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艺
赵永健:呐喊与唠叨
——评老摩小说《闷三儿和梦三儿》
我可能是小瞧老摩了,他居然一本正经地创作起小说来了。虽然在我们群说创作小说这个事情其实很久了,但是大家也就说说,认真琢磨和创造的其实很少,我们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对一些文艺作品指指点点一下。这次发来他的小说,我想“闷三儿”是严肃的。
小说《闷三儿和梦三儿》应该说选择了老摩最熟悉的元素下手。平时画漫画娃娃的他,心中自然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娃娃。无论对于自己的解剖和再创造,还是对于身边熟悉的人的解剖和再创造,都充满这种绘画的创作感,这个应该是这个小说主要的特点之一。 仅就小说本身来说,难去说有什么创造性的突破什么的,也没有什么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的大问题。小说的视角可以说小的精致和出人意外,它关注的讨论文艺本身。我们往往呼吁的是这种呐喊能出几篇有影响力的文章,而小说关注的是这个活动本身。于是老摩自身和我们大家都被拉入到了这样的画面之中。
我难以从我的视角去评判这样做的意义,但是从“闷三儿”这个小娃娃的眼光看出去的世界本身就是需要审视的。而“你有病啊!还拿我当小娃娃!”这种呐喊本身是超出了“闷三儿”和老摩本身的角色的。也许是农民,也许是下岗工人,也许是农民工,也许是小贩,也许是……各类属于99%的普通大众。这种觉醒似乎就要从整个社会被忽悠的状态中跳将出来。
老摩一直说“我们就是要坚持说话。”他一直说,说了很久。我有时候想问:你准备说些什么?自言自语,只能孤芳自赏。大吵大闹,不过是昙花一现。虽然21世界有了新式武器,似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人人都成了自媒体,人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微薄呼啸而来,140字或许已经开始扩大了我们能够表达的空间。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向世界喊些什么?
我坚持的角度更多的是“什么人想说了?”这个对我来说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呐喊重于呐喊的内容这是我当前的态度。我们一贯是沉默的,打破沉默是第一步。“梦三儿”或许也能唠唠叨叨,如果纠缠于活动本身,这种唠叨本身不是来打破沉默的,而是烘托沉默本身。
如果以创作作品本身的服务对象而言,小说最后的指向是小布尔乔亚。这个是大家近一段时间讨论问题的主题。就我看来,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第一,读者对象是小布尔乔亚是有当前的现实困境决定的。第二,写给小布尔乔亚看,并不是就是说只反映小布尔乔亚,甚至就只代笔他们的立场。如果大家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么既能扩大“呐喊”本身影响的范围,也能为进一步的“呐喊”聚集力量。
和我们以前的文艺评论不同,小说是拿起手术刀开始自己塑造另一个世界了。
(2013-11-3 成都)
郁兰:老摩《闷三儿和梦三儿》读后
刚收到老摩的小说《闷三儿和梦三儿》,就听到女儿在喊:“妈妈,给我讲故事。”于是给老摩说过会儿再看。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直讲到讲故事的人都睡着了,听故事的还在说:“妈妈,再讲一个吧。”妈妈迷迷糊糊地说:“睡觉……”然后便坠入梦乡。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想,今天回去就把答应人家的事情办了,可回家以后见女儿没精打采,一摸额头,发烧了。一量体温,38.3度,天啊!幸好是周末,连续两天两夜,与高烧战斗,医院,医生,退烧药,各种物理降温方式。40多个小时神经高度紧张,情绪被体温计上的水银柱左右。直到水银柱回到正常的位置,整个人放松下来才又惦记起两天前的事来。晕晕乎乎把小说翻出来看了,看了两遍,可脑袋糊涂得很,真想问老摩,您这是小说吗?您写得啥呀?干脆等明天头脑清醒了再说吧,于是又跟老摩说,我争取明天把意见写出来。周一上班原以为不忙,但没想到会忙到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去吃。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是极罕见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又失言了。用90后的话讲,我真是暴汗啊!还好,今天又是我的休息日,终于可以安静地坐在书桌旁边,继续读老摩的小说。
初读老摩的《闷三儿和梦三儿》 ,真的,我觉得它太不像小说了。
你看,标题是“闷三儿和梦三儿”, “和”是连词,二者是并列关系,按常理,小说对这二者是不宜过于厚此薄彼的吧。但老摩在他这2359字的小说中,竟然只用了266个字给闷三儿画像,是不是太偏心了啊?
其次,小说的人物也奇怪。看标题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写两个人。闷三儿呢,的确是一个人;梦三儿呢,最初我也以为抱着这是一个人的想法去读。可我糊涂了,这梦三儿咋又是大人,又是娃娃。这究竟是大人还是娃娃嘛?!老摩真是的!于是再读读,这次仔细了些,咦,原来这大人有男有女,这娃娃有大有小,敢情这可能不是写一个人?于是又读啊读,噢,终于明白了,这梦三儿分明是写的三个人嘛!明白了这一点,竟然长嘘了一口气。哦,老摩写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老摩,也忒让人费解了些。不过,明白过来以后,我对老摩的敬意也油然而生。因为,我想起了当初读《狂人日记》的情形,也是一连反反复复好几遍才醒过味来。
听说老摩是画家,他这篇《闷三儿和梦三儿》,是以画家的思维给群友们画像呢!在群里,调侃群主是无聊的时候群员们的一大乐趣,群里许多有趣的图片都是为群主生。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喊群主发红包、发粽子、发月饼;无聊的时候,我们喊群主出来接客;高兴的时候,我们喊群主唱一段……而群主呢,却总是闷头不说话,板着一张脸在某台电脑前看这一群人的嬉笑。就如同那个闷三儿小娃娃,无论你怎样“笑眯眯地拿个小黄鸭”在他眼前晃悠,“反复对他说:‘笑一个、笑一个……’。”“他才没心思看你的小黄鸭”呢,而是想这家伙“今天咋的啦?没正经事干了?在那儿对我比划啥涅?”当然,这不吭声的闷三儿可也是不好惹的,冷不丁地也会冒一句诸如“你有病啊!”之类的话来。而且,无论你有意还是无意,违反了群规,或是触了逆鳞,只要群主鼠标一挥,喝一声:踢!哦,你就壮烈牺牲了,以后的江湖故事就与你无关了。
老摩在刻画这闷三儿群主的时候虽然只用了寥寥266个字,但这形象已经格外鲜活了,不得不佩服老摩的高明。就如同戏台上的帝王,演出时坐在那里,不说也不动,但往往一声断喝,一迈方步,那威严不可侵犯的气势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所以就人物的刻画来讲,以字数的多少来评判这小说的结构是否均衡,似乎太教条主义了些。
众所周知,虽然闷三儿群主高高在上,操持着群员们的生杀大权,可江湖之中,更生动鲜活的还是那些“梦三儿”们,所以老摩的笔墨多是费在了他们身上。小说所写的这个文艺群中活跃着一群文艺青年。隔着千里万里的他们,靠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群,大家在群里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文艺话题。然而,网上思想的殿堂固然高贵堂皇,但现实中的喜乐悲欢却会一次又一次地牵扯着网上思想者们的神经和身体,身不由己的他们又面临着几多无奈呢?诸如奶娃的口水和尿布,老婆的小脾气和恶作剧,还有小女儿的淘气,这些东西都在以无比现实的姿态消解着这些文艺青年们的思想,也挑战着闷三儿群主的神经,“结果,他今天踢三个,明天踢三个,后天踢三个” 。或许小说讲的那些故事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我们或许都曾遭遇过由于现实的牵绊,无声无息地消失于网络江湖,任凭网友们千呼万唤也不回头的尴尬和无奈吧?老摩一定是个资深的网友,群主的经历和画家的敏锐,使他轻易地捕捉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线上线下生活的矛盾和无奈。老摩也一定是个乐观的人,所以,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看到尽管生活不易,尴尬不断,可大家还是那“梦还没醒的梦三儿”。
老摩说,这篇小说是为《白果林文艺》创作的。他的原意,不知是不是打算给自己和群友们画一幅群像呢?再读《闷三儿和梦三儿》,我似有心虚的感觉,仿佛自己线下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烦恼琐屑,都被透过无形的摄像头看得清清楚楚了。
从艺术上看,小说颇有些后现代的色彩:简单的背景,剪影式的人物,蒙太奇式的情节推移,将不同时空中的人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这些人物虽面目各异,经历不同,但QQ这一现代生活方式却把他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从而构成了这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小说叙述方式自然亲切,仿佛一位朋友和你聊天唠嗑,且很富于时代气息。
不过,白璧微瑕,小说在段落的划分方面似乎还欠斟酌,显得有些凌乱,若能使各部分各层次更为清楚,读者理解起来可能就会不那么费劲了。另外,小说中的叙述语言还有些生硬的地方,而人物语言有的也稍嫌粗糙。若能在语言方面下功夫进行一番斟酌锤炼,这篇小说就更加完美了。
(2013-11-6)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群员读后回复:
说明:把小说《闷三儿和梦三儿》发给几个群员,仅为作一个小调查。我所以认为这个应该作这个调查,是因为我们现在必须知道我们群员对文艺、对我们的刊物定位是怎么理解的。请大家读小说谈看法,是一个比较生动活泼的方式。有了对这些具体情况的调查,我们才能大致知道我们群的文艺讨论、笔会、刊物可以做到哪个层次。发这个小说的时候,我们请群员回复如下问题:1-这样的小说符不符合我们《白果林文艺》为小资左翼服务的宗旨?2-你怎么看这个小说?3-你认为,什么是新左翼文艺?新左翼小说应该是什么样的小说?十几个群员为此作了回复。上面两篇评论,也是为这个写的。
1:对文艺不懂,不太清楚。
写得蛮生动的。
不太懂,胡说几句: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左翼文艺也是武器之一,要为左翼运动服务。所谓新,就是抓住当下,就是反映当前现实生活和问题,就是要具体化,反映具体的苦难,彷徨,焦虑和不堪。
2:小说就是小说,幽默调侃善意的批评,没有什么不好。
小说写得很好笑,使人浮想联翩。
至于什么是新左翼文艺,小说应该是什么样的小说。我以为,这不是问题。“新”,应当理解为“现实”。针贬现实弊端,褒扬当下正义、贴近平民和工农,传递正能量,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文笔上,感觉不错,很亲民。
4:我晕,复杂。感觉主题有点散,但是有可读性。虽然不是很够。
5:这个小说符合为小资左翼服务的宗旨
新左翼基本上是小资左翼,只是贴了左翼且新的标签
6:不像是小说,倒像随笔。可能不会引起人议论,没啥意思。反正我看了没有引起啥波澜。没看法,不是小说。也可以发在白果林,看其他人怎么说。
7:这篇小说很辛棘,通过三个娃儿的性格.描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普通人的生活本是平淡而杂碎地,如-地鸡毛,屁大的事都闹得不可开交,这3个人就是这样的,平凡而有个性,有杂文讽刺地深度,也有对事对生活的无奈,写得成功,恭喜
我认为这篇小说适合白果林文艺,只要是反映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和事,我个人认为都是左翼文艺,但不是恶意的批判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
新左翼文艺的方向是贴进群众,通过写普通农民,工人,学生和知识分子竖起道德观念,重新认识社会发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阶级感情,重树信仰和人文价值观,更好的践行人类公平,公正,全面推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宗旨,我认为这就是新左翼文艺的特性和发展方向
8:不好的“小说”。概念化。
说是“符合我们《白果林文艺》为小资左翼服务的宗旨”?从哪说起?倒是34年来那些像汪曾祺以及培养的王安忆之流的所谓小说家,特别喜欢这些具有象征性的“情节”和“题材”的作品。或许你本人有什么微言大义,可是,作为忙碌中的工农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左派,是没有心思去琢磨您的什么微言大义的。
——生活矛盾重重,作家是干什么的?就是用民众看得懂的语言,把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用文字(不能够有错别字,不允许有病句)揭示给民众、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这个社会并产生愉悦感。倒是小资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文化人或大学生喜欢搞这些玩意。所以我一直认定您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而且认为你是40岁以下的人。
9:这个小说很生活化呀,客观的反应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一边在讨论着马列,一边是生活的琐事,这是很有启发性的,其实理论就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的,然而脱离了生活而谈理论,或者脱离了理论来谈生活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无所适从的,个人认为小说很不错,很赞,很生活化,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
10:好玩!很有生活味,很形像百姓人家张三李四。可以用在《白果林文艺》上啊,不要老是枯燥理论,也可以有生活味道嘛。
11:符合
不怎么关心这个小说
屁股在左边,相信人是可以被文艺弄到左边来滴“心左”文艺就是小资圈里一个自产自销的东东,“心左”小说就应该是这样的小说。
12:蛮符合的
是在指出我们左翼存在的问题啊。我们都是白领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家庭负担重,没有把新左翼事业放在心头,无组织无纪律的小资特性极其严重。
新左我认为还是从类型文学入手比较好。群主这篇还是很像严肃文学,我觉得这类文风吸引力还不够。比较好的是武侠、穿越、科幻、宗教类题材。比如球状闪电以中美战争为背景,三体以外星入侵为背景,在目前为打击各色自由主义思潮,应树立一种威权政府的正面形象,以及塑造为国家、人类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或可以联想为马克思的未来先知的特色形象。
13:哈哈,都是孩子他爹,都有孩子他妈。从一个家,到一个国,那该是多远的路啊。
(2013-11-1西南新左翼文艺群)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