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即将以股市“杀贫济富”、“富外穷内”,包括《人民日报》都忍无可忍的暴跌熊市划上句号。如果接任的郭树清与尚福林一样,那说明啥呢?哈!我不说你也知道。
10月28日,《中国经营报》从可靠渠道获悉,姜建清即将赴任央行,郭树清即将赴任证监会,尚福林赴任银监会,项俊波28日已经在保监会上任。该人士亦透露,29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主席人事任免均将于同日公布。
不过,上述人士称,姜建清赴任央行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此前早有传闻,在金融危机期间,工行在海外资产的安全性受到高层的一致认可,亦为姜建清未来掌管央行加分。
农业银行10月28日晚间公告称,因国家金融工作需要,项俊波已经辞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公告称,辞职于10月28日生效。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都已达到官方规定部长级官员65岁退休年龄。消息人士称,只要人事任命不在最后关头生变,尚福林的位置将由现年55岁、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过的郭树清接替。
但是,郭树清目前担任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职位由谁接替,尚不清楚。
1970年,17岁的姜建清汇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之中。在江西农村务农,后来又到河南一个煤矿工作了3年。1979年他回到上海,从此和银行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姜建清不仅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而且对金融理论也很有研究,发表过大量学术文章和论著。1993年姜建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1995年任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1999年7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2000年2月任党委书记、行长职务,接替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廷焕。姜建清在任工行期间,工行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上市公司,并跻身亚洲最大、全球前五大上市银行。除此之外,工行“A+H模式”是对传统体制和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将促进工行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并把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行动推向新高峰。“A+H”创造25项历史记录。
2005年3月,郭树清临危受命,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处理建设银行因张恩照辞职而引发的“地震”,此前,他担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与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北京市前市长王岐山、财政部前副部长楼继伟等官员的经历类似,郭树清也被定义为“学者型官员”。并且,他们都是原国家体改委的人,曾经对中国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郭树清本人曾是“价格双轨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有意思的是,周小川、王岐山也都曾在建设银行担任过行长。郭树清曾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学习,不过一开始所学专业是哲学和马列,而不是他后来所擅长的宏观经济。在就任建行董事长之前,郭树清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担任政府官员。1998年,只有42岁的郭树清调贵州省任副省长,分管外资和金融。2001年起,郭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恰逢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期。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从农业银行来到中国证监会,接替卸任的第四任主席周小川,坐到了证监会主席这个路人皆知的“火山口”上。这一“坐”就“坐”出了一项纪录: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证监会主席任期超过三年。既没有“海归”的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历。195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尚福林,当过兵,1982年北京财贸学院毕业后,31岁的他进入人民银行总行,此后20年的时间他一步一个台阶,完成了一波从一名普通职员到国有银行行长的“慢牛行情”。他在人民银行任职长达18年,1996年官至央行副行长,2002年初出任农业银行行长。“聪明,稳健,谦和。”圈内人这样评价。2003年11月,尚福林选择将发审委的改革作为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将发审委委员由之前的80人一下减少至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规定。2004年2月,保荐人制度得以实施。尚福林“锋芒”的一面,还体现在券商的风险处置问题上。2004年,在券商已经度过数个饥馑之年后,尚福林痛下决心彻查券商委托理财,杜绝挪用保证金。最为“锋芒”的一面体现在股改中。由于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他一举成为2005年度财经界焦点人物。
现年65岁的吴定富,阅历丰富,历任湖北省广济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湖北省黄冈地区行署副专员,湖北省审计局副局长、局长、湖北省审计厅厅长、国家审计署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中纪委委员、中纪委常委、中纪委秘书长等职。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后,出任第一副主席,2002年10月起,接替马永伟任保监会主席至今。吴定富执掌保监会九年期间,通过了《保险法》以及《保险法》的修订,不断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目前保险机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任者项俊波1957年1月出生,阅历极富传奇色彩,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当过诗人、先后参与创作多部影视剧剧本。2007年,项俊波调任中国农业银行任行长、党委书记,2009年2月至今,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项俊波执掌农行期间,带领农行完成股改,实现上市,为国有四大行股改上市划上圆满句号。2010年7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附四人简要简历——
姜建清,男,汉族,生于1953年2月。管理学博士,2000年2月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不仅有着多年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同时也具备很高的理论素养。
郭树清,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1974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研究员。2005年5月至今,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尚福林,1951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济南人,金融学博士。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项俊波,男,汉族,1957年1月生,重庆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2300点左右有强力支撑
此外叶松还指出,欧债危机解决取得重大进展、基金仓位的下降对后市的资金面构成支撑、市场在经过上周的连续下跌后,沪指已经远离5日、10日均线,技术上超跌反弹要求强烈等因素,都促成了今天股市反弹的重要因素。
“从技术上分析,沪指在2300点左右会有一个强力的支撑底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无论这个支撑底、估值底,还是政策底,都有相当支撑力量。
董登新分析,如果将2300点看成一个估值底,现在几乎所有的大盘权重股,尤其是超级大盘权重股,它的市盈率是到了十倍上下,而此时大盘权重股和超级大盘权重股几乎分散了沪指继续下沉的空间,起到了相当的支撑作用。如果将2300点看成是政策底,那么上次也是向2300点靠近的时候,汇金公司支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票,由于汇金公司有国资背景,所以屡次2300点增持,我们不得不认为其中蕴含政策成分。但董登新认为,在这样一个定位上,中国的股市企稳,或者说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都很正常。
未来走势显得比较迷茫
对于未来的走势,董登新比较乐观,“我相信在2300点加速投资,应该是进仓和买入一个极好的机会。”董登新预测,在2300点附近就是向下的概率逐渐的减小了,反过来向2300点的上方反弹的概率和比重都在增大。
但同时,董登新也指出,这种反弹可能是对上周的一个下跌的缓冲,现在反转实力肯定是不成熟的,原因在于目前投资风险仍然很大,其中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比如房价,地方政府有松动的冲动,但中央政府仍然还是加大压力监管的态度。另外CPI的走势,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有可能已经进入了高CPI的阶段,或者CPI居高不下的常态。所以基于这种差异都反映了将来经济的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我们说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判断的趋向都带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走势应该说还是比较迷茫的。
所以董登新预计,未来的行情应该还是一个在底部振荡,这种底部振荡也许不会创新低,但是可能在底部的振荡还会维持一定的时间。
要有强力措施干预市场
而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发展方向,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言辞比较激烈。“我恨透中国股市了!”之所以如此说,胡俞越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的十年,全球经济中国增长最快,但中国的股市,十年来到今天最低点只涨了62点,节节败退的现象让人费解,值得深思。胡俞越认为,虽然外围市场有诸多利空因素影响,但是A股市场上无论是从上市公司资产,还是股票的市盈率估值已达到合理低点来看,都还是不错的,A股市场早就应该有个像样的反转了。
胡俞越疾呼:“股市已经不简单是一个市场市,也不简单是一个政策市了,股市不稳,中国经济岂能稳,中国市场岂能稳,中国金融岂能稳,中国社会岂能稳,中国民生岂能稳。”如果中国股市仍这样节节败退,老百姓岂不是会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成长失去信心,对中国政府失去信心。
胡俞越指出,要稳定中国股市,就要标本兼治,从长期看,中国股市要成为一个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器,一个如何提高中国经济质量的平台。从短期来看的话,第一,要放缓新股上市的步伐和节奏,不能仅仅将股市看作是融资圈钱的工具,这样股市它的基本功能,基本动力就失去了。第二,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比如汇金、大型机构投资者入市来稳定市场,提振的作用会相当明显,这样虽不指望能有大的反弹,但一定能够稳定。
近几个月来,股市的连绵下跌,让悲观情绪在投资者当中不断蔓延。有投资者表示,割肉也要退市,不再打新股,不给股市“圈钱”机会;有入市10多年的老股民声称,入市以来亏损100多万元,最近清空了所有股票;还有很多坚守多年的“基民”放弃了长期投资理念,不惜亏损也要求将基金赎回。
如何重振市场的信心?有投资者希望政策“出手”。国庆节后,汇金公司增持了四大银行的股票,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市场中激起了强烈反响,由此可见市场对于“救市”举措期盼之强烈。还有人认为,目前股市下跌是由于新股发行过多,导致股市“失血”,因此应当暂停新股发行。
毫无疑问,大股东增持、停发新股、上市公司回购、相关税收政策等,都具有稳定股市的效果,在A股历史上也曾多次使用。但是,这些措施毕竟只能发挥短期作用,只治标,难治本。如果从促进股市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就需要对“市场为何缺少信心”作更仔细的分析。股市原本就是一个情绪多变的场所。牛市中,投资者大多信心满满,群情激奋;在长期下跌之后,市场热度则会不断向下,气氛沉闷。这种跟随市场波动的情绪变化只要不超出正常的范围,都是合理现象,未必需要政策出手纠偏。
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于当前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信心的缺失,不仅是来自市场的下跌,也来自对市场中一些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质疑。上市公司融资愿望强烈,却无真切回报投资者之心,索取与给予完全不成比例;基金公司虽然号称“专业投资”,其业绩表现却难如人意,而且不管投资者亏成什么样子,基金公司依然可以坐收可观的管理费;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亏损,但新股发行却在批量创造“暴富”机会;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但惩戒力度远远不够……这些问题虽然不能掩盖我国股市发展的成就,却已存在多年,并引起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公平、公正是股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对市场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投资者信心所受到的伤害也会越深、越持久。虽然在股市下跌时,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反应更加强烈,但即使股市出现上涨,这些问题并不能相应化解。因此,要重振股市的信心,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救市”政策,更为迫切的是完善的制度、公平的规则。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信心,才能更强大持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