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的稀泥:杨师群事件及其他
:炮郎
关于杨师群教授声称有学生告他反革命一事,《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两篇评论:12月2日徐开彬的《学术自由不是向学生灌输政治观点》和12月5日张鸣的《鼓励告密会让人人生活在恐惧仇恨中》。后者可以看作是对前者的回应。两篇评论针锋相对,一篇是批评杨教授,另一篇是为其辩护的。《中青》给双方以平等的发言权,算是和了一次稀泥。
这无疑是一滩可贵的稀泥,因为评论此事的其他报刊,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杨教授。就网络而言,据说新民网的民调是75%支持杨,而大学生中,比例更高。强国论坛的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怀疑,怎么可能那么多人支持杨呢?这些网友大概在强坛泡得太久了,有些脱离实际了。杨教授的新博文透露了他在学生中受支持的程度:[在上午的《中国新闻史》课前,08级新闻班的同学递给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贺卡和几张纸,上面签满了同学们的名字,贺卡的最上方写道:“我们最欣赏的杨教授:我们不强迫他人,仅代表自己,衷心祝愿你身体健康,桃李满圆。圣诞愉快,新年快乐。毫不动摇地坚定支持您!”有的同学在纸条上写道:“您永远是最棒的!”,“我们欣赏勇敢发出不同声音的人!”“支持您!”“支持杨老师!”
一张小纸条上,一位没留姓名的同学写道:“真的谢谢您,是您让我感到大学还有些大学的样子。”……看着同学们的卡片和纸条,我真的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几乎从来不流眼泪的我,这时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我对学生说声“谢谢”时,同学们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甚至在下午的《旅游地理学》课前,同学们也用雷鸣般的掌声表示了支持……]http://shiqun2007.blog.sohu.com/105971565.html(正是在这同一篇博文中,杨教授承认所谓“反革命”是他自己的推论,因为他自己认为现在的颠覆国家政权罪就是过去的反革命罪。他还承认,此前他一口咬定告发他的是那两个当面向他质疑的女生,完全是基于猜测。他在这里没有承认的是,他所谓的有人到市公安局告发、公安局已经立案的说法,也是已经被否定的猜测。事实已经表明,他是一个不高明的猜测家。但事实也表明,没有依据的猜测为他博得了许多同情和支持,所以他现在继续猜测:“刚进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不会有如此刻毒的心计,是不是后面还有人……就像如今网上的‘五毛党’,竭尽漫骂之能事,肯定有一些背景。”)
但是在学生举报教授是否合适这个问题上,《中青》的两篇评论倾向一致。徐开彬说“我不赞成几位告杨老师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张鸣则是上纲上线,把举报说成告密,再扯到文革、商鞅、武则天。杨师群事件提出了两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一是教师是不是可以利用上课的机会向学生灌输与课程无关的政治意见;二是学生可不可以举报教师。《中青》在前一个问题上和了一下稀泥,在后一个问题上则没有和稀泥,明确地表示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则是缺少法律依据、道德依据、历史依据的张鸣式的瞎扯。关于大学课堂之为公共空间、上课内容可以公开(如果不侵害教师知识产权---而每周上二十节课以赚钱的杨教授大概没有什么自己拥有产权的知识可以传授了)、教师应当遵纪守法、学生可以依法举报之类浅显的道理,这些天在论坛上已经被反复强调了,我不再重复。在这里,我只是想指出,《中青》或许有调和宽容不同观点的愿望,但一不小心就表露了其偏向。
其实也不能怪《中青》不小心,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和稀泥的,政治问题尤其困难。杨师群事件之为政治事件,跟当事人的主观动机无关。我虽然不赞成杨教授占用学生专业课的宝贵时间去宣讲自己的政治意见,更不赞成他凭猜测发表冤枉学生的博文,但我还是不愿意认定他的言行具有显著的政治动机。但是,这个事件在进入公共舆论空间以后,就迅速地政治化了,左右阵营壁垒分明,队形保持得相当好,而左翼在人数和舆论阵地上的弱势地位也相当明显。这个事件的政治意义在于,右翼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左翼要加以阻止,双方在争取青年学生过程中的矛盾在杨师群事件中凸显,一方要维护其利用大学课堂传播和平演变理念的自由,另一方要防止课堂成为右翼阵地。左翼的优势在于,他们有法律和教师的责任伦理为依据。右翼据说是主张法治的,但此役则拼命用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个人的意见和猜测去凌驾于法律之上。通过反对学生举报老师,《中青》无意中站了队。
《中青》和稀泥的态度在11月5日的冰点特稿《可怕的是只有两种声音——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刘汉鼎(估计是笔名)把赞美金晶、抵制家乐福(以及因此而批评金晶)、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网民统统归于极端民族主义阵营,奉赠“左愤”、“爱国贼”雅号;把下流地辱骂金晶保护火炬的行为、厌恶在奥运开幕式听到《歌唱祖国》、无条件拥护陈水扁、支持美国侵伊的网民归于民族虚无主义阵营,称为“精英”、“右愤”;然后各打五十大板,因为右愤让世界反对中国,左愤让中国对抗世界,结果都是陷中国于孤立。这篇文章体现了不加分析、不讲是非、滥做调人的稀泥态度。
然而且慢!真的只是徘徊在左右之间的稀泥吗?其实刘汉鼎的文章对右翼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所列举的那些右愤言行,大部分右翼人士,从精英到小右,是不赞成的,因为这些分明就是些无耻行径。把这些明显的无耻行径拿出来,目的就是要把左翼的爱国行动(尽管在行动过程有过火的地方)贬低到同一个档次加以讨伐。这就是说,那些下流地辱骂金晶的无耻之徒是作为“死老虎”在这里陪斗的,真正想批的是左翼,是“四月青年”。再换句话说,右翼的主力,那些以“普世价值”为号召在中国推进和平演变的人,在这篇冰点特稿中毫发无损;而左翼的主力则全部在其炮火的笼罩之下。
《中青》的稀泥,只是徘徊在左右之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