺牲短期的局部性利益,换取长期的根本性利益,乃是外交的应有之义。中国没有,也不会去损害他人,但也不能一味忍受而让霸权主义者无休止地加害于我,企图使中国像前苏联那样崩溃。我们若没有毛泽东那样的气魄,没有敢于斗争的决心,没有昭信天下的行动,美国及其盟国是不会收手的,而且,今后可能更变本加厉。不要怕同他翻脸,我倒认为早日戳穿所谓“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之类虚伪的窗户纸更好。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契机。
美国长远的最大目的是称霸,建立全球仰其鼻息的单极世界,而赖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则是利用美元的“帝国货币”地位。他既然要称霸,就必然地要同中国和平崛起的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目标是民富国强,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被人欺负。现在,美国赖以实现长远目的的主要手段遇到了严重麻烦,美国的“帝国货币”地位开始摇摇欲坠了。自作自受而不思悔改。他已经没招了,不惜饮鸩止渴,冒进一步动摇美元帝国货币的风险,大印钞票。从而使世界经济运作中开始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美国印钞弥补亏空,各国预期美元美债贬值,于是减持,美国印钞机器更加繁忙。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其含义是,即使对不断咄咄逼人加害于我的敌手,我们也要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不要乘人之危,大量抛售美国债券。但条件是,今后不得无事生非,再来加害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美国要中国为其金融危机买单,设置圈套让我们钻,一反常态套近乎,肉麻地发明了“中美国”一词,似乎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同我们穿起了连裆裤,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同床异梦,大难临头各自飞。各国皆以美国救市举措为傍样,群起效尤,搞买本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来愈多的央行悄悄地加入“印钞票”行列。目的是以邻为壑,输出衰退于各自国门之外。唯独中国不知发扬哪门子风格,不顾自己国内老百姓的愿望与利益,反而割肉饲虎,增持美国债券。但问题是,这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规模和严重程度远非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可比,也决非短期可以克服。假使一两年内经济危机像美国的头面人物声称的那样触底反弹了,对世界来说反而是坏事,因为祸源没有消除,积重将更加难返。前文已作分析,祸源乃是美国的透支消费生活方式,和为了称霸到处干涉而难以支撑的庞大军费开支。其欲壑难填,你那区区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哪怕全部无私奉献出去,也救不了美国,更救不了世界。这笔钱不足以救别人,还是留着用来救自己吧。
我们参与全球化经济合作,目的应当是更有利于实现民富国强。30年来,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在连年外贸出口顺差中,赚取和积累了巨额财富。这条路由于世界危机的爆发而不可能继续顺利地走下去了。其实,此路不通的一天迟早要到来。政客执政的特点是只管眼前,混过去再说,罔顾未来。但历史是公正无情的,后人终将作出正确评价。在美国,格林斯潘这位曾被其国人捧上圣坛人物头上的光环已经消失。当初,他在不触及和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祸根的情况下,发挥极其高超的金融运作技巧,一次次地化解了正在形成的危机,反使经济逆势上扬。若非如此,美国的经济问题怎么会累积成“百年一遇”的严重程度?中国经济领导者正在重蹈其覆辙,可谓异曲同工,也试图在不触及与消除经济病源的情况下,避过这次危机。我不怀疑,在一定时期,像美国人以前曾经做到过的那样,中国的政客们也有足够的手段和把握克服现在出现的经济困难,但从长远观点看,也不过是在加剧矛盾,而不是减轻矛盾,更不是解决矛盾——深层次的根本性矛盾问题。
我们假设最乐观的估计,一两年内情况果真好转。尽管在前不久召开的G20峰会上,加强美国金融监管问题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解决,因为限制美国人透支消费,改变生活方式,就是限制他的经济发展,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下,两者呈正比例关系,他怎么可能认真执行?发行超主权国家“世界币”也必然议而不决,至少在一二十年内是不现实的。但是世界各国为了顾全大局,还是通力合作,大印钞票刺激经济救市,并且不可思议地取得了超乎想像的理想效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信口开河,今年底经济危机结束的预言实现了,世界贸易也恢复正常。显然,若真如此,也正是时下我们所期望的。中国人又有了吹嘘的资本,因为在假设克服了这场百年一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社会主义中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最大作用,功不可没,理应受到世人的恭维。中国不负众望,尤其是不负美国人之望,继续舍己救人增持美国债券,使其恢复透支消费信心,保持最佳生活方式,有条件大量采购中国商品,又使中国依赖外贸出口的GDP增长得以继续,官僚们也可省心,不用设法转变经济模式了。
但是,即使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很快结束,国际贸易恢复正常,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长期噩梦也将从此开始。经过这次严重危机,最乐观的人大概也不会指望中国今后的外贸出口额,像过去二三十年那样,连年都呈两位数递增。即使你坚持现在这种经济模式,继续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以保持GDP增长,认为在这方面还有“发展空间”,但由于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之类寅吃卯粮的骗术穿帮,银行以往的大量坏账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消化,在此期间的过度贷款行为必然有所收敛,而使其国民的消费量也将相应地减少,这就影响到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今后不可逆转地要从外贸转向内需。
这下子麻烦就来了。 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化经济改革, 大部分企业已为私人所有,从而使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私有制经济制度下人民群众相对贫困消费不足产品过剩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特征的矛盾逐渐出现。以前这个矛盾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被大量出口外销化解了。现在外贸形势因全球经济危机而骤变,出口增长势头受阻,甚至不增反减。以后形势即使可能好转,但像以前那样连年大幅度递增的势头恐怕不可能再现。它的化解产能过剩危机的主要作用消失了。今后,这个主要作用须由消费内需取而代之,这就办不到了。发挥消费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在社会上私有制企业占大部分比例的情况下,欲实现此目标无疑于痴人说梦。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多,随着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潜在多余劳动力数以亿计。前几年千载一遇的“民工荒”不会再有了。相反,因产品销售同产能相比相对疲软,高失业率已经出现,而且将趋向严重化。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力商品价值规律是随行就市。这一商品因高失业率而严重过剩,所以,对于大多数劳动者来说,今后的实际工资收入只会降低,而不可能提高。中国老百姓整体而言收入增加不了,怎么去发挥消费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处于初级原始阶段的中国在外贸出口不再能发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主要作用情况下,今后爆发经济危机的几率将可能更大。这是因为:一,中国热衷于发挥“比较优势”放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参与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中,甘居下游,生产的大多是产业链中低效益的低端产品,广大劳动者的工资当然也相应地比生产高科技高效益产品的发达国家同阶层者低得多,据有资料披露,约为人家5%左右。大多数老百姓收入微薄,囊中羞涩,消费能力低下。二,也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大可能爆发危机还在于贫富差距及收入分配更加悬殊和不公。据官方媒体引述一家国际权威机构评估数字报道,中国现在千分之一家庭拥有国民财富41·4%,又有一说是千分之四家庭拥有70%。至于分配不公事例,公开报道已是触目惊心,不必赘述。如果改革不从资本主义私有化邪路转移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正道上,这种现状是不可能改变的。少数富豪拥有巨额金钱主要用于投资,若是投资楼市和股市,因为“两市”从长远看,总体上都没有财富增量功能,不能当作主要方向。中国富人只能投资实业才是赚钱的长久之计,产能因而便进一步提高。上述一低一高的矛盾若是解决不了,经济危机能不发生吗?
经济危机的表征就是社会上大量裁员减薪,导致消费内需更加不振,并形成恶形循环,最终引发动乱,危及统治。尽管可能如此,比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忧心忡忡,中国却是个例外,克服这次危机的信心十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外汇经过去几十年外贸顺差积蓄和向外大量出卖资源与国有资产而储备雄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靠印钞,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投入巨资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例如2009年一出手就是4万亿元,并在年度内实行9500亿元财政赤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等。但这种措施只是治标之策,不可能根除危机隐患。还是那个比方,一个家庭入不敷出,动用原有储蓄补贴,可能解一时之困,但终非长久之计,因为总有补贴完了的一天。财富生产力比拥有财富本身更重要,你得解决增加家庭收入这个根本问题。据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源于低迷的经济形势,2009年1月,全国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7%。无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患上了“凯恩斯依赖症”,将来必然有一天难以为继,经济危机到时还是不可避免,延后而己,反因矛盾积累而可能更加严重。
执政者当然明白, 外贸受阻的新经济形势下, 保内需增长的重要性。所以不再强调稳妥,转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据有关报道,中国各家银行在2009年头三个月借出去的资金比以前12个月还要多,每月都是一万多亿元。巨额贷款投向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可是大多数企业的问题是产能过剩,销售困难,而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产能因缺乏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显然药不对症。企业获得贷款在实业生产中用不出去,便投向虚拟经济,股市因而回暖,“晴雨表”再次与经济表现逆势上行。病急乱投医却自鸣得意,声称中国巨额救市资金没有用于补银行窟窿。其实,五十步笑百步而己。美国现在是慌于补银行窟窿,中国则是在忙于制造银行窟窿。比起深度陷于资本主义金融经济危机泥淖的美国,中国诚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值得庆幸吗?
在我这个工人大老粗看来,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就是如此简单明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海内外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的理论为什么那么复杂,晦涩难懂呢?故弄玄虚乃是为了蒙蔽群众,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的政治需要,也是保持他们的饭碗需要。就像上文谈到的美国金融危机,几年前大街上就有一位出租车司机预测到了,而其国内书斋里一万多名经济学家却都讳莫如深一样。这次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而召开的G20峰会,据说“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果”。我看是又在忽悠全球愚民百姓,目的是安抚人心。在这些乐观的预言中,中国的经济形势被认为是最好的,能够首先摆脱这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我倒是认同,但这是好事吗?如果我们辩征地用长远观点看问题,分明是坏事。此话怎讲?就像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职期间,他面对逐渐逼近的美国金融危机而采用的应对之策,一次次地予以化解,但结果还是逃不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特有的周期率,最后反而使危机的严重程度积累成“百年一遇”。只要中国己经资本主义私有化的经济制度形成危机的矛盾的基本面不改变,必将重蹈美国之覆辙。
在这次危机之前,得益于大量外贸顺差,中国一直是财富增量国。现在形势逆转,支出大幅度增加,收入大幅度减少,开始出现财政赤字,入不敷出了。而且,在无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情况下,这种形势今后将难以缓解,只会是恶化。因为高失业率将长期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危及统治。所以,中国老百姓忽然欣喜地发现,经济危机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福音,曾长期被忽视的社会保障措施突然密集地出台。但这类善政需要多花钱。与此同时,为了多出口和少关厂,各种减免税收的力度一再加强。这一增一减的逆差亏空,短期内可以填补,因有以前财富储蓄,可是,能长期维持吗?也就是说,在经济矛盾基本面没根本变化的条件下,利用原有储蓄以促进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投入补贴的力度越强,短期内可能取得的成果将会越大,但是,对长期的经济危害却是越重,而且,发生危机的周期也将越短。短期成绩与长期后果,两者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要将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比做一个家庭的生活开支,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不久前,吴邦国委员长在一次视察中说,要把解决当前困难同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在产业升级和自主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怎样去做到?还待我们探讨。综上所述,我概括地认为,中国要以这次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为契机,迷途知返,改弦易辙。因为从长远观点看,现行的是一条走向衰亡之路,在参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交流中,从获利(仅指国家财富增量, 不计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成本和不算付出社会风气严重恶化代价)变为失利,拐点己经开始出现了,而且再也不会转正。所以,必须将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改革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一举改变当前严峻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执迷不悟陷于困境之时,悔之晚矣!
老粗是个退休工人,位卑未敢忘忧国。近一年来,写了几篇“论文”,内容多为批判性的,强调资本主义私有化经济改革之不可行,也难持续,因为是饮鸩止渴,危害后遗症严重。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先立后破,具体地、系统地提出了我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改革的建议,以抛砖引玉。这就是曾连载发表于《》网站上,题为《振兴国有企业方略——兼论中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一文。我认为,不论毛泽东“闭关锁国”计划经济时代,还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都要一分为二地评价,都是既有成绩,也有问题。而两者产生问题的根源却是相同的,即都没有正确实行马克思主义赖以赢得亿万劳动群众拥护与支持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不同的是前者搞平均主义,后者则贫富悬殊,一个左的压制,一个右的扭曲。“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当今社会主要矛盾,抓住它并且设法解决,中国社会上其它一切问题,当然也包括民富国强的和平崛起问题,便都可能迎刃而解了。
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则在于振兴国有企业,振兴国有企业又主要依靠于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员(包括国内科技人员和引进科技人员)的作用。中国古代战国时辅佐齐桓公的谋略家管仲曾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在这方面,中国应当学习美国。世界各国人才,主要是科技人才大量地趋之若鹜于该国,是成就其成为超级大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授鱼不如授渔,人皆明白此理。中国不可能依赖进口高科技产品而实现现代化,况且许多核心技术和尖端产品不论花多少钱也买不来。
现行的发挥“比较优势”,出口廉价低端品,换取大量外贸顺差结余的外汇再去买美国债券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条被剥削、被损害,沦落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济殖民地的危亡之路,而且市场销售主动权操在人手,人家可利用来挑起各种事端,我们则总是被动地穷于应对,这种窝囊气在“闭关锁国”时代受过吗?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其实更是机遇,像前苏联上世纪30年代抄底世界高科技人才,乘势崛起的机遇。巨额外汇储备用之于大量引进我们急需的科技人才,不失为用汇的一条主要出路。但要取得期望的高效回报,使之为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服务,还须依靠国有企业中的广大劳动群众,授权于他们运作。老夫在拙作《国有企业振兴方略》中已有具体而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人士不妨在《》网站查阅。
中国兴亡,在此一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