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义遒引发的“人才”热议
宋公明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出杰出人才是我们对下一个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但我们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主要是农民,包括农民工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把经济推上去的。”
由此再次引发了关于人才问题的热议。
在下认为,要搞清人才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叫人才,否则不可能说到一起去。
是不是只有钱学森这样的专家才算人才?难道农民工就不是人才?农民工中的人才就不杰出?恐怕不能这样说吧?所谓人才,就是具有才能的人。说白了,就是能人,高手,有本事的人。这样的人才,中国恐怕比比皆是。向以“物华天定,人杰地灵”傲视天下的泱泱大国,从来都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为何忽然会有国中无人之叹?
问题在于用人者需要什么人才。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吴王好剑客,国人多创疤。用人者需要某个方面的人才,必然就会有这方面的人才出现。当然,金钱的诱惑和时尚的引导,也会产生各色人才。
常言道时世造英雄。例如国外有拍三级片四片的明星,中国未必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只不过因为中国不让拍,所以没有用武之地而已。任何时代都会有很多人怀才不遇的人才。当今中国同样是藏龙卧虎。例如有农民自己造飞机,自己造汽车,自己造机器人,而且竟然能造成功,这些人难道不是人才?现在国家如果要造航母,相信必然会出现造航母的人才。当年如果国家不搞两弹一星,那么钱学森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不搞大飞机,一批飞机专家只好空作白头之叹。国家发展航天,才有宇航员的无限风光。同样,由于要搞市场经济,于是各种精英级的经济学家和本山级的大乎悠也就层出不穷;网络的出现,网上写手和网托应运而生,这些人难道不算人才?
所以,杰出人才不是没有,而是要看用人者有什么需要。看看电视台向吉尼斯挑战的节目,什么能把热水袋吹破的,能用手砸碎核桃的,真是无奇不有。可惜,能耐都用到这些上面了。为什么不把社会上急需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拿出来问计于民呢?这个时代不需要钱学森这样的人才吗?不是人民不需要,而是某些精英不需要而已。他们自己无能,也不让别人干事。他们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脸皮还特别厚,这也是一种难得人才吧?如果这样的人才哪天不吃香了,那么真正的人才才能有用武之地吧?
附:
啊,人才!
宋公明
有媒体报导,说中国有百万人才在海外不归,因此引发了不少关于人才的议论。
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竟争的世纪,得人才者得天下。其实何止是21世纪?自古以来,人才的争夺和竟争就一直存在。“筑黄金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张榜求贤”,等等,历史上这类求贤若渴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这是说用人一方。而对于学有专长而又胸怀大志的人才来说,想要找到用武之地,似乎也不容易。故而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叹。“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有幸能碰到识荆之人,能够一展抱负,常常会感激涕零,为报知遇之恩,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如诸葛亮对刘备,魏征对唐太宗。
由此看来,用人者要找人才,人才也在找用武之地。一方面,用人者常叹手下无可用之人,而另一方面,人才又常常怀才不遇。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现实中,“明主”确实很少,人才得以重用并且得以善终的也不多见。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不知有几多也。
中国人口众多,从来不乏人才。在人才问题上,用人的一方是主导方面。会用人者,虽鸡呜狗盗,皆可用也。不会用人,虽诸葛孔明再世,也不能得到重用。而要会用人,最重要的条件,是要给人才以发挥能力的舞台。当年白求恩到中国,当然不是为了谋生而来的,更不是为了享受而来。所以他要求人家把他当着机关枪使用,要求到离前线最近的地方去为伤员做手术,并因此而牺牲,但是他死而无憾。当年钱学森等科学家历尽险阻毅然归国,也不是为了谋生,更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且也确实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国家穷,当然不可能给他们以高额报酬和优厚的待遇,但是有一点是保证的,就是他们不用为生计而发愁。家属子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基本的保证。虽然标准不能与国外相比,但是至少自己是不用操心的。当然,这也就足够了。如果是为了谋生,为了报酬,为了享受,又何必回来呢?当年曹操对关羽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不是仍然不能留住关羽吗?
战国时代齐国有个孟尝君,他有门客三千,其中有一人名叫冯谖,他发牢骚说“食无鱼,出无车”。其实呢,他也不是真的闹待遇,而是为了引起孟尝君重视并看他是不是真的重视。真的受到重视了,他也就真的为孟尝君经营“狡免三窟”出了大力。后来柳亚子也学冯谖发牢骚,毛泽东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谁都知道,得到毛泽东的和诗要比得到二百大洋要宝贵多了。所以人才要能发挥作用,未必要给他很高的待遇,但是要有基本条件,就是要让人家摆脱谋生的束缚。战争年代就不说了,当年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大多数也都是“食无鱼,出无车”,生活待遇与国外有天壤之别,可是原子弹不是照样造出来了吗?问题就在于当年这些科学家物质待遇虽然不高,但是生活上却没有后顾之忧,至少没有谋生的压力。那时的知识分子,即使是下放劳动,即使是右派,工资也是照发的。
当然,有千方百计归国的科学家,也有费尽心机往国外跑的各色人等。政见不同就不说了,有的人是为了挣大钱,或者为了过另一种生活,这也无可厚非。人各有志,不可勉强。如果他们在外面真的挣到大钱,真的过得很好,不是很好吗?不过从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和最近在俄罗斯发生的事件看,在国外谋生也未必容易,不少人也要经历洗盘子之类的磨难。
在国外的华人,不管是不是人才,不管是富是穷,只要不和祖国为敌,那也就不必多管。即使有人要和祖国为敌,那也不怕。他们无非是有主子后台罢了。不怕他们的主子后台,又何必怕他们呢?在国外的人才不回来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强大,何愁国中无人?中国有不少乒乓球运动员到国外打球,为外国效力,我们不是照样把他们打败吗?相反,自己不行,就是请来神仙又有何用?我们的足球队一次又一次从国外请来教练,可是至今水平仍然提不上去,化的钱不是全都打了水漂吗?这里的区别,就是国内人到国外打球是为了谋生,国外的教练到中国来执教是为了挣钱。
当然,不是说为了谋生或是为了挣钱就不能出人才。但是事实早已一再证明,雇佣军打不过为真理而战的革命军队。当年黄埔军校大门口的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住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所以北伐军能所向披靡。但是后来有人背叛了革命,为升官发财而打仗,于是就老吃败仗,直到身败名裂。
打仗是如此,经济建设也是如此。用钱买来的生产力,最终还是比不过先进的生产力。从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看,先进的生产关系要比为了谋生挣钱的生产关系要高得多。例如小岗村和南街村就根本无法相比。“士为知己者死”,确实可以发挥人才的潜能,但是“人生难得一知己”,贤臣明主相配毕竟是个别现像,影响不了大局。那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用谋生的压力挣钱的诱惑来驱动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呢?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才也就变成了钱的奴隶,人性也就被扭曲和压抑。当人才成了商品,在人才市场上讨价还价,成交后和用人单位签定合同,那么双方都要为合同所约束,人的潜能和积极性也就不能不被合同所困。因此雇佣劳动不可能出现王铁人式的劳模。现在劳模让小沈阳去当,不争也罢。
到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去看看吧,那黑压压的人群如热锅上的蚂蚁,令人不寒而粟。女大学生求职的血泪故事,职工被老板欺压的故事,不断地在重复发生,人权何在?人性何在?是人才又有何用?
当然,北大生可以去买肉,女大学生也可以当秘书,他们的屈辱经历也可以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磨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季羡林大师如果没有进过“牛棚”,又如何能写出“牛棚记事”这部伟大作品?(如果没有申请诺贝尔文学奖那就太可惜了!)不过如果北大生以后写出“卖肉记事”呢?只怕敏感词太多,无处刊载倒也罢了,万一刺痛了某些大腕,那后果可就难说了。至于女大学生求职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了,虽然可以成为有闲先富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但终究产生不了《红楼梦》。虽然李银河、木子美、卫慧之类用下半身写作的人才不少,但也未必能产生丁玲冰心也。可知风雨之后的彩虹下面,有多少被无情摧残的鲜花吗?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人云:人皆可为尧舜。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天涯何处无芳草?会用人,人才到处都是。 “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是说全国人民都是舜尧,遍地都是英雄好汉。因为那时人人都有工作,虽说收入不高,但是人们没有谋生的压力,不为生计发愁,所以人才辈出,奇迹不断。如果王进喜为下岗发愁,他也不会成为铁人。如果袁隆平为买不起房而烦心,又怎么可能有心思搞研究?如果钱学森为子女找不到工作急火攻心,他能让火箭上天吗?而不会用人,目中自然无人。其实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说得不好听,三条腿有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有的人吹起牛皮来倒也会说“本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然如此,为何接着又说要大力引进人才?放在眼面前的人才看不见,还要从国外引进?岂不闻“橘生淮南”乎?如果人人处在谋生的压力之下惶惶不可终日,人人都在为挣更多的钱而勾心斗角,人人都因为以防万一而不敢化钱,人才又有何用?太多的人为了谋生而从事非法职业,甚至铤而走险,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搞出“熊猫烧香”病毒的青年人,也可以说是电脑人才,不就是因为谋生无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吗?网络论坛上不少写手,如双璧双鄙之类,大约也是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才到网上显示才华的吧?人家29岁就当了市长的,自然不会到网上来发什么帖子的。
清末龚自珍有诗云“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老天爷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人才有没有,不在于天,而在于人尔。人皆可为舜尧,也皆可为盗贼。人为地把国民置于谋生的压力之下,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存条件没有保障,是逼得人们要铤而走险。到了盗贼蜂起,遍地冒烟之时,别说是人才,就是神仙也没办法了。如果全国人民都解除了谋生的压力,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即使收入不是太高,绝大多数人也会有重生之感。那时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何愁不富不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解除了谋生的压力,那么那些吃比美食家,贪比和坤,淫赛西门,骗比卖拐,盗比燕子李三,等等各路牛鬼蛇神和天罡地煞,又到哪里去显示才能呢?
啊,人才!这个话题太沉重了,就此打住吧。
2009-7-25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