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句话轻松解读“三中全会”
被媒体炒了很久很久的一次大会终于落幕了,感觉如何?大家心里都各自有数。会开得好不好未必全都落在字上,后续的具体动作才是关键。从全会的公报到底能读到什么动作影子呢?专家已经给出了官方答案或半官方答案。作为民间人士,可能未必全部领受专家之意,本人想做一个抽象解读(10月初已经早写博文解读)。
读一:“顶层设计”的权力和份量前所未有。公报已有设定,不作引述。个人感觉“顶层设计”恐怕不能简单看“改革领导小组”,一个国家,光有“顶层设计”和“摸石过河”恐怕是万万不行的,“摸顶之路”并不是十分科学的道路探索之计,“群众路线”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摸顶之计”,出来的政策就是空中楼阁,如果只有“群众路线”,出来的政策又可能只是工匠手册,若能将“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改革之策才可能制定出符合人民意志与全民利益所在的政策。
“顶层设计”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设计小组的构成,尤其是这些小组成员与现行的既得利益者的关系如何,倘若设计者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盘根错节,“顶层设计”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原路上打转转。要想让新时期的改革能够取得成效,大部分原智库人员必须退出,尤其是伴资本而生的专家,特别是伴美国各基金会而生的专家,如果天则研究所的人和“英语派”成为主力,小民保留意见。
读二:“市场”的地位前所未有。全会公报上有明确的公有制地位的描述,也配套了诸多说法。但是,市场的决定性地位更加突出,是实质性的主张。这个主张确定后,不少人会担忧国企被拆解和私分,经济自由导致的混乱局面有没有可能加速另一部分人更富起来。往后的设计,“自由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设计不好,中国的市场后遗症会比欧美恶劣得多。要把市场用好,关键在于“市场地位”与“人民地位”是否能做到协调一致,做不到一致,市场就是屠宰场。
读三:“土地”要素将是未来争夺的焦点。有关土地的争夺决不是城乡建设用地的争夺,而是土地权力变更法律定位的争夺,土地的争夺决定国家性质,古往今来都是重中之重,这与它本身的价值不构成比例关系。
读四:“财税改革”可能成为未来的亮点。全会公报提到了财政透明化的问题,税制改革应当也会随后提上日程。对这两点,财政透明化恐怕只会限制在框架上的透明化,要实现全额全程可查、可溯、可审、可究责的设想还很难。如果没有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的合理机制,透明化会遇到阻力。同时,有关“税”的改革也与透明化密切相关,没有透明化,每一项税收都会成为国民的质疑点,改革难度可想而知。要想出亮点,先解决透明化问题。
读五:“笔杆子”的作用有可能得到加强。执政党在反思前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时,深刻认识到“笔杆子”的缺失问题,大多数阵地都轻易易手,不解决党的“笔杆子”问题,党的方针政策很快就会被对手化于无形。本人有一个担忧:有水平且忠实于党国事业的“笔杆子”还有几个?他们应付得了吗?
读六:“枪杆子”的威力将重新显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已经给出了执政党答案,尤其是国际环境的诡异局面更是提醒了党国人士,“枪杆子出政权”是硬道理,“枪杆子保国家”算不算硬道理呢?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民意如何统一并凝聚出共识?
读七:“民主”的小脚是否可以走得更稳?民主既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全会公报提得并不十分清晰,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与外延需要更进一步阐释清楚,避免过多的概念性争论。法治社会的推进其实与民主制度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缺哪一条都是残废,今后的几年,能否探索出两者协调统一的“中国模式”?
读八:“政府独大”能否被“资本独大”取代?近些年来,媒体把矛头指向政府,说政府独大,政府揽权,要求把权力给装进笼子里去。前期,有高官回应了这个声音,愿意进笼子,全会公报也多次提到政府退出市场的意思,似乎准备把市场完全交给资本。这里就出来了一个新问题:资本独大了,怎么办?
前面的“八读”都没有展开谈,有些方面并不好展开,所以,更多的要看后续动作,有一些领域还要看民众的声音,一个沉默的社会,只会有一个悲伤的结果,一个热情的社会,将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公报”读完了,是该认真落实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