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教育领域刮起了一股崇洋媚外风。无论任何一种学科,哪怕是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是要搞什么双语教学,也是要消尖脑袋在英美学术期 刊发论文。
精英专家们搬出了《美国加州小学语文教材》用来证明他们所谓的为小学生减负的科学性、必要性、重要性;但他们显然忘记了中国教育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无路勤为径”的总结 领会。
精英专家们只让大家看到了西方世界普通民众放牛吃草的全民教育,但精英专家们却选择性的忽视了西方世界精英们严苛昂贵的私人教育、贵族教育!而我们都知道:在欧美,贵族是 合法的存在、华尔街的股东也大多是家族世袭的!
在精英专家们看来——全盘西化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他们一方面言之凿凿的为我们的孩子减负,一方面不惜巨资为自己的孩子建造了私人定制的贵族学校!
同样是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无论真实学术水平如何,都会被崇洋媚外的人们判定不如境外期刊发表的论文。
讲课水平再烂的学者,只要在境外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就会被捧为学术大师,就会被支付不用常年上班就能支取的高薪,就被送上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荣誉称号和各种学术资源。判定 中国学者学术水平的权力,竟然长期被境外的一些学术机构掌控,实在是中国学人的悲哀。
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学课本中的古典诗词,被一些编撰课本的学人驱赶删除,就很容易理解了。
长此以往,中国还能保有自己的文化吗?中国人还能娴熟地使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吗?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
好在,习近平主席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据新华网报道:“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 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主席的说法,是对这一不正常现象 的有力回击。
显然,这是因为中国教育出了大问题。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中国学者将古典诗词赶出中小学课本的做法,形同于“去中国化”!过去,台湾地区民进党前主席陈水扁上台以后,在台湾 大搞“去中国化”运动,消除中国文化的痕迹。如今,中国教育界也有一帮人,在偷偷摸摸地搞“去中国化”。
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什么呢?他们只是想减轻学生的负担,他们觉得,学生学的课文太多了,要学生学的汉字太多了,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减去8篇诗,他们也算了,这可以让学生少 学32个汉字。新课改以来,让学生及早学汉字,多学点汉字,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也带来了问题,就是,在目前学习理念和方法没有改变之前,多学汉字,师生都喊“难”。
其实,汉字本来是不难学的。中国古代,包括民国时期的私塾、家塾教育中,根本就没有汉字“难学”的意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的普及率已经很高,据说儿童90%入学识字,当时 主要也是识汉字。这也说明,汉汉字的很简单的事。
学汉字什么时候成了问题呢,是自上个世纪初,学校语文教育“西化”,识字就成了问题。中国语文教育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西化”。中国西化最彻底的,就是教育 。而教育中,语文教育又是西化非常严重的。中国的语文教育,本来有数千年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中国语文教育界不用搞什么创新,只有老老实实地继承古人的经验,语文没有学不好的 。而“识字”也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我们轻而易举地抛弃了这些经验,引进了西方的所谓教学经验,而引进者对西方的教育理论也是一知半解而已。从这一意义上,中国的语文教育确实是一 直在“去中国化”,从五四时期的骂汉字,到文字改革,再到第八次语文课改引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做理论基础,步步西化。
无论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深切思念,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磅礴,无论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寂 婉约…无不是美不胜收情动古今!
重视以古典诗词为标志的古典文化,这是涉及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理应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那些走过悠远历史透射文明温度的古典诗词,理应代 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诚然,在自然科学领域,在非国学的社会科学领域,英美国家的科研水平的确比我们先进,但是,如果中国学人因此在英美等国面前卑躬屈膝,丧失自信,让洋人们主宰中国教育学人的命运,就很难在各个领域超越英美。原因很简单,一群精神上缴械投降的学人,还会有超越别人的机会吗?这些学人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不奴化、去中国化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