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南整理:孔丹《难得本色任天然》读书会摘要
孔丹:读书会给我出了个题目叫“一代人的政治交代”,这个题目太大了。什么叫做一代人?我想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应该算做第一代,尽管他们中间也有年龄差距,但是那是一代人。他们后面就是我们这一代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五代领导核心,其中锦涛、近平同志从年龄上讲,应该算和我们是同代人。
我们上一代给我们留下来的政治交代是什么呢?我想就是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走中国道路,不能走别的路。上一代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使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他们那一代人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是有个政治交代的,就是走中国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从这儿来的。所以,如果讲政治交代,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政治交代。
但我们这一代人有资格说政治交代吗?如果说有,无非是把我们这一代人所承担的问题提出来,为历史留下存照,为思考提供素材。这也是我搞口述史的原因。但不能算是政治交待吧?我只能就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来谈一下我的体会。
原本我没有要写这个口述史的意思,该做的事做了就行了,好坏由人评说。但有两位好朋友特别希望我把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记下来,尤其是事关我在“文革”中的一些经历。一位是岐山,他多年前就跟我说:关于“文革”中“西纠”这一段还就你最了解,别人讲的都不够权威,还就得你来把这段历史记下来。我也想了,我父亲这辈子只字未留,就这么走了。我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把这段历史留下来的责任?岐山几年来时有催促我,2013年10月书出来之后我送给他看了,算是交了一个账。岐山还是很肯定的,说非常好。因为历史是一个拼图,你提供的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一个人的历史角度,但是如果大家都尽了这个责任,就可以形成一个总拼图,历史的全貌会清楚些。
还有一位是马凯。那些岁月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他看到对我们那段历史的记述和评论有很多是杜撰,甚至是扭曲。他就跟我说:咱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应该有一个基本真实的历史面貌,不能任人这么浑浑沌沌,信马由缰地去写,至少得有个当事人的态度。这是我写这个口述史的另一个缘起。书出来后马凯也看了,也挺肯定。用他的话说就是很多事儿说清楚了,恢复了历史本来面貌,至少为后人的评说留下了根据。
这个口述史是米鹤都先生搞的一个系列,连我这本目前共出了四本。关于“文革”回忆是一个基本点,不过用回忆的方式来记述历史总免不了有些出入,不能很准确。因为每个人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事实的剪裁也不同。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给历史的拼图留点素材。我这本书实际想起个推动的作用,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事儿。虽然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但能合成一个历史的拼图。
我2010年底退职以后,本来想着手做这事儿。但2011年按照中央规定对我做了一个全面审计。口述史里面也说到了,审计署在全国一共有20个特派员办公室,到中信就来了13个,几百余人,提出300多条问题,从2011年的春节到2012年的春节,才正式把审计做完。所以我才在我这本书里面有了“论定何须待盖棺”的感慨。这时恰好米鹤都来找我,说有人讲他搞的那个文革红卫兵口述史里没有孔丹不够权威,要我加进来。我同意了,也用了口述的方式。
我觉得口述比较平实,比较自然。通过互动,可以把一些问题带出来。另外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能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不要太多议论。所以我这里面议论得不多。我看到很多回忆录太在意对自己的评价,太在意对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给自己做了许多渲染,弄得颇有争功诿过之嫌。我刻意回避了这种现象,把自己犯过的错误和做的工作都说了,这是我的一个追求。大家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来对我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个考评。
从读过这部书的人反映看,有人觉得比较平实、可信,能把我这个人的真实情况勾勒出来。但也有些人反映这本书太简单,该说的没说到;还有的人说我的立脚点太低了,只讲了讲自己的故事,讲了讲过去的事就算了。意见不一样,见仁见智。我希望今天等我说完了之后能有些互动。就像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2》里面设计的那个生前告别会一样,没等人死就弄告别,该吹捧就当面吹捧,有意见就当面提意见,其实我觉得这个方式挺好,你今天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这样你走的时候呢,可以带着好多想法走。不像现在的遗体告别,冰冷冷的躺在那个地方,也没法起来跟你说句话。大家如果能给我搞这么一个活动,乘我活着的时候弄个什么告别仪式,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事儿。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把想要跟大家交流的问题说一说,也是在书里面说到但没有展开的一些想法。
一个是如何看待“文革”。这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抹去的人生经历。我跟好多人交流过,“文革”的发生是不是有必然性?我觉得还是有必然性的。这一点你可以从我们的领导集团自建国后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轨迹里看出来,应该说一定会有这样一场运动的。我这么说,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遗憾。
正好在我的口述史里面有一段讲了这件事。当时中央在做关于“文革”结论的文件,草稿出来后王震同志的小儿子王之看到了,发现这个文件里有一句说到“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好的。他觉得不妥,就建议中央不要用。后来这个话转到邓大人那儿,小平同志接受了这个意见,这句话没有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对“文革”这么重大事情的一个文件,居然没有对“文革”产生的动机和出发点作一个正面描述,这是比较特别的。现在对“文革”的看法极端对立。有很多学者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在研究“文革”。“文革”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战略考量的合理性?我说这个话是源于我的真实感受。因为“文革”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共产党会不会变质的问题。就是共产党有可能变质,有可能改变自己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奋斗、立党为公这种性质。有一次我跟人聊天说到现在的腐败问题,有些事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觉得问题严重。但是我觉得腐败现象的背后,更严重的问题是变质。现在有些党员,有些干部,有些领导层,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还符合共产党的宗旨吗?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这一代党的领袖正以极大的决心来处理这些问题。但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我看我们很多党内的干部已经是一种二元式的干部,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完全背离。不仅谋取私利,而且还相互攀比的谋取私利。这是这些年来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有些人甚至觉得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发达一下都不好意思见人。这是真的,不是耸人听闻!我相信大家的身边都不乏有这样的事例。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刚才说到一代人的政治交代,应该先说我们有没有忘记上一代人给我们的政治交代?毛泽东主席当年为什么对八级工资制、资产阶级法权那么敏感?我们不能否定他还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在警惕我们的党会不会发生变质。他不希望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已经发生变化了的苏联共产党。但是我们今天看到了什么?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在我们上一代人的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事!他们走的时候是两袖清风,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念,他们希望的是我们能继续走为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致富。如果我们的共产党背离了这个宗旨,口是心非了,那就危险了。现在历史选择了这一代领导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领悟了上一代人的思想,明白了上一代人的政治交代是什么。这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庞大的八千万党员的队伍搞好,要牢固地树立我们党的宗旨!
所以我觉得毛主席是站得很高的,他发动“文革”应该有一个要防止这个党变质的立脚点。但“文革”毕竟是一场给无数人带来灾难的政治运动,包括我们家,一度家破人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用了一个词儿,叫“浪漫主义”。就是政治浪漫主义,经济浪漫主义。什么叫浪漫主义呢?就是内心有一个积极的想法、好的出发点,但是脱离了实际。一旦脱离了实际,善的初衷也是会导致恶的结果!尽管你有这么一个高的立足点,想用社会主义运动来把中国建成一个世界强国,进而让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但你严重脱离实际了,尽管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在50年代那样一个时代环境里,既要巩固政权还要跟帝国主义斗争,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就要加速发展。有共产主义理念也有客观形势的紧迫要求,在多重目标的压力下,自信转化成了浪漫主义,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大跃进、人民公社那一套我们都亲身体验过了。毛主席后来还有一个脱离实际的严重问题,就是不再相信曾和他一起战斗、一起夺取政权、一起建设国家的这批领导集团了。我用一个词叫“撕裂”。硬生生地把这批人给赶出去了,不仅让他们离开了领导岗位,而且还让他们的身心受到了许多痛苦折磨。取而代之的是一批那个时期的跟风者,所以造成了文革这样的灾难。十年来,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人民所经历的这场灾难必须要有批判的认识,是不能用出发点好作为理由就可以原谅的。我觉得“文革”的最大的遗产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回到从实际出发,回到实事求是中去。共产党一路走来曾犯过很多错误,但也正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让自己更强大,让自己更成熟。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就像没有不生病的人一样,关键看你是否有纠错的机制和能力,是一病不起还是浴火重生。我们无须对自己犯过的错误羞于启齿,共产党的总书记向忠发还叛变了呢,我们隐蔽战线的领导人顾顺章也是一个叛徒,我们党在江西就因为“左倾”路线的影响错杀了十几万AB团,但是错误并没有影响共产党最后夺取政权,这恰好说明了共产党很好地吸取了反面教训,并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成长壮大了。
说到这儿我给大家念一段我书中第150页中的一小段话,听听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对于“文革”的亲历者,特别是在不同阶段比较活跃的人们,回忆“文革”往事的同时更要做出深刻的反思。“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改革开放。”我有一次对邓朴方说到我对“文革”的反思,他马上应道:我们老爷子也是这样说的。我很欣慰邓小平这样伟大领袖的心与我这样一个普通党员的心是相通的。在一定意义上,历史的逻辑就是从反面展开的,返还到正面,再生发出来。中国没有百年来被列强打压之下的积贫积弱,就没有民族复兴历史长卷的展开,没有对其他各种道路的痛苦体验和幻灭,历史和人民就不会选择中国共产党。没有“左倾”路线带来的红区95%、白区几乎100%的惨痛损失,就没有毛泽东正确路线的确立。这一点在金一南《苦难辉煌》那本书里说的非常清楚。你不要老是停留在假使没有那个路线会怎么样的想象上,你更要去研究共产党是如何走过来的。经历了那么多挫折,教训,也犯了那么多错误,几乎垮掉。但是最终不仅走出来了,而且成长壮大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但也给全党全国从高层到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反思,没有这种反思就不可能坚定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就不可能那么快的统一认识,就没有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更不会有中国的未来。历史就是这样用一场空前的民族灾难为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提供了条件,我们不要去假设如果“文化大革命”没发生会咋样,假设历史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发生了就去面对它,把代价充分转化成营养吸取过来壮大自己。我们是在“文革”中历经了苦难的一代。正因为这样才觉得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谁都不喜欢受苦,但既然我们已经付出了代价就要珍惜它,就要看到它有积极和有价值的一面,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