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砸掉不让怀旧的党校宋教授享受的“旧”——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云淡水暖
《北京日报》的子版《理论周刊》策划了一个类似“理论热点”的专题,目标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请来了中央党校的教授宋惠昌用访谈的方式为读者“解惑”。看来宋教授对“怀旧”很是不屑和生气,以至于“宋教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首先,假如宋教授的有感而发是有的放矢,那么社会上可能的确有所谓“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而且呈“蔓延”之势,以至于象牙塔内专搞理论宋教授都有所耳闻,不太坐得住了,要来一个“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还“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不知道“理论界和有关方面”先前是否感觉到了“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还是在宋教授的““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之下才感到需要“重视”起来?如果是后者,宋教授可谓功不可没。
草民感兴趣的是,宋教授每年每月有几多时间放在最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实地调查研究身上,特别是哪些人有“今不如昔‘怀旧’情绪”?他们为什么会有“今不如昔‘怀旧’情绪”?抑或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结论到结论地坐而论道?
宋教授言之凿凿地判断“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社会改革,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该社会已有的利益格局,也就是说,这样的变化往往会使一些既得利益者暂时有损失。比如说,在曾经存在的人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总是要有少数人享有某种特权的,而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相应的特权的废除,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失去了。这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总有一些思想狭隘的既得利益者,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甚至如丧考妣,而怀念起‘昔日辉煌’,于是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不难理解了。”
草民笑了,宋教授竟然发了脾气,连“怀旧者”是“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甚至如丧考妣”都说出来了,可见其情绪之难以平复。但是,草民觉得宋教授应该稍安勿躁,既然是如宋教授所说根源在于“在曾经存在的人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总是要有少数人享有某种特权的,而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相应的特权的废除,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失去了。”,那么,“少数人”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何足挂齿,值得长篇大论地“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就不感冒,还劳理论象牙塔里的宋教授开口?
草民以为,搞理论的还要有实践的支撑,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要“手电筒口朝外,对人不对己”,在剖析“怀旧者”们所谓的“特权情节”的时候,也应该拿手电筒照照自己,草民拿宋教授的“手电筒”(既得利益)照了照宋教授们及其象牙塔,不免有些感慨,宋教授们享受着的“旧”,却是一样都不少。哪些“旧”呢?
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草民之所以说这三样是“旧”,因为这三样是在宋教授所言“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社会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举措,数千万产业工人、服务行业、企业职工的命运从此彻底改变,怎么形容都符合宋教授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社会改革”的标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砸三铁”是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举措,“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数千万工人、工程技术人、职工的饭碗由“铁”转为“泥”,而其中中老年职工也即所谓40、50人员更是被扫地出门,把饭碗彻底砸了,还要自己筹钱买养老金到退休年龄。以草民的亲身体验,需要为宋教授提供一点补充,许多原先有“铁交椅”坐着的,也即企业高管们,摇身一变,把企业搞到手之后,变成了私人老板,“铁交椅”变成了“金交椅”,这一少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大大地增值了,这一点,需要宋教授们“深入剖析”一下。
现在再审视一下宋教授及宋教授“不怀旧”的同伴们,可以说是“身在旧中不怀旧”,怎么说呢?宋教授目前至少继续享受着三铁:
其一,如果不犯“错误”,比如“出现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或者没有跳入更加诱人的“海水”去捞钱,宋教授可以毫不动摇地在当下的单位和岗位“反怀旧”到底,光荣退休,这算是“铁饭碗”;其二,宋教授在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高就,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每月工资可谓是铁打不动,旱涝保收,分毫不少,少一分一毫都要有个道理,否则,宋教授不干,这算是“铁工资”;其三,不出意外的话,“教授”这顶帽子,要算是“百年不变”的了,不封顶,可以往上走,但要往下落就得对宋教授说出个子丑卯寅来,否则宋教授不会干的,此谓“铁交椅”也。
当然,还有附着在这“三铁”背后的更多的东西,比如,不交社保却拿着比企业退休职工更加高的退休金,关于这一点,本来要在普通高校等单位试行与企业“接轨”,却引发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愤怒咆哮,经过安抚,说“改革”和不“改革”退休后拿的差不多,可能还高些,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声音稍平,但是,作为中央党校,是否在这次“试行”之列,草民无从考证。
“三铁”作为宋教授所说的“在曾经存在的人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志性事物,显然是“旧”的,而且在轰轰烈烈的“砸三铁”运动中,在几千万国有体企业职工身上被砸得荡然无存,几千万原国有企业职工也就“焕然一新”了。
但也有“例外”,作为硕果仅存的“三铁”,却继续坚定不移地被绝不“怀旧”的宋教授们享用着,草民觉得这有些不看理喻,企业职工享受的“旧”要扫荡,这个说不出什么,宋教授们享受的“旧”却风雨如磐,这个“旧”,宋教授是否觉得心安理得?
草民有一个建议,而且是强烈建议,既然宋教授如此痛恨“旧”,如此激烈地“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说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就来一个“亡羊补牢”如何?把宋教授们还在享用着的“旧”也砸烂了它,彻底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免得有人看了眼红,牵起某些人“今不如昔‘怀旧’情绪”。
其一,参照国企改革改制的做法,不“怀旧”的宋教授们彻底脱离财政供养体系(“怀旧”的暂免),自谋饭碗,但禁入哪怕沾一点点“旧”的行业,也不能利用官场人脉搞官商一体。最好是奔赴农业、工业第一线,在“全新”的用工环境中刨食,比如去小岗村当农民、在富士康流水线打工。
其二,参照市场经济原则,交还按照计划经济福利制度提供的福利性住房,为体现市场原则和人性化原则结合,可以按照同地段同条件的商品房、二手房价格自己掏钱购买(五环以内3万及以上),买得起还要说明购房款来源,买不起自己想辄。
其三,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五险一金”,如果属于40、50人员,就业有困难,也得自己缴纳到退休年龄,当然,参照企业改制改革的做法,不“怀旧”的宋教授们之前的工龄,参照社会最低工资线的缴费水平,“视为缴费年月”。
草民建议的基础是,要不“怀旧”,就大家都不“怀旧”,不能一部分人还在“旧”,另外一部分人(或者说大部分人)已经被“不旧”了,尚在“旧”着的人还不允许别人“怀”,说不过去。
只有当宋教授自己彻底“不旧”了,焕然一新了,就像当年的企业职工们“净身出户”了,才有“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今不如昔‘怀旧’情绪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猛烈批判”的本钱。但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时候,宋教授是否也会“怀旧”,草民以为很难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