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王中宇:理论·现实·信心——救市观察

王中宇 · 2009-05-20 · 来源:
应对经济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理论.现实.信心----救市观察

利润极大化与四大失衡... 1

社会产能与有效需求... 4

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 5

追逐利润的资金与追逐商品并祭献利润的资金... 6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真实财富... 7

凯恩斯VS哈耶克... 9

理论与现实... 10

信心??????... 11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经济。一季度一些经济数据出现向好的苗头,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经济最艰难的时段已过,将率先复苏。但也有人认为真正的困难还在后头。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如同股评,权威专家们各说各话,令人莫辨南北。

认识经济形势,关键在于把握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源,看这些根源是否有所变化。

利润极大化与四大失衡

自2005年9月1日发表《就业困境观察》一文起,笔者在科学时报发表了多篇文章观察中国经济的症结。用统计数据指出中国经济体系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是利润极大化。从全局与长时程角度看,这样的机制势必造成四大失衡。

如今利润极大化机制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受到制约?

笔者曾从投资构成和资本拥有量构成的角度分析利润极大化机制的地位,所用数据截止到2005年。(见《利润极大化与滞胀》2007年12月30日科学时报五、六版)而今新的数据出来了,情况发生了什么改变?

图一是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投资主体构成:

图一:中国经济投资主体构成

我们看到2006、2007两年“其他经济”所占份额大幅跃升,到2007年已达64%,成了第一大投资主体,其代价是“个体经济”与“集体经济”所占份额明显萎缩,2007年两者加起来不过7.8%,仅为2005年份额的26.7%。这里的“其他经济”包括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等,它们明显以利润极大化为核心目标。

由投资主体构成数据可以估计资本存量拥有者构成的演变,笔者使用的方法见《利润极大化与滞胀》一文,这里不再重复,所得结果见图二:

图二:固定资产存量拥有者构成

到2007年,社会固定资产存量的拥有者构成为:其他经济:38.66%;国有经济:38.41%;个体经济:11.82%;集体经济:11.11%。与2005年最大的差别是:其他经济已经超过国有经济,成为最大的资本拥有者。

(注:《利润极大化与滞胀》发表后,有朋友指出:1979年前并非仅有国有经济(那时叫“全民所有”)投资。这当然是事实,但苦于没有权威数据,无法计入。另一方面,笔者的主要目的是估计当今的社会固定资产存量的拥有者构成,由于以下原因,忽略当时非国有经济投资导致的误差应该不至于影响对目前格局的估计:

1、当时非国有经济投资量与国有经济相比很小,它们更多是靠人力而非资本维持生存。而一些地方政府建立的所谓“大集体”企业,事实上与国企行为类似。

2、当时的总投资量与后来相比很小。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1979年总资产为3,122.63亿元,而到2007年为137,323.94亿元,是1979年的28.1倍。因而前期投资构成对当今社会固定资产存量的拥有者构成的影响很小。

3、前期投资构成的影响随着折旧逐步减弱。)

从行为准则看,个体经济以谋生为主要目的,集体经济要兼顾利润极大化与社区就业,其他经济则以利润极大化为核心目标,至于国有经济,大量的事实与数据证明,其核心目标依然是利润极大化(见《利润极大化与滞胀》)。

可能会有朋友对此产生疑虑,顾名思义,“国有经济”的收益应该属于全社会,似乎不可能去追逐利润极大化。但《中国统计年鉴》告诉我们,资本拥有量长期占第一位的国有经济,从1985年起,年年从财政领取补贴;从1994年起,不再向财政上缴资本利润(见图三)。事实上对财政而言,从资本经营的角度看,国有经济从1985年起,就是一个净吸取资金而非提供资金的主体。

图三:国有企业与财政的经济关系

200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财务通则》,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要求国企上缴利润。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红利上缴比例为:

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缴比例为10%,

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

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三年内暂不上缴。

试问,那家私营企业可以扣留90%以上的利润不交给其股东?可惜的是,在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了“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表,我们无法将图三向后扩展,无法得知《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情况。

综上所述,以利润极大化为核心目标的其他经济和国有经济,自1991年后在固定资产存量中的份额稳步扩大,2006、2007两年,这种扩张还在加速。到2007年已达77.1%。与之对应,属于社会底层,以谋生和就业为主要目标的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加速萎缩。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体系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是利润极大化,利润极大化原则的这种地位近年来一直在加强。

笔者已在多篇作文里通过逻辑与统计数据发现,利润极大化原则必然导致四大失衡:社会产能与有效需求失衡、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失衡、追逐利润的资金与追逐商品并祭献利润的资金失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真实财富失衡。近年来,这四大失衡是缓解了还是强化了?

社会产能与有效需求

关于产能过剩,媒体上有关报道不断。2009年3月26日,世界银行在《中国经济季报》中担忧:中国产能过剩风险开始抬头。

1月6日,医药经济报称:中国维生素年产量超过3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60%以上;青霉素年产量超过5万吨,占世界份额约90%,原料药销售中有超过60%是出口消化。2008年,青霉素产能预计将达85000吨以上,产能利用率又降至68%;如果加上随时可以互换生产的青霉素潜在产能,预计接近100000吨,按此计算产能利用率仅有50%多。

1月22日,中国工业报报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2009年船舶价格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下滑,部分造船企业将出现产能过剩,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

3月6日,中国化工资讯网称:中国未来两年将新增炼油能力5000余万吨,产能过剩局面可能持续。

在今年两会上,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指出:“中国目前的电力总装机容量8亿千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五国加起来才6亿8,从这种形势看,我国的发电装机量不能说完全过剩,但也确实比较多了。反过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太不合理。”

在3月19日举行的第七届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上,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指出:中国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下滑严重,国内粗钢消费从2008年8月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2009年的国内钢材市场既有扩大内需投资计划增加钢材需求的因素,也有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出口大幅回落等需求减少的因素,但总体预计,增加因素难以弥补减少因素,国内粗钢消费量将低于2008年。

在4月1日召开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说:“从前三个月情况看,水泥工业仍在延续2008年底(持续下行)的局面。”

4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07 年,全国乙烯总产量为1050 万吨。根据中银国际收集的资料显示,国内福建炼化、广州石化、天津炼化、镇海炼化、武汉石化、抚顺石化、独山子石化、四川乙烯、大庆石化等一大批乙烯新建和扩建项目将相继于2009-2010 年建成投产,合计达780 万吨的规模。可见产能将扩张74.3%。

4月26日,中国化工资讯网发文指出:“我国草甘膦行业产能合计在50万吨左右,占全球草甘膦产能的60%-70%,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

类似的报道俯拾皆是,可见产能过剩正在恶化中。

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未找到对全社会资产性收入的统计数据。鉴于资产性收入的主要投向是投资,是追逐“以钱生钱”,同时投资规模本身也影响到资产性收入,可用投资总额的走势来间接表征资产性收入的走势。

为了便于比较,用表征经济规模的GDP作统一尺度来衡量投资总额与职工工资收入(见图四)。

图四:投资总额与职工工资收入对比

数据显示,在1978年以前,两者大体维持均衡,许多年份职工工资总额大于投资总额。1979年后,两者间的差异持续放大,职工工资总额降到GDP的10%附近,而投资总额/GDP却显出指数增长的态势。到2008年,已达GDP的57.3%。

在转入“救市”后,2009年1-3月,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8.6%,超过了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最高增幅(2003年,27.7%)。随着4万亿大单的陆续投入,图四显示的“剪刀差”看不到缩小的趋势。

追逐利润的资金与追逐商品并祭献利润的资金

《中国统计年鉴》提供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政府的消费统计数据,它们的和就是全社会追逐商品与服务的资金。在购买商品与服务的同时,它为逐利资金祭献利润,是各种利润的国内总源头。

在央行的统计口径中,货币供应量被分解为“流动中的货币(M0)”、“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类,其中的“准货币”包括除活期存款外的各种存款,银行必须为其支付利息,因而必须用它来赚利润。它是各种逐利资金的国内总源头。

图五为两者比例的演变。

图五:社会消费支出合计/准货币

数据告诉我们,对单位逐利资金而言,从1990年到2007年,它对应的获利空间已经收缩了65%。事实上每一个生意人都感到,现在赚钱比当年难多了。

至于展开救市后的走势,可惜统计局没有公布消费额的月度统计数据,笔者只能观察逐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准货币(见图六)。其缺点是,它只包含了商品,未包含服务。不过短期内,商品与服务在消费中的构成不大可能有明显的变化,从这个角度仍可观察演变趋势。

图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准货币(月度数据)

在月度数据的尺度上,我们观察到周期性的年度波动,但其趋势线表征的平衡位置仍然显出下行的态势,无论是波峰还是波谷,大趋势都是下行。自2008年12月的波峰后,下行幅度明显超出了前两年,到2009年3月,更下行到前所未有的低点。可见这一失衡非但未缓解,反而有强化的征兆。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真实财富

货币用于度量可交易的财富,并扮演交易的媒介。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表征社会每年生产的可交易真实财富。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总量则表征社会积累的真实财富。笔者找到的货币供应量数据自1990年始,将此年的各项数据均定为1,三者的演变见图七:

图七: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财富的比较

到2008年底,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增长为5.81。

笔者找到的统计数据只能计算到2007年的固定资产总量,历史数据可用多项式很好拟合,由多项式外推1年,到2008年,固定资产总量不会超过1990年的8.5倍。

社会真实财富相当于1990年的倍数,应为GDP和固定资产总量两者倍数的加权平均值,因而2008年只能在1990年的8.5倍以下。而货币供应量的同一倍数为31.07。

    哪“救市”之后,这一失衡是否开始缓解?央行网站公布了自1999年12月开始的月度货币供应量,据此计算的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见图八:

图八: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

数据显示,从1998年11月起,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到2009年三月已高达25.43%。为进入本世纪以来所仅见。而同期的GDP增长仅6.1%,可见这一失衡正加速发展。

凯恩斯VS哈耶克

上述四大失衡明明白白地放在那里,其实各派经济学家都清楚。只是有的人不愿正视,有的人不愿明讲罢了。

面对这轮经济危机,主流经济学家明显分化为两派。一派以凯恩斯为旗帜,一派以哈耶克为旗帜。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市”举措带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色彩,遭到了哈耶克主义者的严词批判。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源于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对此,哈耶克主义者批判道:

“现在的经济就像一个吸毒病人,医生给吸毒病人开的药方却是吗啡,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问题更严重。这叫‘饮鸩止渴’。过度的投资,可能用不了多久,经济又会掉下来,而且,可能会掉得更惨。”(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不管你是否喜欢张维迎,前述统计数据的证据都令人不得不重视他的警告。

其实,哈耶克曾坦率承认自己受过马克思的影响。当初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讲授过《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他赞赏《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但哈耶克的理论回避了利润极大化的关键作用,而将责任放到政府的货币政策上。他认为:由人为的维持低利率造成的信贷扩张会误导商人,使他们热衷于冒险,而不管是否能够赢利。信贷扩张给出错误的信号,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生产和消费计划的失调。这种失调首先会表现为某种“繁荣”,紧接着由于生产的节奏(time pattern)要适应经济中储蓄和消费实际的节奏而发生“泡沫破裂”。

由此得出的逻辑结论就是:应该让自由市场来调节利率,而一旦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不应试图拯救濒危的企业,而应听任其破产,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果不能忍受一系列小规模的调节,失衡势必积累起来,酿成重大的经济危机。

理论与现实

哈耶克提供了一个逻辑上自洽的理论,并在主流经济学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但为什么美国人不遵循哈耶克的教诲?不但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如此,共和党总统布什同样如此。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布什政府在美国国会作了艰苦的斗争。当时美国有122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国会,反对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根据正是哈耶克主义。

“美国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私人资本市场毕竟为这个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为了平息短期干扰而从根本上削弱那些市场是极其短视的做法。”(《美国百位经济学家致国会参众两院的一封信》2008-9-25第一财经日报)

但10月3日,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总金额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如此蔑视上百位经济学家,美国国会难道疯了?

令人不解的还有格林斯潘。张维迎告诉我们,在格林斯潘1966年写的《黄金与经济自由》一书中,这样解释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

当商业活动发生轻度震荡时,美联储印制更多的票据储备,以防任何可能出现的银行储备短缺问题。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它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美联储在经济体制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吸收,从而刺激了投资行为,并产生了一场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最终成功地压制投资所带来的繁荣,但太迟了,投机所带来的不平衡极大地抑制了美联储的紧缩尝试,并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这完全就是哈耶克主义的解释!然而当上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却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助长了美国房价泡沫,制造了“一场荒谬的繁荣”。

无独有偶,伯南克也是以研究大萧条起家。当年大萧条最显著的事实是资产价格的大幅度动荡,从疯狂飙升到一泻千里。对此,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应对?伯南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本身不足以遏制资产价格泡沫,也不足以遏制泡沫破灭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的伤害。由此,货币政策不应该直接针对资产价格。

换而言之,不管你华尔街怎么折腾,伯南克更关心实体经济,在他看来,通货膨胀率才是货币政策应首要关注的目标。伯南克说:

“货币政策不应该直接针对资产价格变动,除非资产价格波动显示出预期通涨的变化。试图稳定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不可取”

“我们几乎不可能知道资产价格变动是源于经济的基本面,还是非基本面,还是兼而有之。”

2000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他用外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倾向:“如果华尔街垮掉了,面向大众的金融业是不是也得跟着垮掉呢?不一定。”表明了他反对挽救濒危企业的立场,与哈耶克的主张一致。

2007年2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已经身为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则一如既往地关注通胀压力,多次强调,绝不为投资者的失误埋单。直到2007年8月7日,美联储的声明仍强调,“关注的重点仍是通胀压力能否像预期那样得到缓解”。

但到了2007年8月11日,美联储开始向金融系统注资。此后伯南克从哈耶克主义者转变为凯恩斯主义者,注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无所忌惮。到2009年3月,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几月内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于开始大举发行纸币来提高信贷供给。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对主流经济理论的理解至少不下于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却为何前后迥异,在学理上自掴其面?

信心??????

细思量,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症结,凯恩斯和哈耶克都看得很清楚,只是不愿如马克思那样明白说出来。他们政策主张的差异,其实源于信心。诚如张维迎指出的:

“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把对市场的信仰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对市场经济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这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第二个层次是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

第三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这是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就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让经济走出低谷;

第四个层次是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但这一学派当今的代表人物主要在美国。”(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哈耶克是个乐观主义者,相信只要听任失败的资本家破产,让经济体系毁灭过剩的产能,就能够实现自我调节,经济系统将持续运行下去。

而凯恩斯没有哈耶克的信心,哈耶克视为正常调节的过程,让凯恩斯看得胆战心惊。经济系统毕竟不是象牙塔里的“孤立体”,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动荡与衰退,直接威胁到社会底层大量居民的生存,威胁到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一旦弄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反待如何”的地步,连这个社会结构都无法维持,遑论其经济子系统的自我调节?

由是观之,不难理解美国一百多位经济学家与国会的差异,经济学家只需在“孤立体”里构建逻辑体系,而国会却不得不面对来自整个社会的信息与压力。经济学家眼中的数据、比例,在国会面前表现为自杀的老板、失去生计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的穷人,和示威乃至暴动的人群。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超过了9000亿的经济复苏计划,比布什的胃口还大。遭到参议院狙击后,他真的急了:

“如果什么都没做,这次衰退会持续数年。我们的经济将失去500多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逼近两位数,整个国家将滑向危机深处,难以挽回。”

这个救市方案的后果奥巴马当然清楚,在1月初他曾警告说,美国将面临“万亿美元赤字时代”。但“在目前情况下,拯救经济比控制财政赤字更重要。”

看来奥巴马对美国社会结构的信心也不足以让他遵循哈耶克主义,他不敢听凭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而宁愿饮鸩止渴。

政客奥巴马如此,正牌的主流经济学家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同样如此,看来只有张维迎信心满满,期待着“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毫无疑问,“饮鸩止渴”是张维迎对凯恩斯主义的准确评价,而格林斯潘、伯南克、奥巴马和美国国会宁愿饮鸩止渴,反映了美国一流精英群体对自己社会结构的信心程度。

其实美国精英群体的信心是美国人的事,我们中国人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信心。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利润极大化导致四大失衡愈演愈烈,导致国内市场无法满足逐利资金的胃口,使之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国内救市措施不但没有遏制四大失衡,反而有使其强化的倾向。

于是我们的信心只能寄望于海外市场的迅速恢复,使四大失衡造成的困境可以缓解,中国可以在以复兴经济的道路上再走一程,直至指数膨胀的资本欲望顶到海外市场的“天花板”。

海关月度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自2008年7-9月,出口达到峰值后,就瀑布般下滑,已经完全破坏了自2004年以来稳定高速上升的趋势。2009年3月数据的“回暖”不过是春节后的季节性波动,到4月,出口又继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5月以来,这个月首次出现了外贸逆差(见图九)。

图九:中国进出口月度数据

只要美国不再维持靠发票子输入商品的政策,追逐美钞利润的出口商就不可能重温往昔的好日子;而如果美国靠滥发钞票维持其内需,我们的依附型经济就可以回到原来的轨道。只是挣来的是明知要贬值的美钞,面对这样的前景,不知该如何建立“信心”?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星话大白|越南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朝鲜领导落泪
  10.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