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北京市发改委与北京市交通委举办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活动正式结束了。包括地铁与地面公交在内的北京公交的涨价,已呈箭在弦上之势。笔者不支持仓促涨价,因为目前尙有诸多疑问,或是被忽视了,或是没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下面以地铁为对象,予以分析。
第一,北京地铁收支情况到底如何?
发改委网站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专栏对北京地铁的基本运营情况作了如下介绍:
“客流量——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由2007年的6.55亿人次(进站人数4.74亿)增加到2013年的32亿人次(进站人数17.36亿),增长3.9倍,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39.8%。
运营收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收入由2007年的11.7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2.23亿元,增长1.7倍。
运营支出——北京地铁公司和京港地铁公司运营支出由2007年的13.4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6.84亿元,增长4倍”
该专栏注明“上述数字由各相关运营企业提供”。
进站人数17亿,收入32亿,与普通票价两元一张的现价格大致相符,可见收入方面应该是只包括票价一项。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详细介绍。
发改委说运营支出自2007年到2013年增长了4倍,但是,新华网7月8日文章《地铁调价将带来什么?——北京地铁运营、指挥等部门负责人解读票价改革》中,引用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的说法,称“北京地铁的运营成本却在直线上升。‘从2007年至2013年7年间,北京地铁年度基本运营成本从13.4亿元增至53.3亿元,增加了3倍。’”
同一时间段地铁运营成本,发改委说增加了四倍,新华网说增加了三倍,两家都称信息来源是地铁公司。一个是66.84亿,一个是53.3亿,我们到底该信谁的呢?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
第二,广告收入哪里去了?
北京市发改委所讲的运营收入,只是车票收入,问题是,地铁的巨额广告收入为何不提呢?众所周知,地铁的广告收入每年下来肯定不少,这实际上是乘客在车票之外带给地铁公司的收入。地铁广告由什么机构经营?每年收入多少?这些收入都由什么部门与成员所支配?用途是什么?对上述问题,希望北京市发改委、交通委能进一步给一个具体明确的说法。
第三,财政负担不起地铁补贴吗?
我们暂且假定北京市发改委所列出的相关运营内容都是完全符合事实的,那么,地铁2013年亏损或需要得到的补贴目前就是66.84亿元减去32.23亿元,即34.61亿元(如果算上广告收入,那么亏损或补贴数额还要相应减少)。34.61亿元的补贴数额,对北京市财政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34.61亿元除以当年进站人数17.36亿,每人乘一次地铁其实仅仅补贴两元。但是,目前许多媒体为了给涨价制造舆论,却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动辄就说需要补贴五六元。
2012年,北京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3939.4亿元,2013年所谓的地铁补贴,还不足其1%。北京市财政已经紧张到必需立即首先得拿涉及到千百万人出行的地铁来开刀,才能解决的地步了吗?
第四,地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怎么不提?
快捷、廉价而密集的地铁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北京的出行效率,方便了北京人民的工作与生活,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成为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北京市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加,这里面地铁的功劳就不小。怎么光看到地铁需要补贴,就忘了地铁为经济繁荣、财政充盈所做的贡献了呢?
目前,从房山到昌平,地铁所通之处,房价随之上涨。房价涨,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北京市区随便一个楼盘,都得几十亿了。这三十多亿补贴,跟每年一两千亿的巨额土地出让金一比,算什么呢?
第五,廉价地铁是人民在占政府的便宜吗?
现在许多支持地铁涨价的观点,常常讲廉价地铁是人民在占政府的便宜。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北京的税收,不是无源之水,其源头就是那每天挤地铁的千百万白领蓝领劳动者,财政补贴地铁,羊毛本来就出自羊身上。地铁是北京人民享受到的不多的福利之一。涨价,就是增加他们的生存成本。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普通人的基本的必需的生存内容,主要就这几项,尤其是行,在上述几项中是最具有刚需特点的。税收,本来就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到地铁上,是天经地义,怎么成了人民占政府的便宜?让收入不高的、甚至居住偏远的那些劳动群体,不为出行而苦恼,难道不是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的善举吗?
第六,一涨全涨吗?
地铁与其他公交涨价后,下面是不是水、电、气、供暖等都要跟着上涨?自去年以来,媒体一个劲地鼓噪要在这些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既然地铁等都涨价了,水、电、气、供暖等又有什么理由不涨价呢?
第七,财政紧张了,为何只给普通劳动人民涨价而不给富豪们增税?
众所周知,中国的富人们享受着目前世界上对其最有利的税收制度之一。中国税收主要由间接税完成,即最终税负都落到普通人民身上。直接税所占比例甚少,目前开征的直接税有所得税,一年税收总额十多万亿,所得税只有六七千亿,而这六七千亿里面,主要还是由工薪阶级承担的,富人们交的所得税很少。遗产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直接税,在中国都没有开征,而且丝毫看不出最近几年内有开征的迹象来。
政府若觉得财政拮据,为何不加重富人们的税收?他们享受的税收优惠也太多且太久了。为何非得将负担转嫁到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没有这千千万万挤地铁辛苦奔波的劳动人民,何来经济发展?何来财政收入?何来富豪们的好日子?
本来应该损有余补不足,可现在的公交地铁涨价,更像是损不足补有余。要涨,也不是不行,大家都一起涨。政府应该一碗水端平。
损不足补有余的倾向,目前不只存在于公交地铁领域。政府虽然也宣布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但是,实践中却少见落实,不仅不落实,甚至在某些领域有助长两极分化的趋势。比如,现在政府宣称,一面要准备降低资方所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率,即减少资方的负担,同时又要准备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即减少劳方领取退休金的数额,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损不足补有余?难道不是劫贫济富?
一个人如果他进入北京地铁车厢,就立即会发现,乘坐地铁的,大都是青年人;如果他能再仔细地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年轻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时,他们在乘坐地铁时,大都面带倦容。这个现象反映出,正是这以千百万计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通过他们的辛苦工作,支撑了北京的快速发展,支撑了整个中国的快速发展。廉价地铁,是社会给与他们的极少的关慰之一。
笔者并非绝对反对地铁涨价,只是想说:如果涨,要涨得公平,涨得明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