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温州模式”风光多时,私人与资本敢为人先,这些人"如沐春风",小日子过得不错,形势一片大好。与此相反,很多看上去还很不错地国营或集体企业却都莫名其妙地地从市场退出。然而,“私人”和“资本”难以承受中国市场之重。
什么是中国市场之重?估计谁也说不清,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是:以温州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做的大多是鞋子、服装等,甚至于打火机也被温州人做成了响当当的国际化产业。由于材料价格上升、汇率升值及国外订单突然减少,这些低端的产业大多无法成功转型。不同于小家电或其它消费电子行业,中国企业可以依附或投靠在国外大牌的市场空间找个空闲的地方“蜗居”。象温州这样的企业,没有自已的靠山,也没有国际大佬来收留处置,投机和炒作就成了他们拿手的好戏。很不幸,高利贷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此情此景,大家都会在思考,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很自然,人们想到的是政府,也就是权力如何界入市场。以温洲企业为例, 上至有关高层,下至基层官员,有关部门试图努力化解企业危机。权力,在市场中要有所作为,但是,不要被自由派忽悠,也不要被“凯恩斯”利用。
最近有公开的说法就是,要支持中小企业,比如减免税收、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等。这些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通常是老生常弹,实际上也行不通。中小企业大都有自已变通的法则,从来就不指望政府扶持。真正需要支持的是那些冲出市场重围的“强者”,比如支持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化解这些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风险,创造条件让这些企业更好地顺应市场。这样做,不仅可以阻止很多企业拼价格搞乱市场,而且,也会让真正有实力的创新企业迎难而上。
如果有足够强大的“中国制造”能够支撑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接下来要做好的就是人民币应当贬值。也许,人们会担心中国制造再次倾销国外市场,让中国人自已吃大亏。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赚了钱的中国人自然会舍得消费,没必要闹哄哄地把产品卖给外国人,而且,由中国人主导的企业,必然会带动人民币的坚挺和发展,也就是是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当然,人们也就不再需要开个“国际板”求助于洋大人来帮助中国人用好“人民币”推动经济发展。
除了面向国际市场以外,我们更不可能忽视的是国内市场“大后方”,这就要认真反思国企改革创新及新兴的产业工人的出路,并因此而扩大内需。由于全球化,中国人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市场化”,到了今天才真相大白,原来华尔街是骗子,糟踏了体制和中国市场之根基。央企和银行成了国际大佬身边跑腿的货色,农村务工人员徘徊在城市与乡村,“市场化”正在以“全民”的名义转移和掠夺了所有中国人的财富和血汗。
关注温州商人跑路建设中国市场,但也要警惕有人以温州企业危机乱弹“深化改革”再次肆意糟蹋体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