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2014年挺韩面面观》
文/无风即风
始于2012年春节的质疑韩寒代笔事件,随着节后韩寒的沉默和“销声匿迹”进入漫长的平息期,虽然倒韩派们仍孜孜不倦地在网上进行质疑和揭露,但从一开始就不被主流媒体接受的质疑派注定只能“自娱自乐”,就在越来越多的质疑派兴味索然、意兴阑珊之际,2014年8月“倒韩”声浪又再起波澜。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19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当代文坛最大丑闻》怒批韩寒,矛头直指代笔丑闻,同时作为美学派代表的肖教授也对韩寒的首部执导作品《后会无期》进行了批判,也正是因为文中鲜明的两个核心观点为后来引发的争论定下了调并形成两大话题:一为韩寒作为作家的真假问题;二为韩寒作为娱乐(电影界)人物的好坏商业问题;前者是严肃的,后者则是模糊的。除以上两大争论焦点外,又因肖教授的严辞激语被一部分反对的人指责而派生了第三个话题,这就是19日紧接《当》文而出且同刊载在中青报上的《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来倒韩》所引发的第三个焦点,即:批判式倒韩到底是不是文革?这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倒韩派的观点一贯是清晰、统一的,笔者不予赘述,我们先来看看最近一段时间影响力比较大、有代表性的几位韩寒支持者的观点和说法:
【储殷】《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倒韩》,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一、肖鹰无视法律,诽谤韩寒;
二、质疑者证据不足,群体污蔑;
三、韩寒或有代笔,但不要用运动搞臭。
【张闳】《肖鹰不是姚文元》,同济大学教授
一、韩寒不算反智,只是反应试教育;
二、肖鹰信口开河,官报或帮忙迫害知识分子;
三、韩寒是文化明星,成名是商业规律,与文学无关;
四、肖鹰提“反腐”是中纪委才做的“勾当”。
五、韩寒单枪匹马就可以收拾“他们(质疑者)”。
【童大焕】《从念斌案看方韩大战》,重庆某学院研究院长
一、毫无证据的指责,文革将会重来;
二、韩寒没有“写作讨论班子”,事实上没有;
三、质疑派的证据都是“自选证据”;
四、质疑别人别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
五、怀疑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声张。
【刘胜军】专栏作家
一、质疑韩寒造假的人既卑鄙又脑残;
二、代笔者有韩寒水平为何不自己出名?
三、50后的人怎么能写出80后文笔?
四、韩寒退出公知圈不是怕方舟子,而是迫于政治压力。
【严峰】复旦大学教授
韩寒的“随性”在被体制格式化的人看来,也是一种“漏洞”。
【亦忱】作家
韩寒无人代笔是佳话,有人代笔是双重佳话,我连代笔人都喜欢。
大体如上,按观点来个分类:
储殷、童大焕——“倒韩即文革”派;
张闳、刘胜军、严峰——“倒韩是体制迫害”派;
亦忱——“欣赏代笔”派
--------------------------------------------------------------------------------
--------------------------------------------------------------------------------
【To储殷教授】一个写作成名的作家,出现代笔丑闻,姑且不论对错,然丑闻焉有不臭之理?从被质疑悬赏即率众威胁麦田,再到人身攻击方舟子,拿亲生女儿发毒誓,后又取消悬赏,声称只是开玩笑,两次起诉方舟子又撤诉,高喊“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无法自证”一幕幕丑陋滑稽、软弱无能的表现尚仍可谓之“香”乎?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看世间七尺,如此孬种,实属罕见之奇葩。岂止臭可形容?
【To张闳教授】“七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语文,“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诸如此类的“韩寒经典语录”到底是告诉年轻人们不要“读死书”还是“不读书”?一目了然,《通稿2003》正是此毒瘤的最佳证明,再假设,此人真是假作家,不是害人不浅罪大恶极又是什么?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毁其史必先毁其育,应试教育再差再不好,基础学识都不用学如何不算反智?教授阁下十年寒窗又是为哪般?
让世人拍手称快的反腐怎地就成了“勾当”了呢?
【To童大焕】敢问阁下:如何确知韩寒无写作讨论班子?愿洗耳恭听闻其详。
质疑别人须自身正,敢问公批倒韩汝身又有多正?按此说法,世上所有刑罪,帮凶岂非不能指证主犯耶?苟且偷生的市井之徒岂非不能对知法犯法、欺上瞒下又未伏诛的贪官恶吏有怨言耶?阁下敢说此论不是强盗逻辑吗?
至今为止,挺韩的言论与文章一直都占据所有舆论传播机器和渠道,除去方舟子等名人外,其它质疑的声音基本只存在民间,即便是2012年时那样的活跃,也全部都是网民自主转发,倒韩派没有拉帮结派,更与官方没有任何瓜葛,如此自发、真实的民意都不能传播、连怀疑也不能公开说,这是要回到封建帝王时代吗?
【To刘胜军】我可以请教一下阁下:
你知道《三重门》里有多少个99.9999999%明显的抄写错误吗?
你知道韩寒的《毒》和《光荣日》等作品是多么的粗制滥造吗?
你知道他的多部作品里人物写着写着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情节错乱前后无法承接等不胜枚举的例子吗?
你知道小小韩寒在书中写到“我的一位去澳洲留学的朋友”、和“我的朋友赵丽华的书房…….(《三重门》中的情节,赵丽华是现实人物,上海作协作家,韩寒父亲韩仁均的大学同学)”、还有身为80后却使用了70年代的英语教材的事实吗?
文笔好坏,现代文学本无绝对定论,但按刘先生说法,韩寒之文笔不是神人亦是天才,不知道刘先生凭的是哪些标准,“韩寒”的作品哪一篇哪一段哪一句有此等神彩?
【To严锋】对于你的“迫害论”,你的“友军”中青报的曹林的《批评“韩寒”是个危险的事》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而那位名不见经传的亦作家,引用彭晓芸女士《质疑韩寒:追问或冒犯?》里的“在一个领域信誉扫地,换一个圈子混就可以免于舆论的问责? 这种逻辑,估计那些曾有贪腐行为而转身混迹商界的前官员们,还有那些生产毒奶粉的商家们,听了最受鼓舞了”一段话,想来,你是支持贪官的,对吧?
最后,针对以上各位“毫无证据”、“自选证据”、“证据不足”等观点节选网友一篇关于《三重门上》中高度疑似抄写错误的文章,我相信,是人都看得出来,除非是小学生。
一句话:随时欢迎韩寒单枪匹马来收拾任何一个“倒韩派”。
全部一起上也可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