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二十一日,《中国青年报》主任编辑、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曹林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别在网络上为极端主义魔鬼招魂》,咋一看题目,人们还以为曹先生对极端恐怖主义又有了什么高论,看过内容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篇对网络生态的一篇评论文章。让人不得不承认的是,曹先生的文笔功底确实十分的了得,不是细细的品味,对这篇貌似居中评判的议论文章,似乎还确实值得称道。然而,当你细细的品读,其中的滋味才是真的耐人寻味。
人都说,聪明的智者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就这一点而言,曹先生是一个聪明的智者,因为谁都知道,曹先生对西方的民主宪政是情有独钟的,还记得在他出版的著作《拒绝伪正义》前言里,其开宗明义的宣称:“批判肆无忌惮的公权力,以宪政、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去启蒙公权力,致力于将权力关进笼子,这是当前时事评论最重要的任务(曹林《拒绝伪正义》之权力批判《前言》)。正因为曹林所固有的政治价值观,网上的众多网民对他的批判与抵制就从未停止,尤其是自去年十一月份以来,广大网络自干五和网络义勇军出于义愤,以党中央和习总书记一系列关于舆论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武器,自觉的行动起来,勇敢的捍卫社会主义的网络舆论阵地,对曹林这个混在党的体制内“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的倒行逆施和反党言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批判。曹林是聪明的,其政治嗅觉也是敏感的,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自此之后,这个一向以言辞犀利、角度刁钻、观点特立独行的宪政自由派评论先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锋芒,政治评论、尤其是以批评国家政权、鼓吹宪政自由的文章再难发现。几个月来,面对当前网上不同阵营舆论交锋,这个多产的评论家好像视而不见,网上似乎多了一个政治评论的旁观者,众人都醉我独醒,“剧中裁判、客观理性”似乎成了曹林先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面孔。就像他自己刚刚发表的这篇《别在网络上为极端主义魔鬼招魂》一文中所表现的这样:“不同观点的争论是网络常态,讨论中自然能明辨是非和真相,但我总觉得,近来网络舆论场在一些话题上变得越来越“不可讨论”,越来越对立化、尖锐化和极端化,要么是敌要么是友,不可讨论不可调和,不允许中立观点的存在。”哈哈哈,看看,这是一副多么“中立”、多么“理性”的面孔。以一己之力,为维护网络的和谐与文明,呼吁人们理智和理性,对这样优秀的评论家,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感到高兴吗?然而,事实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其真相究竟如何哪?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曹先生过人的理性与聪明之处吧。
是呀,谁都不会否认,理性的探讨与争论当然是明辨是非与真相的根本途径,但曹林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有着丰富网上生活实际工作经验的媒体人,应该不会不知道,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各种观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止,当然,曹先生会聪明的避开这些争论的政治敏感性,其在这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说道:“近来的网络舆论场延续着过去的热闹、活跃与混乱,在一些公共话题上,各方争得不可开交,充满一点就着的火药味。”你看,曹先生针对的是“公共话题”,他又说道:“这种尖锐化和极端化所带来的戾气,不仅使很多本可讨论的问题变成了一场骂战,更进一步刺激着社会情绪的对立,理性、温和、建设性的言论被挤压和屏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看到了吗?曹先生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是在“沉默的大多数”不发言的情况下,不得不站出来为正义而呼喊,为防止“极端主义魔鬼”在网上的肆虐而发声。那曹先生所针对的“公共话题”究竟是什么呢?我在本文的第一句话就已经点明了,曹先生的文章发表于四月二十一日,而自四月上旬以来,网上争论最激烈的热点和焦点事件无外乎有以下几件事:1、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毕福剑视频事件;2、加多宝借用@作业本烧烤侮辱志愿军烈士事件;3、《大河报》公然刊登国民党反共宣传“门神”贴画事件。看看吧,这不就是曹林所说的“公共话题”吗?就上述事件而言,谁又能够否认,那一个热点不是触犯了全国人民的感情底线;那一个热点不是触犯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底线;那一个热点不是触犯了一个正直中国人的良心底线。试问,像这样“公共话题”,公然发生在全中国网民面前恶劣的政治事件,请问曹先生,你叫全国的网民应该以何种理性的态度对待之?这些丧失起码的是非观念、恶意的诽谤、诋毁、侮辱、谩骂,哪一件是以理性的面目出现?试问,在这些事件中,除了敌人和朋友这两种天然的态度划分,不知曹先生究竟想要网民以什么样的第三种“理性”态度来对待?曹林还在文章中说道:“网络舆论场上讨论问题,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撕裂。人们在很多社会问题上的实际分歧,往往比吵架中所呈现出的要小得多;舆论在很多问题上的共识程度,也本该大得多,没有看起来那么水火不容。”试问曹林先生:面对那些否定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否定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否定新中国所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为捍卫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说到底,其目的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难道我们还应该温良恭俭让、还要与敌人和平友好的商量吗?
曹先生在文章中集中的强调:网络舆论场上讨论问题,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撕裂。并引用“人民网络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总结去年的网络舆情时,提出了一个引发不少专家共鸣的概念:“舆论共识度””。以此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祝华新的网络舆情监测所得出的“网络共识度”其目的和意义究竟为何,可信度和客观性又究竟如何这里暂且不论,其对网络生态中不同政治立场和观点之间的斗争如何评价,也不是本文要评论的问题。但曹林在自己的文章中说道:“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如反腐,打虎拍蝇;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改进党风政风;户籍、教育、计划生育、劳教、司法、央企薪酬等方面的改革,社会各界有高度共识。”以此来证明“网络共识度”正确性。诚然,不可否认,自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带下,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中央的种种举措必然会在网上得到体现。因而,其所带来的共识也是必然的和有目共睹的。问题是,这些广泛的共识是当前网上所“争论”、“对立”、甚至按曹林所说的“撕裂”的焦点吗?既然有了共识,那里又会出现所谓的“对立”、“争论”和“撕裂”哪?那里有这等奇怪的逻辑,而曹先生进一步所说的:“理性的人们厌倦了这种网络口水战,纷纷选择远离和退出。”又是从何而来呢?看来,曹先生所说的“撕裂”也好,“对立”也罢,并不是他所指的那些所谓的“舆论共识度”,而是另有所指的,那他究竟所指为何那?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截至目前,在网上,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党所领导的革命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散布英雄虚假谣言,已成为网络舆论生态中司空见惯的丑恶现象,而这却永远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这些制造和贩卖丑恶的人,就是网络上极端主义的“魔鬼”,对这些极端主义的“魔鬼”,广大正义的网民又怎么能与他们谈什么“共识”?所以,对这些“魔鬼”以及他们的一切丑恶行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决的抵制,毫不留情的予以揭露和批判,而这些抵制、揭露和批判,其结果和过程都必然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而由于这些不可调和的抵制和斗争,才引来了曹林先生的不快,也正因为此,才有了曹林的这篇文章。试问曹先生,到底是谁在网络上为极端主义的魔鬼招魂。
世界观这个东西很奇怪,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十分的牢固,尤其是那些知识精英们,尽管有时出于某种的自我保护而刻意的隐藏起来,但作为一个人的心魔,它总是时不时的彰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只是这种彰显来得早晚罢了。或许曹先生已经汲取自我保护的经验而深藏不露,而这聪明的文章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而喊话也未可知,向谁喊话,也只有曹林自己知道了。但不管怎么说,请曹先生不要怀疑群众的眼睛,更不要怀疑广大的中国人民对自己语言的理解能力,不要过于相信那些隐藏在字缝里的文章。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时就来不及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