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预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
我坚信这是真话,是总理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切身体会。但是,原因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找准了?是克服困难?还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的中央政府在“克服困难”方向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向缺乏有效的招数。“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但笼统而粗放地认为“改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错误的。我认为,要改革,但必须在认清“改革什么”的同时,更要“细致入微”把握好改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为什么中国2014年比2013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大,2015年又比2014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大?总之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只是“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这个“拦路虎”吗?旧的“体制弊端和结构矛盾”要改,那会不会出现新的“体制弊端和结构矛盾”?新的“体制弊端和结构矛盾”会不会更加严重地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会不会“新旧两种体制弊端和结构矛盾”叠加一起对中国经济构成恶性循环?
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已经看到了危险,而这个危险的典型表象就是:中国正在显露“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而金融短期化过程中的实业资本逐步短缺就是这一特征的基本表达。
这就是说,在金融方向,“新的体制弊端和结构矛盾”已经出现。所谓“新的体制弊端”是指“金融资本主义”的体制弊端;所谓“新的结构矛盾”是指:金融短期化和实业资本(长期资本)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注意:一段时期以来,中央为什么三令五申地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在我看来,这恰恰证明了中国的金融发展正在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条主线。所以,我们必须铲除“金融资本主义”的体制、机制弊端,铲除金融短期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这一点也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我们都知道,金融是经济肌体中的血液。如果血液出了问题,人体所有器官都不会正常工作。所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关键。不清除“金融短期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国金融必然引导中国经济走向“空心化”,中等收入陷阱一定出现。
我认为,金融短期化既是金融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也是金融资本主义实现的手段。为什么这样说?第一,金融自身经营不怕“短期化”,就是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的资金占有,金融一样有能力拿它去赚钱;第二,金融短期化使得长期资本稀缺,这是实业资本(长期资本需求者)向金融资本低头的关键原因;第三,金融短期化使得大量实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更加强化了金融势力。
认真对照一下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一,中国货币投机变成了最快、最低风险的赚钱领域,这不是催生金融短期化吗?第二,股票市场不得不依赖一年期之内的短期贷款支撑,而这是不是证明中国长期资本稀缺?第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的可得性越来越差,这是不是证明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第四,整个社会短期暴利的追求越发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寻求金融空转套利,而愿意从事实业投资的人和资本越来越少,这是不是金融短期化的典型表征?第五,金融业变成社会最高收入群体,而且与实体经济从业者收入差距快速拉大,这是不是金融强势的重要体现?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当然是致命的。
为什么金融短期化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社会,谁是中等收入阶层?显然,工程师、技术工人、医生、律师等等。而工业化社会,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就是掌握高超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群体。如果金融短期化导致经济“空心化”,那中产阶级队伍就会大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低收入阶层”的服务人员。美国就是这样,当实体企业转移,工程师变成服务员之后,美国收入差距骤然加大。
为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金融短期化?我认为,是中国金融改革大都照抄、照搬欧美等金融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和实践的必然结果,尤其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而经济、金融却是按照“金融资本主义”一套运作,那结果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
中国这方面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必须在改革过程中迅速加以纠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