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没送过我奶奶》的短处
笫一个短处。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在好多论坛都有。(见附文)
先说:雷锋送没送过一位“奶奶”。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第6自然段,王盛波说:“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即《雷锋没送过我奶奶》认定:雷锋“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
简略的说:雷锋曾经护送过一位“老大娘”。那么,这位“老大娘”是不是王盛波的“奶奶”呢?请留心下面的说法。
王盛波说:“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然而让人不明不白的地方是:王盛波的伯父却说:“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晃眼一看,这两句话没什么不对,仔细一看,这两句话很有差异。
这两句话内藏有什么玄机呢?现例句分析。
例1,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
例2,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杭州。
例3,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杭州西湖。
例4,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杭州西湖苏堤。
例5,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断桥。
例6,王二没送过李三回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断桥桥亭。
例1为真,则后述各例均为废话,即为伪。
例6为真则前述各例涉嫌造假。即例6为真,王二极可能把李三送回到了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断桥,仅仅没送到桥亭而已。
由此类比,可以推定,雷锋送“老大娘”,仅仅是没送到家门而已。即雷锋送过王盛波的奶奶,仅仅是没送到家门而已。也可以这样设问一句,以作为旁证:王盛波的伯父为什么不说:“雷锋没送过你奶奶”,而偏偏要说“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呢?
王盛波,你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笫二个短处。
雷锋送“老大娘”“这张照片”中的“老大娘”是王盛波的奶奶。这是王盛波认可的,可是王盛波却说:“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因此王盛波的难题就是:必须解答,雷锋和他的奶奶怎么会凑到了一块?
对于陌生人要凑到一块,必须碰面的机会多,碰面的机会要多必须居住地“很近”。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
读了这些文字不得不感叹。王盛波!你太有才了!你伯父居然能住在新民街一带!
“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在“和平街”。由于王盛波的伯父居住在新民街一带,所以无论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在哪一个点,都在“一带”的包围之中,都会有:我伯父家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的结论。于是,有了这个地利条,什么文章都可以作出来了。看看:“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虽然文章作出来了,但是留给了读者一个大问号:王盛波!你的伯父居住在新民街一带,他的房子有多少个平方米?
第三个短处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说:“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
这段文字里,王盛波的伯父家作了什么事呢?“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即王盛波的伯父家认定“这张照片”应该放大。不仅仅是放大,而“放得很大”。“放得很大”的照片怎么收藏呢?据俗习推测:应该是把“这张照片”挂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对于这种推测,《雷锋没送过我奶奶》说:“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没说在像册里,箱子里,抽屉里……找到了这张照片。而在家里这张照片,由此可见王盛波的伯父没把这张照片看作是件丑事、假事。由此可以推定;王盛波的伯父对“这张照片”看得很重,因而可以再推定:王盛波的伯父对“这张照片”之前发生的事是肯定。有旁证是:“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这可以作证吗?为什么“补拍”?若“雷锋根本没护送过”“奶奶回抚顺”还叫作“补拍”吗?那叫拍照。请看另一说法:这张照片是后来拍照的。比较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可以推定雷锋送王盛波的奶奶,仅仅是没送到家门而已。
第四个短处
请读者找到下面文字: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从“王盛波回忆说”:起,到“拿来用一下”止。这之间的文字都在双引号中,即王盛波以当事人,亲历人,见证人的身份记述了其时,其景,其人,其事。
现在要问王盛波:
1,你是否“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
2,你说:“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你和你爷 爷、奶奶在一起吗?
3,自从你奶奶同雷锋照像后,你就没有同你奶奶说过话吗?!你为什么不用你奶奶的话来作证明:雷锋没送过她?!
附文: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
http://yangjialv.blog.hexun.com/73314280_d.html
http://www.xici.net/d165149252.htm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2006年03月05日 大连晚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