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千万妈妈如何选择?
“中国2000万妈妈的选择”面对“三鹿”这样响亮的广告语,妈妈们能不心动吗?
“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是“蒙牛”一句多么好的广告词啊,谁不想强壮身体?谁又想抵挡这样的诱惑?
“伊利是出现在奥运会上第一个中国食品品牌,我们代表着中国食品安全,代表着中国。我们坚持100%的安全和健康,请大家共同努力,打个一百分,99.9999都意味着不及格!”伊利走向世界的豪情壮志,有谁会怀疑吗?
食品业己发展提高到爱国爱家爱民族的绝对高度,让世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品牌”,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制造”,
它们原本代表的应该是行业甚至国家最高水准,
原本代表的应该是一个国家关于质量和安全的最高承诺,
原本是应该最让消费者放心的好产品,但结果呢?
一个原本就不应该在食品中存在的“三聚氰氨”,就把它们全部放倒了。
在众多的荣誉、满头的光环、指天发毒咒般的承诺之下:
谁能想到“中国2000万妈妈”选择的竟然是悲伤和恐惧。谁能想到一杯奶“强撞”了一个民族。
谁又能想到“蒙牛”“伊利”这两个中国乳业品的标杆企业
赫然出现在问题奶粉的行列。
谁还能想到面对国外的媒体采访时问:“这些企业不都是你们中国最好的吗?怎么它们都有问题?!”竟无言以对。
他们这些豪言壮语抽了他们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这赤裸裸的事实,全面而形象地演绎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这次由三鹿奶粉引起的食品安全危机,与以往历次食品安全问题有着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出问题的,不再是假冒伪劣的小厂、不再是打擦边球的杂牌,这一回,中箭落马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称号背后真正的含金量有多高;也不得不让人猜想,这样的评价究竟有多高的合理性,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够公平、公正、公开,是不是这些制度的设置本身就有缺陷,甚至是错误呢?!
奶业巨头们N多选秀节目的赞助,各类大型节目的广而告之,各类明星的轮番上阵,不得不令人怀疑其间有多少利润空间?有多少利益冲突?又有多少厉害关系?!,
目前,这杯奶正在用超过一切想象的手法“强烈撞击”所有国人生理和心灵,试探最后的道德、法律底线,这个撞击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亚于特大地震或者火星撞地球般的强烈。
这杯看似香浓美味实质害人不浅的奶。在强势媒体的轮番轰炸下,有了权威机构的“科学检测”,有了资本经营的财大气粗,让绝大多数人非常相信的选择了首先强壮自己和家人的“每天一杯奶”,尤其是对充满希望的孩子,更是强烈要求他们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可是血的现实却狠狠地教训了我们的轻率和轻信!
这一回中国乳品行业已经接近清零的结果,也让我们中国消费者直接地受了一回教育:那些印在包装上、喊在广告里的各种荣誉称号,其实只能听、只能看,但不能信。
信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如果监管到位,如果国家免检不只是一种荣誉,如果企业的公德心还未完全丧失,如果企业的职业操守对上对下对内对外一以贯之……也许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系列毒酒、毒鸭蛋、毒大米……这些害人食品。但是,生活中没有“如果”,这一切都只是人们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愿景,残酷的现实用令人发指的结局揭穿了一切伪善、丑恶的本来面目。
据报道:三鹿瞒报八个月,石家庄市政府晚报了三十八天。要不是新闻媒体发挥了必要的舆论监督作用,将信息告之于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开始查处。事情发展到实在瞒不住的状态,才羞答答地说要收回产品。同时把责任推到“不法奶农”身上。从技术和机制方面找托词。这些都不过是良心与责任失守的遮羞布。
公众需要知道真相,希望严惩有关违法人员。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们还不知道的呢?还有多少“知名品牌”“著名商标”“明星代言”包裹下的其他食品或商品暗藏杀机,让人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当明星企业一个接一个地为问题明星,“中国2000万妈妈”该如何选择?还有选择的余地吗?谁能保证,那些今天没有问题的品牌,明天会不会有问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