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 杀威棒 不争论
仇和。昆明市委书记。此君因在宿迁以卖光国企,实行医院私有化,推进招商引资,被人冠之“仇卖光”而声名大振,后官升江苏省副省长,随即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到任两月即在昆明刮起仇和风暴。先是在<<昆明日报>>上公布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而出现一报难求奇观;后又在大会上,因一副科级干部打瞌睡而发雷庭之怒,勒令这位昆明呈贡县某局副局长辞职,一时闹得沸沸洋洋。且不说这位副局长打盹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且不说此举合不合符组织程序,且不说此举能否达到昆明大小官员都努力为招商引资而奋斗的效果。但有一点效果是明显的,就是在昆明的大小官吏中,树立了”铁腕”仇和形象,”不杀鸡给猴看”,官威何在,威信何来?
杀威捧。由此联想到封建社会官员的”杀威捧”。君不见,中国封建社会的县太爷审案,衙役手持杀威捧站立两旁,一声”威武”再伴之杀威捧同地的撞击声,震天动地,堂下者心惊肉跳,堂上者威风八面。在”杀威捧”面前,别说一般百姓,就是打虎英雄武松也诚恐诚惶。时下官员,特别是新调入一地的干部,首先考虑的不是先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方略,而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建立威信,树立官威。共产党干部不是封建官吏,绝无”杀威捧”,没有了”杀威捧”怎么办呢?就找一些不是”杀威捧”的”杀威捧”的招数,来树官威、立威信。也许仇和书记本意是好的,如此举杀住了官员们的懒散作风,但如果昆明大小官员从此小心异异,再无创造性、能动性,又怎么能够完成你的招商引资大业呢?还是毛主席说得好:”要造成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畅,生动活泼这样一种政治局面。”这才是正道。如此,威望自来。这比动不动就挥舞”杀威捧”的官员要高明百倍。
不争论。不争论本是上世纪的一位当政者为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发明。但”不争论”用于实践则被地方官员,特别是一把手作为尚方宝剑,”我说的就是真理”,一个不争论将不同意见挡之千里,使下面官员禁若寒蝉,一些官员,特别是一把手,逐渐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霸道作风,”仇和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党的十七大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解放思想首先应从”不争论”这个框框中解放出来。”让人说话天不会垮下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共产党的大小官员如果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何来”仇和现象”。如果从现在开始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仇和功不可没。仇和书记若已后治理更大的地方,一定不会再用过时的招数,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