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读11月13日人民日报《“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踏实”――温家宝总理看望北京市困难群众纪实》有感
立冬刚过没几天,北方就开始大幅降温,寒气袭人。而物价,特别是猪肉、食用油、燃油等基本消费品价格一段时间以来的持续上涨,更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生活并不富裕的困难群众对这个冬天的生计忧心忡忡。
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看望了生活在那里的困难群众并与11位生活困难群众代表座谈。座谈的目的,按照温家宝总理的原话,就是“最近,副食品价格有所上涨。我今天来就是想和大家座谈,了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听听你们的真实感受,以便我们更好地研究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请大家随便说。”
的确,物价持续上涨可不是一件小事,其对民生的影响、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可谓大矣!更不用说由此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恶果了。前两天重庆发生的因抢购降价食用油引起的踩踏伤亡事件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中央政府应当见微知著,及早谋划应对之策。这次温家宝总理亲下基层调研,听取困难群众意见,想必也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准备有所动作了。
然而看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的对此次温总理座谈会上困难群众代表发言的报道,却让人生出大异其趣的感觉。
请看下面各位困难群众代表的发言:
42岁的王凤云,失业后被安置从事劳动协管工作,现任社区劳动主任,月收入1100元。她说:“我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很知足,特别是有了社保,觉得生活很踏实。”
43岁的楚秀英失业后,找到了工作,已经主动退保,正在上大学的孩子也拿到了4000元的阳光助学金。温总理总理问她:“最近价格上涨对你家有什么影响?”楚秀英的回答是:“有,但不大。我现在有了工作,生活特别充实。虽然价格上涨了一些,但我的工资也上涨了一些。”
43岁的梅志才曾经夫妻双双失业,目前他已在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全家享受差额低保,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孩子上学减免了学杂费,还参加了北京市的“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在讲述了自己已享受到低保、医保等五项政策的好处后,他和温总理有如下的对话:
“生活还好吧?”总理问他。
“如果没有这五项政策,我们家的生活就困难了。”
“眼下物价高一点,你家的日常开销肯定会高一些,能承受吗?”总理接着问。
“还能承受。”
“家里能吃上肉吗?”总理问得十分仔细。
“能吃上。肉价涨了,政府对低保户每人每月又补助了20元。”
听到这里,总理点了点头。
居民王崇实的儿子去年不幸患上了突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花了70多万元,借债30万元。今年孩子参加了“一老一小”医疗保险,一年最高可以报销17万元。听到这里,总理凝重的表情稍稍放轻了一些。
居民赵鸿勃的女儿正在上中学,一个多月前患了坏死性淋巴结炎,住院20多天,花了1万多元。总理问:“能够报销多少?”赵回答说:“我们孩子参加了医疗保险,这次报销了9000多元。”
来自东交民巷小学的李江老师告诉总理,目前学生参加“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的达到了100%,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孩子参加医保后,家长们都松了一口气,老师们的心里也放下了一块石头。听到这些,总理点了点头。
有影响,但是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有政府及时的关心体贴,所以要感谢党感谢政府。退了休的于文治专门告诉温总理,“现在退休工资每月15号发,特别准。”还有一位年近八旬的金树生老人几乎是用自豪的口气回答温总理最近是否能吃上肉的询问,“吃得上,鸡鸭鱼肉都吃得上。”
不知诸位读到上述文字会有何感想,在我,却大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之感。没想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那么强、政府的扶贫帮困工作做得那么好,困难群众尚且如此幸福,那些一般群众生活得只会更好,中等收入以上的群众就更不用说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总理到平民,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关注却原来都是杞人忧天!如此看来,在听了以上发言后,总理完全可以放下心来,无需再为民生多虑,打道回府便是。
(2007年11月15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