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领导层上周五公布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几乎囊括全部改革领域,包括一项重塑经济的详细计划。《决定》承诺将放开金融行业、放宽其他一些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让市场决定资源价格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多项经济领域的改革。
《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6日文章
几天以来,外媒对《决定》的进行了热议。从美国权力中心华盛顿,到偏远州的农业地带,从各国金融中心的经济精英,到韩国的婴儿用品制造商,都有人在探究这场改革会带来什么影响。改革最直接影响的当然是中国自身,透过15个领域的60项具体任务,分析人士看到一个大国进一步崛起颇具细节的路线图。
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描述 改革太快反致失败
“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胆的改革”,这是路透社16日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方案的“定性”。对战略人士和更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改革的“全景图”。
《联合早报》称,《决定》从十余个方面,展开了对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描述。一般以为《决定》可能会讲较宏观、大原则的内容,但公布的内容有不少具体细节,出乎意料。而且范围之细致与针对性,也获得学者赞赏。
《纽约时报》11月17日说,北京承诺60项改革任务,其中一些将极大改变中国。这些措施包括限制适用死刑,允许私有投资者设立中小银行,给予农民更大的灵活性出租土地,通过税收和更严格的规章制度治理污染。中国还将成立两大小组,一个负责推进改革,另一个监管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
《经济学家》11月16日以“党的新蓝图”为题称,在中国媒体报道中,它被称为“改革2.0”。中国领导人不得不战胜一些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甚至城市中产阶级对改革的抵制,他们虽然喜欢强调社会公平,但并不希望看到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医保和教育权利,使自己的优势被削弱。正如中国所说,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披露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路线。
台湾“中央社”援引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的话说,中共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对全面性改革下了决心。改革本来就是逐步推进,“太快叫革命,不叫改革”,大陆有自己的步调,避免改革太快太急,反致失败。
“新中国”,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月16日的标题。文章称,邓小平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崛起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要在2020年带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海湾新闻网11月16日说,中国领导人似乎令人信服地诊断出中国政府治理的问题所在,并合理地制定出应对战略。有足够理由相信他们正在建设兑现诺言的基础框架。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将发生深远的变化”
彭博社11月16日报道称,“中国领导层宣布扩大经济自由化”,从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放开乡镇和小城市的户口限制,到鼓励私人投资,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的经济自由化举措。
“德国经济欢庆中国改革承诺”,德国《明镜》周刊11月16日以此为题写道,更开放的金融部门、更透明的汇率、更多的民营经济、更规范透明的预算和税收制度、更坚决的反腐斗争……中国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将大大改变经济。德国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对中国改革表示赞赏和欢心。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中国问题专家霍斯特·洛谢尔表示,“这是大胆的前进步伐。”
《马来西亚星报》11月17日以“中国走在改革路上”为题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让中国观察家忙了起来。中国国内事务得到全球密切关注,这反映出中国崛起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得不到如此待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年内将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第一的水平。放眼未来,发展转型中的中国选择了改革。北京正坚实稳定地推进历史性发展使命。
“中国的经济改革规模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广泛”,《时代》周刊网站以此为题称,中国承诺的改革比此前的任何设想都更饱满,最重要的是讨论改革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这些庞然大物往往效率低下,占据国家资源,排挤民营经济。北京承诺结束某些领域的垄断,加强国企管理,并允许民营资本投资国企。这些措施将提高国企竞争力,并为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
路透社16日称,中国15日拉开近30年来最大胆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序幕,放松独生子女政策,进一步加强市场作用,以巩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出现疲软迹象之际,这些彻底的变革驱散了外界对领导层改革热情的质疑。
《纽约时报》引述康奈尔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处处长埃斯瓦·普拉萨德的分析说:“如果这些改革得以成功推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将发生深远的变化。”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三中全会的《决定》看,这次会议的成果超过我的乐观预期。”他说:“《决定》打开了向‘下一个中国’激烈转型的大门。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加均衡、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最终更可持续。”
罗奇表示,三中全会《决定》推动解决许多造成中国百姓经济和财务不安全感的因素,这些举措的推出,极有可能推动中国实现结构性变革,转向一个更强劲的由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
不过,罗奇也指出,尽管已经公布一长串改革清单,现在的关键是要制定透明的执行战略,确保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的2020年转型目标既可信,又能够实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