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引发了政坛人事大地震:主政山西仅377天的孟学农因溃坝事故从省长的位子上引咎辞职,分管副省长张建民被就地免职,襄汾县委书记、县长停职检查,共有十余位官员受牵连。算起来,从2005年7月省长张宝顺升任省委书记开始,3年间,不到400天里,山西已更换了4位省长,于幼军、孟学农、王君三人轮番上阵。孟学农更是五年两度丢官,第一次是在2003年SARS期间。孟为SARS事件不透明负了责任,那时他任职才93天。
而与此同时的“三鹿事件”影响更大,同样也有相关的人为此事负责。 9月16日 ,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被罢官; 9月17日 ,冀纯堂同志被免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吴显国同志的石家庄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也于今天下午被免去。同日,李长江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
人们为“问责制”叫好。问题是,一发生事故,就查办部分官员,但查办完以后,事故并没有杜绝,有些领域甚至同类型的事故接着再次发生。面对这样的尴尬结果,我们不禁要问:治官、治吏、治风气,究竟哪个更重要?
风气植根于历史,一个地方的吏治能左右一个地方的风气。安全,需要从上问责和自下严管双管齐下。治官重于治吏导致官怕事故而吏不怕,形不成治理安全事故隐患的上下一心。在中国一些发生过事故的地方,我们发现:一些与事故有很密切联系的人,事故后依然在原岗位;我们还发现,被“问责” 的多为“二把手”。那么,是“问责”还是在寻找“替罪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