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先生何许人也,我原来不清楚。看到网上对曹林先生的评论,带着好奇的心情,拜读了曹林先生发表在中青报上的两篇文章:《沒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无法对话》,以及《警惕那些明褒实贬的“高级黒”》,产生了一些想法,也就初步认识了曹林先生。
曹林先生在《警惕那些明褒实贬的“高级黒”》该文中写道:“有一种抹黒叫作‘高级黒’,你听着是夸你,实际起到的效果是骂你害你黑你,迎合着你的弱点和缺点,以明褒实贬的方式狠狠地黒你。”
在上述该文中,曹林先生总结出“高级黒”四种常见方式。“其一是睁眼说瞎话‘把坏的说成好的’……‘文革’是一场灾难,……为了掩盖问题而为‘文革’唱赞歌、……其二是用力过猛的赞美。……第三种‘高级黒’方式是虚构信息去赞美。……最后一种‘高级黒’方式是‘制造敌人,也就是用强硬的姿态和恶狠狠的话语去树敌。……”
下面我们就用曹林先生总结出来的“高级黒”,看一看曹林先生的大作《沒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无法对话》(以下简称曹文),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曹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前段时间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跟我传授他的当官心得和体制内的生存之道,其中一条是“越左越安全”。他认为有些事情,不管对不对,不管理解不理解,跟着喊口号就是,永远不会错。对一些事情,宁愿上纲上线,宁愿走过头和扩大化,宁愿走到极端、走到让人反感的地步,也不能让上级感到有任何一点儿不到位的地方。对一些理论和教条,明知道已经脱离时代脱离现实,但只要有“革命”的外衣,生搬硬套就是了,这样最安全。这样的观点还常与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以“打倒权贵”和“替弱势群体代言”自居,加大了这种姿态的迷惑性。
不知道这种“越左越安全”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种对党和国家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党和国家在历史上曾吃过左的苦头,付出了血的教训和惨痛的代价,不能让“越左越安全”的谬误和错觉泛滥成灾。】
最后一个自然段,曹林先生又是这样写的:
【没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没有对话的可能,双方都停留在各自编织和想象的“事实”空间中越走越偏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现代国家,社会的主流和基本面都是力挺改革的:爱国,支持现有的改革方向和渐进策略,认同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想回到可怕的“文革”,厌恶人治追求法治,信奉市场而又警惕市场化局限,也觉得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无法把西方那一套照搬过来。这种主流认知下,极左和极右都是不得人心、没有市场的。这种社会基本面下,秉持“越左越安全”和“越右越正义”都会被人们当作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物。】
这三个自然段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1、曹文的第一个自然段将体制内的“生存之道”,描绘为“越左越安全”,这是贬了现体制。而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曹文又歌颂起了现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政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现代国家,社会的主流和基本面都是力挺改革的;爱国,支持现有的改革方向和渐进策略,认同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想回到可怕的‘文革’”。用“越左越安全”来否定现体制,又用现体制来否定“文革”,这里曹林先生的实用主义就有了充分的表现。曹林在《警惕那些明褒实贬的“高级黒”》该文中这样写道:“有一种抹黒叫作‘高级黒’,你听着是夸你,实际起到的效果是骂你害你黑你,迎合着你的弱点和缺点,以明褒实贬的方式狠狠地黒你。”看来,这是曹林先生的自我写照。
2、曹林先生认定“文革”为极左。目前,体制内并未改变“文革”是毛泽东主席晚年错误的看法,也是认为“文革”是极左的。按理讲,曹林先生的观点与体制内的观点是一致的。再者,曹林先生本人,也是体制内的人。如果曹林先生不是体制内的人,绝对不可能进中国青年报社,并得到那么高的职位。身在现体制中的人,又将现体制定性为极左,这样,曹林先生既用极左否定了共产党的毛泽东时代,又用极左来否定共产党的后毛泽东时代。在曹林心目中,什么才是正确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右,而且是极右。
在曹文的第六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无论是某些地方官场流行的“越左越安全”,还是网络舆论场上的“越右越正义”,都无视基本的事实和逻辑,把姿态摆在比事实更高的位置。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并没有差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这些都有基本的社会共识——人与人最大的问题不在价值观差异,而在看到的事实不一样。不同的人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就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
从这一自然段又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
1、在曹林先生眼里,资本家与农民工“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并沒有差别”,美丑观、是非观、荣辱观,“都有基本的社会共识”,世界已经大同了。曹林先生成了一个普世价值的宣传员。
2、在曹林先生眼里“人与人最大的问题不在价值观差异,而在看到的事实不一样。不同的人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就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在这段话里,讲“逻辑”的曹林先生,却犯了一个逻辑方面的错误。
“不同的人”为什么会“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这正是源于价值观差异。也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才会出现“不同的人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就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
如果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价值观差异,为什么对于“文革”,曹林先生和我,都会“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就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曹林先生选择性的看到了“文革”的阴暗面,认为“文革”糟得很,“‘文革’是一场灾难”,“不想回到可怕的‘文革’”,曹林先生站在旧思想旧文化的立场上,维护着旧思想、旧文化的利益。我选择性的看到了“文革”的正面意义和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文革”好得很,“文革”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如果沒有价值观的差异,怎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呢?请曹林先生认真想想吧!
曹林先生何许人也?有此一说:“文如其人”。拜读了曹林先生的两篇大作后,使我获得了这样的印象,曹林先生,是一位普世价值的宣传员;是一位逻辑思维混乱的评论员;是一位坚持极右立场的“高级黒”。
2015年2月13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