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中国“师者”之传道
--学习汪金权事迹有感
汪金权,湖北省蕲春县蕲春四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老师,23年如一日,工作在大别山深处,把自己微薄的收入几乎全部用于贫困学生的学业,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大学,而他自己刚过四旬就已满头白发,家境贫寒的让人心疼,成为大别山师魂最典型的象征。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一经披露立刻引起巨大反响,被尊为当代的师德楷模。合上报纸,我的思绪如春水般清澈,汪金权老师值得尊重与学习,他应该像武训一样融入中华历史长河。
世界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一枝独秀?绵延五千年且长盛不衰?我们不得不从中华文化的传承寻求答案,那就是从盘古开天到初祖黄帝,从螺祖养蚕到仓颉造字,从伏羲结网到神农播谷,从老子到孔子,从《尚书》到《楚辞》,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等等,中华文化传承自古至今便有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的“师者”
传道,是中国师者之首责,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育人,要使学生明白道理,传授学生道德,能长大成“人”。中国师者所传之道一开始也是“道”出“百家”,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 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逐渐统一到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主要有正义、仁爱、宽恕、礼仪、勤俭、爱物、自强、诚信、谦虚、孝行等等。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民族和国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兴天下人民之大利”为最高道德表现。
今日中国师者之传道,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思想武器进攻浸淫之下几近体无完肤,我们很多条件优越的大学教授院所专家们却又甘于受西方世界这基金那捐献的指挥,或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扯起了全面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道德观的遮羞布,批来批去以至于连爬着走都不会了,等到世风日下却又撒手不管了呢。
我们新闻宣传部虽然也推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但在金钱的感召下,作用很是有限,不过汪金权老师的事迹的确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震动。
汪金权老师曾说,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达人利己”观在汪老师思想深处的具体体现,这种人本善行也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相信汪老师的学生一定可以将像他希望的那样站在他的肩膀上远眺,不会辜负他在大山深处的守望。
“都说人往高处走,汪金权为何愿意放弃赫赫有名的黄冈中学,主动申请调入偏僻山乡的蕲春四中?汪金权常年坚持资助学生,从不记账,不打借条,更不要求学生偿还,这么多年,他资助了多少学生?汪金权家庭经济困难,年迈的母亲、身患重病的妻子、智力障碍的儿子,都是他必须肩负起来的重担,但他依旧对学生慷慨,他如何担起他的家?”记者心里的疑问在采访汪金权的过程中一个个解开,而解开这些疑问的就是汪金权老师表达最多的一个字“爱”。
他说:“我爱这片土地”。作为穷人的孩子,汪金权老师是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后,繁华优越的城市待遇没有使汪金权迷失淳朴善良的本质,乡亲们曾经赋予他的爱使他懂得了感恩与报效。汪金权老师对此说:“我后来帮助我的学生,不是因为我多么无私和伟大,而是我本来就受过他人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学业。而受过我帮助的学生,以后也会再帮助别人。”
爱和责任感是支撑他坚守下去的力量。他说:“我也曾困惑过,彷徨过,然而,我最终想明白了,我到底图什么,那就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的学生们,我的父老乡亲。”
“仁者爱人”的结果应该是“人恒爱之”。 汪金权老师说:“跟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幸福。不管是现在的,还是20年前的,他们都很可爱。我为他们骄傲、感动。虽然他们有的起点不高、基础不好,但最后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感到欣慰。我不求他们人人上名牌大学,但求每名学生都能成为好公民。”
汪金权老师无私资助贫困学生唯一的回报要求便是是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他的众多学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汪老师最好的回报。这也是孩子们回馈汪老师的“大爱”,这种爱会在孩子们身上传递下去,正如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一样!
但那些以官二代富二代为基础的恶二代是不会将这种爱传承下去的,他们传承的多是罪恶!它们也绝不会健康成长为我们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但他们却又不乏占据接班位置的楼台。
不仅对于贫困学生大爱无私,对于相濡以沫的精神病妻子,汪金权更是不离不弃。有人看汪金权过得辛苦,劝他放弃,却被汪金权断然拒绝了。他说:“在我最困难时,妻子没有嫌弃我,如今她有难了,我怎么可以弃她而去呢?做人,要有良知和道德底线。如果我那样做,我就打破了做人的底线,不会有幸福的。”在他的照料下,妻子的病情多年没有再犯。
相对的,我们见到更多的是许多人失守了道德底线。莫说病妻,就是父母也有人遗弃。而这些最多表现的好像是官者和富者,他们专门欺负贫贱者,专门屈于威武者,最乐于的却是无度荒淫!
今日汪金权竖起了道德的标尺,这标尺是出自汪金权本人的道德修养,并非出自我们记者的报道。但是我们最多的还是看客,继续给予汪金权以鼓励和掌声,并用放大镜检视汪老师的一举一动是否真的就是“义举义动”,让“对家人我满怀愧疚”的汪金权老师继续愧疚下去,甚至把自己的工资继续几乎全部用于捐助贫困学生,我想这种“道”就有点缺“德”了!因为我们今天的国家财政应该能够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学业问题,不需要汪金权老师继续对家人“愧疚”下去。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他为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学习他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一方面我们也要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要求给予汪金权表扬和荣誉的“首长们”也像汪金权一样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捐出来助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要求他们别看着报纸激动流泪,放下报纸追腥逐臭总可以吧。
看红日西下,华灯初上,灯红酒绿些许群魔舞通宵;叹烛光摇曳,铃声静起,悬梁刺股多少寒门读彻夜。
我们还是要大讲特讲在汪金权老师身上体现出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拨乱反正,大兴“尊师重道”之风,给“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解除“贫困学生”之忧,便是这样,才能在我们读到汪金权老师之“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六尺床: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的话语是露出会心的微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