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特里尔的《毛泽东传》里的毛泽东真实么?
——评特里尔的《毛泽东传》
作为一个外国人,写毛泽东的传记,离不开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一个外国人的立场看,有客观的部分,也有偏颇的部分,甚至是很多的显而易见的错误。
比如文中说“《三国演义》是战国时期发生过的”
比如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发动过程中的被捕记载成了起义以后,并将去浏阳的路上,说成了衡阳。
比如将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王佐等人的枪,记载成了土匪送给毛泽东枪和人。
比如说朱毛红军徒劳地占领江西省府24小时。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
比如将刘伯承与之歃血为盟的彝人首领小叶丹说成是女性。
等等
这些明显的错误,反应了对于那段历史及中国地理和历史的不了解。
通读全文,在文中提到的那个英雄辈出的中国时只有了了数人。
从毛泽东的父亲、母亲开始算起,毛泽东弟兄三人、还有一个堂妹,还有毛泽东的私塾先生一个,毛泽东的同学萧三、萧子升,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毛泽东的三位妻子。
后面的李大钊、陈独秀、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蔡和森、刘少奇、邓小平、李立三、高岗、林彪、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张国焘、蒋介石等等
上面的这些人物,没有任何特点,有的甚至一言蔽之。
通篇文章,并没有人物传记应该有的细节描述,更多的是从各方搜集而来的评论和自己的臆测,所以此文毋宁说是一本传记,更合适的是一本评论集锦。
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只是一个搜集者而思维的水平并不高。的思维高度,达不到评论一国元首的地步。在西方人写的传记中,比如《富兰克林传》《马克思传》《爱因斯坦传》等等都显示出西方人思维的客观和高度。但这篇传记却是偏激的语言非常多,如果不是翻译的问题的话。
通篇,提到政治人物都是粗暴、低三下四,失眠、清除、假装等等。即使提到尼克松,也是用同样的言辞。
说明了对于政客没有好感。而对于毛泽东尤其没有好感,毛泽东的言行在的笔下最多的是令人震惊和失眠,至此还不行,最后又用了他认为毛泽东的手法:扣上了数顶大帽子:皇帝和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这怎么看不像是外国人写的中国人的传记,更像是一个怨妇在咒骂自己的老爹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的嫁妆。
下面细评特里尔的《毛泽东传》,章节还是按照特里尔的章节
第一章:少年时代(1893—1910)
这一章节里,没有细数毛泽东在外婆家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开章,就到了毛泽东回家看护秧苗的年龄。
也没有叙述毛泽东的老爹是怎么从困窘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其中有老丈人家的功劳,更有婚后当兵赚钱军饷的艰辛,从而练就了毛老爹的物质主义。
在这一章里,描述了最多的是毛泽东和他老爹、私塾先生的冲突。
在描述了田里看秧,灯下看水浒的场景后。就进入了儿童的毛和毛老爹的斗争场景。
第一场景:毛老爹当着客人的面骂小毛懒而无用,导致毛泽东反抗,最后在一个池塘边对峙。
第二场景:私塾先生要求毛泽东站起来背书,毛搬着凳子走到老师面前,然后坐下。先生发怒开始拉扯毛泽东。毛泽东挣脱。一走就三天。
第三场景:毛老爹看到毛泽东在读书时大发雷霆。
第四场景:14岁的毛泽东拒绝和毛老爹给他找的新婚妻子圆方。
第五场景:毛泽东赞成哥老会成员和挨饿的人们袭击他家。
第六场景:16岁的毛泽东为了多读书支付毛老爹雇佣长工的费用。
这样的场景充斥了整个毛泽东少年,至少在特里尔的描述中是这样的。
这一章里提到的人物,一共有6人,这六人是毛老爹、毛夫人、私塾先生、毛泽东、毛泽东的三弟、张国焘。这里毛泽东的三弟只是顺带说了一句,是这么描述的:1905年,第三个儿子的出世使毛老爹的脾气有了一点变化。父亲对比泽东小12岁的泽覃比对长子更好。张国焘也是顺带一句。还有几个群众演员,比如乞丐、长工,毛的同学、哥老会成员、饥民、毛泽东的新婚妻子等。毛夫人也没有入场,只是用字面打出了她的性格。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连字幕也没有而是直接被落过,直到牺牲以后因为毛泽民的子女才被提起。
有戏份的只有毛老爹、毛泽东、私塾先生。
在特里尔眼里他们上演的都是对手戏,没有严父孝子、严师高徒之间的知心交流。从特里尔的描述中,我们只能看到:
在毛老爹、私塾先生的眼里,毛泽东懒惰无用,不尊师道,倔强,大逆不道。
在毛泽东眼里,毛老爹吝啬、不值得同情。而对儒学则是厌恶。
由此推导出:少年毛泽东学会了恨毛老爹。
进一步推论:在泽东憎恨父亲的背后,父子间存在一种未认识到的同一性,在一个更广大的范围内,他成了和父亲一样的权利主义者。
这是特里尔对毛父子的共同评价,也是对毛泽东的一生的评价。
暂且不谈这个评价是否公允,这个后面慢慢谈。
我们回头看看,这样的篇幅,基本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斗争史。这样的开篇写一个少年杀人犯,更合适一些。
但少年毛泽东显然不是这样的,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勤快、好学、讲理的。
特里尔用了极有限的字眼,做了正面的评价:他的学习还是不错的;毛泽东一下午担了十几筐粪;他能引经据典地与父亲辩论了;并且16岁的毛泽东为了继续读书能够想办法借钱来支付毛老爹雇佣长工的钱。
他绝不是一个蛮横不讲理,偷懒不成故意撒泼的少年。
大家可能见识过调皮小孩,偷鸡摸狗,翻墙爬树,打架斗殴,欺压弱小的少年。但毛泽东显然不是这一类,他反对的是父权,一种给别人带来不公的权利,他反对私塾先生,反对的是威权,一种恃强凌弱的威权。这两种权利都是莫名其妙的,都给别人带来不公,尤其对后辈来说。
即使这样,毛泽东的反抗机会还是很少的,他不总是和父亲唱反调,也不总是对抗私塾先生。
所以,从整个篇幅上看,特里尔的开章就偏颇了很多。
这样失去公正的的开张,特里尔显然是为了后面阐述毛泽东的后半生做铺垫。
但是,这样的铺垫有意义么?
从人的角度看,意义不大。小时候和成年后的人虽然肌体上是一个,但变化是显著的。而把一个小时候的经历当做成年以后的作证,这是不充分的。
在第一章里,特里尔记录的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是毛泽东说的:活我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这是毛老爹在看到儿子看书时大发雷霆后,毛泽东的辩白。
这句话其实道出了毛泽东一生做事的标准:既要**,也要**。
在以后的岁月里,毛泽东既有反蒋的信心,也有胜利的道路;
既要看到光明,还要看到曲折
既要军事,还要政治
既要将多,还要兵多,兵多将广才能打天下
既要文也要武,文武双全才能做大事
既要游击战,还要根据地
既要根据地,还要诱敌深入,
既要民主,还要集中
既要正规部队,还要地方武装,
既要打胜仗,还要少损失
既要以弱胜强,还要扩军扩地盘
既要联蒋抗日,还要抗日反蒋
等等,
这也是特里尔根本不懂的地方,特里尔在后面的评论中对毛泽东的思想批判最多的就是这些地方。后面会慢慢提到。
由此可知,特里尔根本不理解毛泽东的境界。
而蒋介石只会攘外必先安内,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特里尔的笔法,目前中国的南方周末更娴熟。
记得去年看过一篇南方周末记载重庆打黑中一个黑老大的人生历程。
读完了以后,我分明感到这不是黑老大,而是义薄云天的大哥。
是的,评价同一个人,如果摘取其优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完人,如果摘取其缺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个恶魔。
评价毛泽东也是一样,评价毛泽东的少年也是。
把少年毛泽东描述成一个整天和老子与老师搞斗争的形象,显然是自己的头脑问题。反叛父母的可能几乎发生在每个少年的身上,而不单单是毛泽东。
而少年毛泽东与其他少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读书的热情。其他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遍寻古今中外的历史,也找不到一个16岁的少年,为了继续读书而支付自己亲生父亲雇佣长工的费用的第二个真实案例。
促使16岁的毛泽东作出这个举动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是真的像特里尔说的和父亲水火不容,还是读书的追求。据记载,毛老爹以后还要给读书的儿子定期寄费用,我认为是少年毛泽东对读书的渴望超出一切。即使父子之间有所矛盾,也是毛老爹不让儿子读书的矛盾,而不是儿子生性好斗挑战老爹不成负气离家。
在父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中,特里尔用的是争吵、雷霆之怒、骂他懒而无用、顶撞、殴打、抱怨、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心狠的父亲、泽东耍了父亲一下,打断老头的愤怒、泽东瞧不起自己的父亲等等
最后特里尔下了结论:毛泽东以后革命的成功和他成为那一类型的革命领袖,都可溯源于他在韶山的少年时代。新思潮和旧中国的社会状况使泽东成为一位反叛者;在韶山的家庭生活的磨练则使他比其他人更为坚韧不拔。
特里尔的结论看上去非常自然并且顺理成章,但这是他的最大败笔之一。
特里尔因为此结论,而经常将成年后的毛泽东看成是少年的毛泽东,将身为一国领袖的毛泽东看成是胡闹的儿童毛泽东。特里尔将少年毛泽东和中年毛泽东和老年毛泽东一视同仁,根本没有区别。特里尔的眼光是固定不变的,这和他批评毛泽东视万物都是变化的正相反。
稍有哲学基础的中学生都会知道,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作为文学专业出身的特里尔将一个人的生命定型为少年时期,这是何等的幼稚和错误。
特里尔的结论,是马后炮,是用自己得到的结果来推论开始,然后用开始作证结果。特里尔在逻辑上进入了循环证明。纵观全文,特里尔是没有逻辑学基础的,更没有对辩证法的了解和认识。
毛泽东的成功,当然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但不是关键。因为少年时代和毛泽东的类型的人很多,甚至优于毛泽东的也很多。而毛泽东的成功,不在于在韶山干了什么,毛泽东以后的成功和少年之间的关系的连接点,在于毛泽东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了韶山。至于毛泽东在韶山里是倔强还是温顺,是聪明还是愚钝,是自信还是自卑都不是关键。
这正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区别。
特里尔用呆滞不变的眼光将一个固定不变的性格,当成了毛泽东成功和犯错的关键。而辩证法的观点,是毛泽东主动在改变着自己,他要开阔视野,认识外面的世界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少年毛泽东的思维是超出韶山的,走出韶山的决定和实现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的自信、富有主见、富有策略,更表现了毛泽东的心怀天下的宽阔胸襟。
第二章:为何求知(1910-1918)
这一章里出现的人物众多,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重要人物,但是描述依然是一言片语,既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总体描述。
比如孙中山的出场是这样的:《民立报》是孙中山鼓吹民族革命运动的喉舌。
不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推翻帝制的灵魂人物,也不说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对于毛泽东的影响。单单说孙中山鼓吹民族革命这样的言辞,就足以说明是个单纯的右脑思考者,而左脑思维是一点也没有。这也正和当前的中国现状有些联系。民族主义成了爱国贼的罪行,民族虚无主义成了卖国贼的通行证。
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的屡战屡败在这里也能找到一点线索: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总想依靠西方的赞助打败瓜分中国的西方势力。
特里尔对民族主义革命这个名词没有丝毫的好感。不知道他这个澳大利亚人,是不是因为曾经得不到哈佛大学的教授职位而对民族主义怀有仇恨!
在特里尔的眼里:这一时期的毛泽东仍然好斗,连一个饱经风霜的邻居的挖苦也不放过;毛泽东和东山小学的一切都显的格格不入;因为《三国演义》故事的真实性要求撤换校长,同时预示了后来思维的特点:思考方式偏执、固执、藐视异见;在士兵们袭击学生时,毛泽东躲到厕所里去,知道殴斗结束以后才出来;毛浏览报纸以后走向暴力生涯等;毛是半知识分子等
在这些特征以外,特里尔不得不描述一些毛泽东的优点:
学习是毛的唯一真正的朋友;认同知识能够改造世界;他看到了一切事物的两重性;从此抵制了后来所有广告的引诱;毛不断完善自己,与任何放纵自满都格格不入;在第一师范的5年半时间里,毛写了不少于百万字的评注;毛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领袖;他的作文曾经得过105分(满分是100)等
更重要的是,青年毛泽东从韶山出来以后,都是独自处理一切事物,包括找学校,找工作,交朋友,访良师,从决定从军到退伍,从重返学校到决定自学等等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相信改造世界既要有知识,也需要健壮的体格。并身体力行,一面苦读,一面苦练。
特里尔认为毛后来的思维:思考方式偏执、固执、藐视异见。这个结论当然可以换成意思不变的另一个说法:执着、坚定、自信。
在毛泽东自己的文章里,曾经说过:矫枉必须过正。关键是病症如何。
《黄帝内经》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学过中医,曾经开过方子治他母亲的病。毛泽东没有成为治病的下医,而是成为治国的上医。
固执和坚定是一对矛盾体,没有坚定地信心就不可能出现固执的性格,而是犹疑不决,似是而非,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在《三国演义》事件上可以看到,青年毛泽东对认定的事情坚定不移,不容质疑,并且对不同意见追根究底,一决胜负。
这是同一性格的不同表达。如果比尔盖茨、巴菲特、索罗斯、乔布斯、韦尔奇、马云、史玉柱、俞敏洪等人的思维不固执,思维不偏执,不藐视异见,他们都还是普通打工族,而不是一个行业的领袖。
比尔盖茨的思维偏执到非要退学才能创业
巴菲特偏执地认为自己的女儿不能因为从他老婆的子宫里爬出来就和别人不同
韦尔奇偏执地认为成功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致性,让员工实践共同的价值观,同一切的不和谐作斗争
等等
所有的成功的人的思维一定是偏执并执着,坚定而顽固,自信而自负。
因为他们是创造者,不是跟随者
用跟随者的眼光看他们就是偏执
用旁观者的眼光看他们就是顽固
用懦弱者的眼光看他们就是自负
同一个毛泽东,杨昌济教授认为是可塑之才,而有些教授就认为是偏执之人
特里尔有句关于政治形势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的妙论:在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的时期,半知识分子总是最有影响的人物。
特里尔将毛泽东视为半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什么?是靠兜售思想来谋生的人。因为能力的大小,知识分子也有大小之分。由于知识的无限和人的局限,所有的知识分子不论大小都是局限的。
认识一个人,听别人评说,这是不太可靠的
一个伟人,落到知识分子手里,基本是被毁掉了。
知识分子容易自命清高,脱离群众。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局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表浅的,虚幻的假象。
人的认识有三个层次:
第一,靠眼耳鼻口舌皮肤等感官认识;
第二、从感官中得到经验,从而上升为知性规定,包括一切事物名称、概念、定理、法律条文,等等
第三、对立统一。
从第一阶段可以直接进入第三阶段,也可以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
中国人是从第一阶段直接进入第三阶段,比如毛泽东
西方人现在还在第二阶段,但西方哲学已经从康德开始摧毁了形而上学,并由黑格尔建立了对立统一。
费尔巴哈说:一切规定都是否定。康德说:理性最终都是矛盾的。
可惜的是,康德没法解决这个矛盾,就从理想回归感性,黑格尔完成了通往辩证法的一跃。
所以,一个理性的知识分子如果不知道理性最终会出现矛盾,不懂得辩证的思维,是连普通的感性都不如的,因为直觉有时候可以直接达到辩证的位置。
但知识分子往往就以教条主义为荣
比如孔子、比如眼下的公共知识分子。
特里尔用半知识分子称谓毛泽东,
是讽刺还是白描
不得而知
值得肯定的一点
在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的事情,
知识分子的影响确实不如半知识分子
因为他们思维健全
会藏到厕所里保存生命(注:特里尔关于毛泽东躲到厕所的一节,纯属虚构,尽管原文是加了引号,以示引用),以待政治形势明朗
不过,半知识分子是否是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
值得深究
在此略过
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
最好的结局就是康德
陷入理性的矛盾而不解
而半知识分子可以吸纳无字天书
靠悟性来通往世间万物的最终形势:对立统一
特里尔也评价毛泽东:他看到了一切事物的两重性
毛泽东不是看到而是悟到了一切事物的两重性
因为看到的都是一面
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都是有
有才能发光,或者反光
只有发光或者反光的东西
人才能看到
而世间不只是有
还有无
甚至无比有更大
但无是没法看到的
只有靠悟
黑格尔的有无同一和老子的无中生有还有一定的矛盾
但无的存在是不容质疑的
也是没法用感官、仪器、现代科学的一切手段去测得的
作为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的特里尔还不清楚
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两重性的基本事实
由此特里尔对毛泽东的误解和批评都成了显示自己无知的宣言书
在这一阶段
毛泽东是极高之人,同时是极卑之人
母亲过世
毛泽东毕业
年龄已经25周岁,
是直接参加工作满足物质需求还是继续精神追求
毛泽东的回答一定是:
既要精神追求,也要物质需求
但精神追求优先
第三章 京沪天地(1918-1921)
特里尔先生为了做稳事后诸葛从各方面贬低毛泽东:
1、在北京大学,毛不是什么才子,而只是靠两只苍白的手整理书刊的雇员。
2、毛回忆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
3、他伤心的回忆道:“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管理员讲南方话”
4、在北大的其他场合,毛的地位也同样低。
5、在十三位代表中,毛的家庭出身最为低微
同时,在特里尔眼里毛泽东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
比如:毛的思想漫游在人所不及的世界里;
创办《湘江评论》,在发刊词中宣称: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什么都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毛不再认为强健个人体魄是解救中国的关键。
他尽力争取广泛的支持。他有出色的组织才能
在书页上写一万字的批注是一回事,在公众面前亮相则是另一回事。毛不再只是探索周围的世界,而是开始改造它
毛写了一篇呼吁推翻亲日派军阀张敬尧的宣言
1920年他的确已经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以后从未动摇过。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和空想主义都被挤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之外。
毛写道: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
1921年毛预言:如果努力奋斗,共产党在三五十年内就有可能统治中国。
毛在这一段时间里穷困潦倒,物质生活比较低
可贵的是毛没有因此而降低精神追求的高度
他从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空想主义一步步发展到共产主义
他抵制日货,支持国货
他敢于对抗政府
他已经既勇敢又有谋略,既有胆魄也有见识,既有文采又有活动能力,既有组织能力也能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既有长远目标也有眼前的着眼点
特里尔也有些精彩的评点
比如:从根本上讲,毛之所以呆在国内是因为他的出国愿望并不强烈,毛并不认为他的或中国的前途在西方
毛在一个“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机会上发表演讲,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产品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事实。
古老传统的粉碎使他们一时间失去了根基,国家的风雨飘摇又使他们濒临绝望
特里尔的有些评论还是很糟糕
比如:在北京时的孤独和被人疏远,使毛倾向于接受无政府主义。现在,他正作为长沙左派力量的主要带头人大踏步地朝前迈进,开始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令人难容的东西。
如果因为别人的疏远和自己的孤独,就变换自己的主义,结果绝不是毛泽东,特里尔前面自己承认,毛泽东已经在首次出湖南前就成了自持的人。现在却否定了;而毛泽东对于这种冷落,好像从来就没有因此动容过,何至于因此而不断改变自己的信仰呢?
第三章里是毛泽东的信仰建立推翻再建立的过程,最后选择了共产主义,
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章节
遗憾的是特里尔对于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建立过程没有太多的描述
而对毛泽东的无政府主义和湖南自治的追求费墨挺多
不能不说特里尔对于文章的总体把握还是偏颇了些
这一时段里
毛老爹去世
杨昌济去世
特里尔抓住两位去世的机会来羞辱毛泽东
对毛泽东有知遇之恩的杨昌济先生去世,特里尔是这么记录的“毛到达首都一个月之后,杨教授去世,这似乎为毛与杨开慧的结合开辟了道路”
这似乎的用词,即不严谨,也不高超。特里尔在故意安排毛和杨的结合和杨教授去世的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其实用脑想一想,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结合与否与杨教授的生死一定是没有丝毫关系的。甚至可以说,杨教授如果活着,一定会祝福他们的。因为杨教授生前就非常欣赏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的父亲去世,特里尔是这样描述的:
毛的父亲于1920年死于伤寒,终年五十二岁——除了说几乎没有人参加父亲的葬礼外,毛很少提到父亲的死——毛悄无声息地接让了父亲手中的一切。
特里尔在这里悄无声息地安排了父子之间一场子午须有的生死对抗
不论总体上的缺陷,还是细节上的偏颇
特里尔认可了毛泽东对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坚定信仰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