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精英们对于“怀旧”情绪横加指责,把矛头直接对准人民群众,影射毛泽东时代。再次掀起一股反毛非毛的暗潮,其代表人物当属中央党校教授宋惠昌。其文《怎样看待当前社会中的“怀旧”情绪》一出,人民群众纷纷加入批驳之行列。然而由于舆论工具被资产阶级所把持,人民群众的批驳文章自然难登“大雅”的主流媒体,只能借助左派网站,与宋惠昌之流展开无情的斗争。
宋文实是奇文,奇就奇在此辈人渣自诩手握“马列主义”理论,实则贩卖形而上学观点;奇就奇在此类人物自视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裁判,妄断价值观的取向;奇就奇在这样的货色居然登上《北京日报》,摆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露出一副训人的嘴脸,狗仗人势,借势唬人;奇就奇在此人使出惯用伎俩,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宋文的出笼,预示着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又要大打出手了。借谴责“怀旧”情绪之名,开始新一轮的反对毛泽东的活动,打压日渐高涨的毛泽东热;借否定改革开放之罪,掩饰改革带来的社会丑恶现象与日俱增的问题,打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以便使这些社会毒瘤继续为非作歹,祸害群众,祸害国家,从而为颠覆现行政治体制造势,将人民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向执政的共产党,意在搞乱社会,实行他们极力推崇的资本主义民主和自由。而掌握了毛泽东思想锐利武器的中国人民,正是他们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阻力,这一点他们深信不疑。分化这个群体,打压这个群体,使之变为社会弱势群体,彻底剥夺这个群体曾经拥有的特权——当家作主,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群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而混进党内的走资派则是资产阶级的帮凶,是人民群众最危险的敌人。
宋文的出笼,是党外市场经济传教士与党内市场经济传教士里应外合、相互呼应的必然结果。以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私有化市场经济,在中华大地上种下的恶果已经显现,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的死灰复燃,就是私有化市场经济追求财富的自由和冲动的必然产物,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通病。想把私有化的市场经济罪责推脱干净,恐怕是徒劳的。在这一点上,宋惠昌、张维迎、吴敬琏、茅于轼等乃一个鼻孔出气,是一丘之貉。
宋惠昌对“怀旧”情绪的指责,充满了形而上学的东西,没有半点马列主义,侈谈改革创新,一点不配;任何一项社会变革,其代表进步还是倒退,关键要看是代表多数人利益还是代表少数人利益,这是判断一项改革好与坏的分水岭。对改革好坏的判断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精英们自卖自夸又有何用?改革出现诸多的社会问题,剥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削弱了人民群众民主和自由权利,这样的改革当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走向失败是自然的。说有“怀旧”情绪的人民群众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才是真正的掩耳盗铃,是地地道道的形而上学观点作祟。
三十年的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在农村,形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小农经济不过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陈旧制度,被某些人奉为至宝,这才是典型的“怀旧”情结,这才是最可怕的社会倒退,何来创新?在城市,将三十年积累的国有企业整垮,全部私有化,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化,从社会主义向后倒退,不是“怀旧”情结作怪吗?美其名曰过于超前,要补上资本主义一课,才是典型的“怀旧”情结。宋惠昌之流允许资产阶级精英们对资本主义“怀旧”,不允许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怀旧”,是地地道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主义行径。追求资本主义的“怀旧”情结,才是一种消极的负面现象,才是一种倒退思潮。视资本主义为进步,是社会主义为倒退,中央党校的教授马列主义水平真是太高了。如此教授,教授马列主义,培养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既是对马列主义的亵渎,也是对共产党的绝妙讽刺!
三十年的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再现了已经绝迹的卖淫嫖娼、黑社会、黄赌毒现象之丑恶,再现了贪官污吏前赴后继之“光彩”,再现了贫富悬殊、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之陈迹,再现了对外懦弱卖国求荣之往事,再现了官员欺压百姓之可恶。如此种种,岂可用“改革代价论”掩饰过去?毫不客气地说,私有化市场经济改革是导致中华民族走向衰落的祸根,是导致中国人民重新沦为散沙一片的毒素,私有化市场经济改革是一切罪恶的总根源,这一点无论精英们如何狡辩也是徒劳的。事实胜于雄辩,私有化的市场经济改革,是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复辟,精英们别想既当婊子还要立贞节牌坊。
资改派们把市场经济奉为神明,把计划经济视为洪水猛兽,与西方资产阶级一唱一和,沆瀣一气,自诩为创新,实则大倒退。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捧起斯密的剩饭,背离马列主义基本原则,跟在别人屁股后边亦步亦趋的跟屁虫角色,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摆出来炫耀一番。市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威胁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安全,严重地影响着民生。和谐表面下暗流涌动的社会动荡局势,“法治”环境下隐藏着的种种丑行,如同罪恶的嘴脸带上了温柔的面具,人生之路处处充满陷阱,这就是宋惠昌们标榜的历史“新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特征。
在宋文中,旧价值观是什么?新价值观又是什么?宋惠昌没有明说。我们根据他的观点进行分析发现,他所说的旧制度,不是指解放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指毛泽东时代。这一点不是我们强加于宋惠昌头上的,而是他的真实思想的大暴露。那么在毛泽东时代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总体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说起来,就是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互帮互助,助人为乐,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在这种价值观的熏陶下,形成清正廉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无私奉献的社会风气。难怪人民群众对这样的社会存有“怀旧”情绪。那在宋惠昌眼中“新制度”下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或许大家还记得小岗村揿红手印者的后代在中央电视台的表白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是宋惠昌们欣赏的“新制度”下的“新价值观”,作为党校教授,把这样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马列主义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党校教授培育下,共产党的宗旨——毛泽东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变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才怪呢。难怪今天的中国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难怪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此环境下的“法治”社会,老百姓不遭殃就谢天谢地了。我们不清楚,改革到了这个份上,是谁在“怀旧”不就一清二楚了吗?好的东西不让怀旧,坏的东西横行霸道,宋惠昌之流怀念资本主义之旧的情绪泛滥,犹如苍蝇逐臭般营营着,他们的“怀旧”情绪才是消极的负面现象,才是历史的倒退思潮!
宋文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似乎有所指,仔细分析在毛泽东时代具有特权的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人,这就是最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他们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农村,免费教育,合作医疗,使得农民的子女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不再被官员欺负;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正逐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在城市,廉租房、免费医疗和教育,使得工人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养得起老,使得城市居民安居乐业,毫无后顾之忧。然而改革的结果,是工人下岗,农民单干,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上房,养不起老。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从主人翁地位沦落为弱势群体,资产阶级成为香饽饽,横行无阻,再次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改革的结果,是贪官污吏横行,卖淫嫖娼复活,黑社会猖獗无忌,黄赌毒甚嚣尘上,这就是宋惠昌欣赏的“新制度”下的社会“新文明”特征。改革的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不到10%的少数人攫取了全社会财富的的40%之多,反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基尼系数高达0.48,创造了世界新纪录。在“新制度”的“新文明”下,包二奶,娶小妾,逛窑姐,不亦乐乎,真正体现了宋惠昌的“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体现了肉体交换的平等权利,突出体现了竞争自由激发的个人创造性。原来这就是宋惠昌之流钟爱的“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的盛世之美景。如今过去的特权阶级已经名存实亡,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当然的领导阶级已经让位于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惠昌们已经成为特权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利,因此对老百姓的“怀旧”情绪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这种情绪总爆发,摧毁他们三十年的经营成果,无法向洋主子交差,和平演变的美梦就无法实现。一旦资本主义破灭,他们幻想的发家致富、拥妻抱妾、山珍海味、荒淫无度的资产阶级糜烂生活就会失去。一旦泥腿子重掌国家权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需要的民主和自由之梦就会彻底破灭。所以他们必须千方百计地遏制人民群众怀念毛泽东的情绪,避免中国重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群众“怀旧”情绪的蔓延,是与现实社会恢复毛泽东时代一些好的做法息息相关,比如农村合作医疗,比如九年免费教育,比如建设社区医疗体系,比如为农村培养医务人员,解决农村看病难贵问题,比如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集体合作化道路等等。这些措施,使得老百姓减轻了上学就医的负担,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这才是激起人民群众“怀旧”的根源所在,这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恢复毛泽东时代那样好的社会风气的一丝曙光。
宋惠昌给人民群众的“怀旧”情绪口上反对改革的大帽子,借以吓唬人。如今这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人民大众的“怀旧”情绪正是对资改派们的假改革真倒退不满情绪的发泄,而消除“怀旧”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社会现实中少些污泥浊水,多些风清气正;少些贪官污吏,多些人民公仆;少些黑社会恶霸,多些社会安宁和谐;少些利己主义思想,多些集体主义精神;少些贫富差距,多些分配公平;少些不争论,多些人民民主;少些高压态势,多些沟通交流;总而言之,要想消除“怀旧”情绪,就要让大多数人活着心气顺畅,有幸福感,有尊严,有体面,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社会经济政治等一切活动之中,而不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言行不一,束之高阁,仅当作金字招牌炫耀而已。写于2010年7月24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