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的终极猜想:为私有化国有石油业提供刀子
云淡水暖
最近,媒体、民众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成品油价格,6月份成品油价格两次调高,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国家管制的,6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调价通知,国内汽、柴油批发价均从6月30日凌晨起每吨上调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而中国的石油产业,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巨头控制。而中石油、中石化两家,被称为“国有企业”。
一时间舆论大哗,群情激昂,各种说法纷至沓来,而最受民众、媒体诟病的是,含税价格算,美国的成品油价格低于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而美国人的收入显然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中国,有统计表明,目前的财富分配状况是,0.24‰(千分之零点二四)的人拥有的金融财富,占社会总金融财富的60%左右,剩下的40%左右的金融财富,由99.9997%的人口摊分。换言之,只有极少数人才不在意油价、房价的大幅飙升。
所以,一听到“美国的油价低于中国”,大家在情绪上就接受不了,而且,恰逢其时的是,世界原油价格正好开始处于下跌态势,一涨一跌之间,人们的判断力很容易趋同,就是你国有企业在国际石油下跌的时候,“不顾民生”,“摄取暴利”,再加上据统计数据,有人算账,2008年中石油净利润1144亿元,中石化242.26亿元,行业利润4990亿元;中石油雇员酬金成本为620.65亿元,剔除新建企业年金等因素影响,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中石油人均工资达109461.91元,平均工资增长11465.57元,绝对额是全国平均工资增长额4297元的2.67倍。(人民网)
“国有企业”、高利润、高价格,高收入,还有人在网上曝出中石化总部大厦装修的奢华程度,说是一盏吊灯价值千万(《信息时报》),这些,着实刺激着在金融风暴下比较脆弱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神经,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就出来了,最响亮的当然是“垄断”,一切的一切,都是“垄断”惹的祸,从理论上说,这说法个不假。但是,这个垄断是国家行为呢还是企业行为,有点说不清楚,成品油批发价中石化、中石油说了不算,发改委说了算,中石化、中石油的利润上缴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特别是高管的薪酬水平,究竟是谁定的,老百姓不清楚,国资委大概也说不清楚,因为最近才有消息说有中央发文,“禁国企高管自定薪酬”,那么以前国企高管们高的离谱的薪酬是谁定的?
记得去年底银监会曾经为金融业高管定了个“薪酬上限”为250万/年,在绝大多数北京市职工的薪酬为3万多一年的背景下,带有“全民所有”含义的国企拿这么高的薪酬,是不是有点离谱了,老百姓当然不满。
这样,各种各样不满的焦点,都被这种那种的把国有企业的收入、奢华、收费、价格方面聚焦起来,于是,有人出来振臂高呼了,要打破垄断,打破垄断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民资进入”,“进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把仅存的国企私有化。这太类似于90年代初的“国退民进”了,因为有“公愤”摆在这里。
尽管发改委、中石油、中石化拿出种种说辞,力图证明中国成品油的“裸油价”低于美国,但却有“越抹越黑”的感觉,老百姓看到的是实实在在从手里数出去的油费,而不是“裸油价”。
那天恰好看到广东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邀请的嘉宾是郎咸平先生和几位专家教授,有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提出来,说像电视机、汽车那样,千军万马都一起上,油价就下来了,因为没有“垄断”了。但郎咸平先生不感兴趣,郎咸平先生说,根本不是一回事,电视机产业、汽车产业与石油产业不可比,原油的定价权不在中国手里,在国际寡头手里。那教授反驳不了,只好挑“不透明”的理。
那么,即便是私有化了,寡头不也是垄断吗?“垄断”是高油价的理由吗?
美国消费了全球石油的50%,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但是,美国、欧洲的石油产业有没有千军万马、私挖滥采呢?没有。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世界石油产业被“石油七姐妹”所垄断,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当时,“石油七姐妹”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储量的82.8%,石油产量的58.7%(它们只占美国产量的30%,而当时美国控制的产量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60%),炼油能力的57.1%。
到了本世纪,世界石油垄断的程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幅度提高了,“石油七姐妹”经过轮番的重组,已经只剩下四个——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石油、壳牌,再加上康菲、法国的道达尔公司6家销售额10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石油巨头”,主导着世界石油工业的新格局。而石油定价权就基本控制在这些巨头手里,再加上虚拟市场的资本,可以操控市场,去年的原油价格被抬高到140美元/桶,欧佩克就大为喊冤,说高油价的元凶是“国际炒家”。
就拿美国来说,原先是洛克菲勒家族控制全美的石油产业,然后“反垄断”被切分,现如今又由国家推动合并重组,成为新寡头格局,目的就是要牢牢掌握资源分配的主导权。
比如,在美国政府政策主导下,已经把埃森克美孚公司打造为在世界上掌控石油上游资源的巨无霸,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商之一,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化产品。
有意思的是,力图打破美国和跨国石油巨头独霸世界石油产业的垄断格局的,却是一批以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力量,其中就包括中石油,被国外媒体和专家称为“新石油七姐妹”,如: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清一色都是由国家主导经营的企业,目前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的油气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以上资料摘自 童媛春《石油真相》)
在美欧石油巨头已经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差不多一百多年的今天,必然要靠越来越高的资源集中度来增强竞争力,西方的石油业一波又一波地合并重组,块头越来越大,垄断市场份额越来越多,怎么不“反垄断”呢?试想,如果中国的石油业像稀土业那样,那么,跨国公司各个击破,掌控中国的石油产业也就不在话下了。采用小岗村的模式,千家万户搞石油的格局,当然是私有化迷们所鼓吹的、所理想的,但是,这种道路是不存在的,在国际垄断寡头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说到底,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的国家垄断不是问题,而是能不能让大多数人分享其中的利益才是问题。故意搞行业高薪酬、产品高价格带来的,是一种“社会公愤”,草民觉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大幅度提高油价,客观上是在为某些人想浑水摸鱼,肢解国有石油产业提供舆论环境,需要关注的是,如果真的私有化成功,不外乎又是原高管摇身一变为“民企老板”,还是那些人得益。
在去年原油为140美元/桶的时候,根据报道,因为国家管制油价,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民营炼厂全部停产,只有国有炼厂在生产,这就是积极的一面,现在,原油价格下来了,何必又竖起一个靶子,让民众觉得不公平,让私有化迷们借机兴奋起来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