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主人身份被劳动合同买断?
田嘉力
据说,“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是为劳动者量身定做的一件护身符,但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各类企业主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抵毁和攻击。”这种攻击是公开的,合法的,受到保护的。先是有广州政协分组会上,委员们把讨论会开成了对《劳动合同法》的“批判会”。然后,“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胡润百富榜首富张茵直接把取消《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提案带进了今年的两会会堂”。
有一种说法,《劳动法》是有缺陷的、有漏洞的,因此才有《劳动合同法》的诞生,《劳动合同法》就是对《劳动法》缺陷和漏洞的修改和弥补。然而,不管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它们的要害都在于用“劳动合同”将劳动者的主人身份给予否定,劳动者从此不再是主人,只是劳动合同中的“乙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这个层面上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们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我国《宪法》中明确说道:“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宪法》中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不约而同地不承认工人和农民的主人地位。什么“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劳动合同”面前不堪一击。一纸劳动合同,把劳动者的主人身份给彻底“买断”。劳工已经不再神圣,劳动已经不再光荣。甚至,劳动者的话语权已经被化为政协委员的老板们给垄断掉了。
据说,我国目前已经有1.5亿“农民工”。这是一个庞大的劳动者生力军。而且,这1.5亿新型劳动者已经有了三名“代表”,三位从农民工里走出的人大代表将走进今年的“两会”会堂。劳动者还有哪些代表呢?不得而知。关于广州政协分组会上,委员们把讨论会开成了对《劳动合同法》的“批判会”;关于“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胡润百富榜首富张茵直接把取消《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提案带进了今年的两会会堂”,劳动者的代表又将有何发言和主张?
我想,面对“劳动合同”,劳动者的代表们能不能跳出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呢?恐怕很难。我有些担心。
参考链接: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lingnanchaguan&job=view&topicid=297479
还有2960名人大代表来自哪里?
田嘉力
据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共有2970名代表出席会议。
接着,就有消息说“10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新闻中心集体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这10人中除三名农民工代表外,还有环卫工人、车间工人、石油工人、旅行社工作人员等。”
据介绍,这10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是:
关阔山 北京市崇文区环卫服务中心三队队长;
郝富霞 (女)吉林梅河口市中和镇东夏村农民;
王洪军 吉林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轿车一厂焊装车间返修工段工段长
李新民 黑龙江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二公司GW1205钻井队项目经理
郑 捷 (女)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特级教师
许振超 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文花枝 (女)湖南省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韶山营业部经理
朱雪芹 (女)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车间主任
胡小燕 (女)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
康厚明 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03/06/content_7731499.htm)
消息比较含糊,到底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只有10名,还是这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只是其中的佼佼者。读者不好确定。如果来自基层的代表只有10名,这是不值得高兴的。因为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共有2970名,也就是说,有2960名代表不是“来自基层”的。那么,另外的2960名代表来自何处呢?
而且,“来自基层”的说法也令人不好理解。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与“来自基层”相对应的就是“来自上层”、“来自高层”或者“来自领导机关”。难道,2970名代表中,除了以上这10位代表是“来自基层”外,其余的2960名都“来自上层”、“来自高层”?我认为媒体报道时应该慎用“来自基层”这种词汇。
虽然在人大代表中确实有相当比例的各级官员代表。但今年以来,官员代表的比例已经大为下降。其余的非官员代表,都应该算是“来自基层”。但似乎媒体不是这样认为的。比如有些企业家,董事长,企业集团的总裁,他们如果当上人大代表,媒体并不将其归为“来自基层”的。以此推之,所谓的“来自基层的代表”不如说成是“草根代表”。也就是说,属于地位比较低的代表而已。
而且,即使是这10位被浓墨重彩归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其实也有不少是属于来自基层的“中上层代表”。他们是“基层中的上层”。我统计了一下,10位“来自基层的代表”中,有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两名,经理或项目经理三名,工段长一名,队长一名。占70%。农民和班长各一名,特级老师一名。真正在现场从事具体操作的,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这虽然也算是“来自基层”,但总有某些欠缺吧?
所以,还是慎提“来自基层”比较好。而且,让他们象明星一样亮相,也不如把他们的议案和主张全文披露的效果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