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日本的企业也随之在国内扩张,各种商品在市场上攻城拔寨。日本企业用从中国市场赚来的钱,去支持日本扩充军备,扩大对中国的烧杀掠夺。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发愤图强。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位于上海的中国福昌烟公司推出了一款香烟,名曰“九一八”。在这款香烟的烟盒和烟标上,印着这么几个大字:
“九一八日,东北沦失;吸此香烟,矢志光复。”
福昌烟公司在宣传的海报上还印有【爱国同胞,宜吸此烟】的字样。
“九一八”牌香烟的价格稍贵,一包要10个铜板,即便如此,很多抽烟的人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因此这不仅是爱国的体现,更是对抗战的支持。当时,学校里的一些中小学生省吃俭用,把自己平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钱,也拿去购买“九一八”牌香烟,而后走上街头,但凡看见吸烟之人,便主动上前,掏出一支“九一八”牌香烟,真诚地说道:
“先生,国难当头,请换一支‘九一八’香烟吧!”
1931年11月5日,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中国华成烟公司的启事,以及一幅“美丽”牌香烟的大广告。在广告图案中,烟标被改成了一个巨大的灯塔,塔身上写着“救国之根本问题”的字样。灯塔顶端的光源射出两道光束,一道光中写着“抵制仇货”,一道光中写着“提倡国货”。
1934年8月,中国久益公记烟草公司所做的“三省”牌香烟广告在上海滩见诸报端。广告中印着这样的字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而在曾子语录的旁边,赫然印着东北三省沦亡的地图和八个大字:
“三省沦亡,邦国殄瘁!”
这是那个时代民族企业的表现和担当。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四民之一的“商”,一直是华夏稳定社会、提升国力、推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正如前文《是该说说国产品牌了,且看味精口碑是如何被人精心设计并摧毁的》、《那年那时那些事儿:国货之光的故事,让人看清为什么要支持国货》所述,加上天厨味精、三星牙膏等等,有这样的民族企业作为后盾支撑社会体系,若有谁想灭亡华夏,显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但如果类似民族企业都被蚕食殆尽,那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是不是距离目标更近一步了呢?
所以,击溃对手的民族企业,通过各种外资马甲实质性垄断市场,也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釜底抽薪”的工作,为最终“毁灭”目标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带着日韩等小弟迅速涌入中国,在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开始了暗暗布局。
他们频频收购中国品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壮大它们,让它们走向世界,而是在利用完了以后,将其一个个雪藏,最终让它们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饮料行业】
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国本土曾有八大饮料品牌,包括天府可乐和非常可乐在内的七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并购或控股,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娃哈哈。
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帮衬,恐怕娃哈哈也很难挺过那关,发展到现在。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幕后,其实是同一个老板,控股股东都是可萨犹大的马甲——贝莱德集团和领航先锋,详见《衣食住行等各大行业几乎全被三大巨头垄断,统治世界的究竟是谁?》。
为了厘清历史关系,请允许笔者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此前文章分析的部分内容,可萨犹大是西突厥后裔,在唐朝被华夏先辈击败,远遁欧洲,在乌克兰一带建立可萨汗国,后被基辅罗斯(斯拉夫人)所灭,然后出现欧洲大流散,可萨汗国的遗民去了波兰,去了荷兰,去了英国,去了德国,去了欧洲各地,乃至跨洋过海,去了美国,而后在王族后裔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再度崛起。
可萨犹大财阀崛起,凭借的知识、技术、经营管理之道,以及权谋之术,几乎全部来自于华夏。就连撒旦的原型,都来自华夏的大傩——方相士。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可萨犹大财阀和其控制的公鸡会马甲的推动下实现的。从那时起,可萨犹大和公鸡会就深度介入并逐步掌控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详见《日本侵华若是没有幕后老板的支持,早就被中国打败了,何须八年?》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韩国。韩国财阀的幕后,也是可萨犹大。
日本和韩国的故事也在神州大地上演,在民国时期,可萨犹大就差点完全实现了对中国的全盘掌控,详见《解放战争本质上可不是内战,中国差一点点就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所以,改革开放后,表面看是外资进来了,但本质上却是可萨犹大披着各种马甲又再度卷土重来了。
天府可乐
1981年,重庆。
天府可乐搞出了一个100%全中药成分的配方,其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激素,在市场上反响不错,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引起国家重视,当年就有国家领导人前来重庆视察,亲自参观并品尝了以这个配方生产的可乐。
此后,天府可乐销量蒸蒸日上,截止1988年,公司旗下的灌装厂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家,年产值三亿多元,上缴利税六千多万元。
1990年,日本风间株式会社向天府可乐申请境外代理资格,在美国的世贸大厦设立代理公司,专门销售天府可乐。
很快,“天真无邪”的天府可乐被“不怀好意”的百事可乐盯上了。
1994年,百事可乐抛出诱饵,出资1070万美元,与天府可乐展开谈判,天府可乐投入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折价730万美元,算做出资,双方达成一致后,共同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公司。
根据协议,合资公司每年生产的天府可乐饮料保证不低于年总饮料产量的一半,然而,在此后长达13年的合作中,百事可乐却是温水煮青蛙,逐年减少天府可乐的产量,导致收入越来越少,累计最高亏损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以前的纳税大户就这么硬生生被外资玩成了“重庆连续八年的特困企业”,债务规模扩大至1.4亿元人民币。
百事可乐花了这么点钱,不但拿走了天府可乐的核心配方,将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还打击了中国政府的税收,留给中国地方政府一个亟待收拾的烂摊子。
若地方政府出手施救,就得自掏腰包,——而这对于可萨犹大财阀而言,无疑相当于是在给对手放血。
直到2013年,天府可乐商标才被重庆方面追回,并开始重新罐装生产,但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
同样的案例,还发生在乐百氏、北冰洋等品牌身上。
乐百氏
2000年,法国达能公司以23.8亿元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当时,乐百氏在全国纯净水品牌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什么娃哈哈、康师傅尚未壮大,农夫山泉也才刚刚起步,而益力矿泉水却是名震大江南北。收购以后,畅销一时的乐百氏AD钙奶从市场上销声匿迹,难觅踪影。
达能集团的脉动品牌利用益力矿泉水的渠道高歌猛进,2015年时其销售额便达到98亿元。不久,被榨干了价值的益力矿泉水停产。
2016年11月,中国人又将乐百氏从法国达能的手中买了回来,但一晃7年过去了,要想再回到当初那般辉煌,恐怕遥遥无期。
北冰洋
北冰洋在巅峰时期,创下了产值超过1亿,纯利润达1300多万元的辉煌成绩,成为首个登上央视春晚的品牌。
1994年,北冰洋食品公司与百事可乐合作,但没过多久,该品牌便被雪藏,产量越来越少,最后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2007年,负责管理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上级单位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与百事公司展开谈判,要求收回北冰洋商标和品牌,最终以“四年内不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为条件,拿回了品牌经营权。
2011年9月,在停产十五年后,被长期雪藏的北冰洋汽水终于重新上市。
昔日,国内七大汽水厂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并购后,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雪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只是利用它们原有的销售渠道,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为的就是消灭中国的民族品牌,变相垄断市场。
经历了吃亏上当的一部分中国人,终于渐渐醒悟过来。
2014年,天津渤海轻工集团追回山海关商标,开始重整旗鼓,重新罐装生产该品牌饮料。
武汉老汽水“汉口二厂”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重返市场,与时俱进,向产品设计中注入了国潮元素。
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品牌要想重现辉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化妆品行业】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加净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20%,名榜首。
1990年,美加净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美加净”商标作价1200万,被对方以合资方式收购。合资当年,美加净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一年后,销售额狂跌至600万元。
1994年,上海家化以5亿元的巨大代价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的时机和宝贵的市场。
2003年,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随后该品牌被用来垫脚石,用来抬高欧莱雅旗下的对标品牌“卡尼尔”,直至最后被彻底取代。
2008年,“天天见、还对得起咱这张脸”的“大宝”被美国强生以23亿元高价收购,其后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已远不如当年那般如日中天了。
2010年,丁家宜在男士护肤产品、洗面奶等领域名列市场前三,其母公司珈侬生化有限公司表示:
“在中国护肤市场上,丁家宜防晒用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据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彼时每六瓶被卖出的防晒乳液中就有一瓶是丁家宜。而丁家宜当时的年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人民币。
2010年12月26日,丁家宜被法国香水巨头科蒂以24亿元收购。一年后,公司高管大量离职,基层员工被撤,销量几近腰斩。三年后,丁家宜销量严重下滑,科蒂集团决定于2014年6月停产停售。
五年后,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以8000万元的价格回购了丁家宜品牌和商标。
表面来看,庄文阳似乎狠狠赚了一笔,然而,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此时此刻,距庄文阳回购丁家宜已经有好几年过去了,丁家宜损失的市场份额回来了吗?并没有。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丁家宜损失的收入至少为100多亿。而它损失的市场,被谁占据了呢?是的,大头都是被外资品牌占据了。
不用怀疑,这些外资品牌的背后,也是同一个老板,而且就是可萨犹大财阀。
其次,法国科蒂集团利用丁家宜搭建的渠道进行拓展,顺利将旗下的品牌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这个品牌妇女皆知,它就是如雷贯耳的——阿迪达斯。
没错,阿迪达斯和耐克,幕后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可萨犹大财阀。
除此之外,科蒂集团还收购了中国的羽西品牌,后期左手倒右手,又转让给了法国欧莱雅集团。至于芮谜彩妆等品牌,科蒂则交给了利丰集团进行分销。
时至今日,对于错过时机的丁家宜,在市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要想重新翻身,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白了,可萨犹大为了占领中国市场,采取的第一招便是,通过收购、并购、合资方式,消灭中国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扫清道路后,利用这些民族品牌的渠道,把自己产品铺进去,从而实现江山一统,达到实质性垄断市场的目的。
这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免中国民族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去抢占自己的国际市场。
【家化市场】
“北有熊猫,南有白猫”。
熊猫洗衣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后来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洗衣粉品牌。上世纪90年代,其年产量高达6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位居国内市场前三名。
1994年,宝洁公司斥资1.4亿元买下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并以65%的股份控制了熊猫品牌。随后,宝洁公司利用熊猫的渠道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汰渍、碧浪,海飞丝,汰渍,潘婷、飘柔、玉兰油、舒肤佳等等。
为了削弱熊猫洗衣粉的竞争力,为汰渍和碧浪开路,宝洁公司故意将熊猫洗衣粉的价格提升了50%,从而令其销售大跌,而腾出的市场份额则毫无意外地被汰渍和碧浪所抢占。
从此,家喻户晓的熊猫品牌在中国走向衰落,一蹶不振。
宝洁公司与高露洁公司利用多品牌战略,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从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一直到其他生活用品,可谓覆盖了我们的基本生活。
2021财年,大中华区为宝洁公司贡献了10%的销售额,即485亿元人民币。宝洁称,其服务的50亿人中,有五分之一都在中国。
一旦达到这种程度,他们就可以随时涨价、操纵价格进行收割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早有先例。
2011年,欧盟委员会对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开出3.152亿欧元(约合30.2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单,以惩处两巨头协同汉高公司在欧盟的八个国家操纵洗衣粉价格。其中,宝洁公司被处以2.112亿欧元,联合利华则被处以1.04亿欧元罚款。报告称,这些企业涉嫌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操作洗衣粉价格,试图通过价格联盟来保持市场地位。
有意思的是,那边欧盟刚刚罚款,这边中国的洗衣粉价格就调价上涨了。
2011年3月下旬,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这四大日化企业计划在4月1日对旗下部分日化用品涨价,涨幅为5%-15%不等。
除了涨价,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为所欲为,为老板的医药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客户。
2021年12月17日,宝洁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检测出致癌物苯,正在“主动”召回在美国生产的潘婷等四个品牌的多款喷雾式洗护产品。据悉,这些召回的产品包括潘婷、植感哲学、澳丝袋鼠和Waterless的部分干发喷雾类产品。而涉事的潘婷、植感哲学、澳丝袋鼠等品牌均在中国有销售。
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人和动物通过呼吸、口服和皮肤接触到苯,会导致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宝洁公司召回了美国地区的潘婷等相关产品,对加拿大在售的涉及产品也同步进行召回。
中国的有没有召回???
宝洁中国回应称:召回产品不涉及中国市场。
这并不是孤例。
2017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举行《选择》月刊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市面上60款洗发水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香港市面上超过六成的洗发水被检测出二恶烷,有七款洗发水二恶烷含量超过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建议的安全水平(10ppm)。
宝洁公司旗下的品牌,7席中就占了6席,涉及沙宣、潘婷、伊卡璐、海飞丝4个品牌产品。
关于沙宣与沙逊家族的关系,详见《隐居幕后的吸血家族:用从中国和亚洲赚来的钱去四处拱火,填补亏空,反手对付东方》。
二恶烷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轻微的类似乙醚的清香气味,属于微毒类,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2021年8月,广州宝洁公司旗下的舒肤佳品牌因宣称去除99%细菌被指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被河南平顶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20万元。
当熊猫品牌价值被榨干后,宝洁又于2000年将其卖回给了北化二厂,再捞了最后一笔。不过,此时被雪藏6年的熊猫错过了风口,已经无力回天了。
再来看看当年另一火遍大江南北的品牌——活力28。
1996年,活力28与德国邦特色公司合资,德方并未兑现一半洗衣粉产量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被收购后日渐衰落,最后落到倒闭的艰难处境。
活力28倒闭后,为了对供应商负责,集团把活力28的品牌抵给供应商贴牌生产,供应商其实都是原来搞销售的老人,所以现在看到的活力28,实际是一群活力28的老员工用原来保留的工艺在生产自救,自产自销,以便抵债,顺便努力把品牌盘活。
【调味品行业】
老蔡酱油创建于1993年。
曾几何时,其广告语“味道鲜眉毛掉下来”在南方可谓妇孺皆知。
1998年,老蔡被联合利华收购,随后被雪藏,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酱油,本是中国的原创发明,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
自古以来,酱油就没有所谓的“老抽”、“生抽”之分。但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收购中国品牌后,别出心裁地搞出了新一代的工业产品,——在酱油中加入“色素剂”,降低成本,颜色变深,遂取名“上色老抽”;在酱油中加入甜味剂、增鲜剂,则取名为“提鲜生抽”。
如是,同样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一再上演,在各行各业不断发生着。
华丰方便面,曾经名噪一时,1994年被印尼金光集团控股,现在早已销声匿迹。
其他的,还有中华牙膏、银鹭、徐福记等等,不胜枚举。
2020年6月,美国百事公司宣布以50亿元的价格,又收购了休闲零食巨头百草味。
……
如果将来有一天,突然发现洗衣粉、香皂、沐浴露、护肤品、唇膏等各种化妆品、洗护用品,以及休闲食品、预制菜、调味品等等,都时不时曝出一些类似宝洁公司的涉及健康的超标问题,怎么办?
有没有人敢保证,个个看似安全、合规的“微量、不超标”因素,会不会日积月累,加起来就超标,因而致病,因而危害健康?
别人是否会将我们精心打造成流水线上病患商品?
其实,写到这里,笔者的心是很沉重的。
在面对外资涌入之时,我们可能不仅承受了物质方面的损失,还丢失了一些传承已久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华夏自古以来是有传承的商业精神的,经世济民,诚以为本,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贾而好儒,修身齐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商人的商业伦理精神,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这种传统的商业伦理精神,却被外来资本冲击得七零八落。
表面上是资本收购,底层逻辑是替换品牌,变相地用许多马甲品牌行垄断获利之实,同时,湮灭中国传承已久的商业精神和“经世济民”(即经济)伦理,塑造一个自私自利、一切向金钱看起、唯金权至上的社会风气。
拜金的社会风气会侵蚀华夏的传统美德,久而久之,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层一层剥去华夏经过数千年浸润而成的精神内在,也就是腐蚀掉立国之四维。
《管子·牧民》有云: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华夏民族若是失去了“礼义廉耻”,失去了“仁义礼智信”,失去了诸如尚武、忠义、重诺、守信、尊老、爱幼等等传统美德,失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节气,精神内在必然空虚。此时,拜金主义趁虚而入,主导人之思想与行动,等于重新塑造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以情色充斥其间,耳旁泛起酒池肉林享乐主义的靡靡之音,假以时日,必不战而败,最终沦为可萨犹大财阀砧板上的鱼肉。
一旦人的观念拜金至上,听命于“金权”,那么,作为掌控了世界银行体系发币权的可萨犹大财阀自然可以通过“金钱”一途来向自己看中的目标施加影响,就像几百年前让屡试不中的徐保禄换到广东韶州应试,由耶稣会出资开道,保举其一路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一样,官居要职,遥控指挥,从而隐居幕后,通过牵线木偶实现自己野心膨胀的宏大远景。
正是由于民族企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许多人对此认识远远不足,故此殚精竭虑,奋笔疾书,连续写下有关民族企业的三篇文章,万望大家能明白其中的深刻道理,对有良心、有担当的民族企业多多支持。
因为,世界已变,风暴快来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