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还是官僚腐败经济
我是北京市一家国有企业的一名工人,我厂产品严重滞销,资金积压数千万元——具体数目不详,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被称之为“主人翁”的人。现在厂子难以为继,停工停产,我们也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下岗回家。
不能上班了,只发很少的生活费,收入骤减,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但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今后怎么办?于是人们找到分厂长。这时分厂长象个理论家似的,理直气壮的告诉工人们“这是市场经济”。
真是不提这个还好,提起来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好一个“市场经济”。这样说唬一唬不明就里的外人还可以。我们可是亲眼看着厂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败的。
我厂产品需要用铸件来加工。铸件是由外单位提供,但由谁来于这里面的“伸抻”可就大了。如果搞的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么它只能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市场法则。整个生产过程将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即花尽可能少的钱办尽可能多的事。具体到铸件加工问题,应当是谁能提供优质价廉的初级产品就交给谁去干,但我厂完全不是这样,而是由有关系的人来干,并且是不允许任何人插手的垄断。
现在不管谁干,能干好就行,但极个别人选中的加工点偏偏又干不好,他们长时间提供大量的废品,有时废品率高达90%(有进料账目为凭),铁铸的东西,凭肉眼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又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只有一件件的上车床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如裂缝、沙眼之类,发现一件报废一件。这样耗费了大量的工时,所耗工时当然打入成本。
我厂生产的产品是以工业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专利产品,按说应当有广阔看好的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但为我们提供初级产品的是异常蹩脚的乡镇企业(私人承包?)高废品率导致高成本,高成本导致高价格,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只能有一种结果——产品滞销,企业破产。
现在的问题是:那些乡镇企业凭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为我厂加工产品的垄断权,是工艺水平先进吗?这显然说不过去,那么他们凭的只能是“关系”了,但这种“关系”又是靠什么建立起来并加以维系的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愚推测,恐怕是孔方兄起作用的结果,反正你要说这里没一点“猫腻”那真是连鬼都不能相信,因为它明显地违反了常理。
铸件加工因其技术要求不高又能获得较大的利润,近年来多家上马,厂家一哄而起,厂家多,活源少,不管是国营大厂,还是私人办的,手工作坊式的“铸件厂”大家都在找米下锅,买方市场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败下阵来的往往是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国有企业,他们在经营上缺少贿赂这项。所谓李逵打不过李鬼,在经济生活中,这已成了一种常见现象,我厂放着国营专业铸造厂不用,专门对乡镇企业情有独钟。并实行特别实惠的政策:废品也款子照付、快付,正是这样大背景下的小现象。“小现象”破坏作用可不小,这我们已经领略了。
我认为中央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广大工人群众是赞成和拥护的,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带来蓬勃的生机。但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带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如人员的录用不是择优的结果,而是城市就业分配的结果。还有离退人员过多,医疗费不堪重负,企业办社会等等问题,可以说,它在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和三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赛跑。如在其经济活动中,有人滥用市场经济赋予他可以选择加工单位的权力,不是择优而是选劣,借此机会专干损公肥私的勾当。正如马克思所谴责的那样:“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很容易变成个人的目的,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 (马克思的话摘自《马恩全集》第一卷322页)
现在我们看到的恰恰是这种情形。
国家开办工厂,是为了社会创造财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税收和人民的就业问题。这可以说是国家的目的,但由于我们的制度不够完善或虽有有关的规定,但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的情形是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往往是毫无透明度可言的。所谓审计、监督也成了一句空话。能搞腐败的人又总是拥有一定的权力,我们的社会又是一个官本位盛行的社会。国家的目的就很容易变成个人的目的。于是权钱交易大量发生,腐败盛行,市场经济经过这样的演变,成了十足的“官僚腐败经济”。
官僚腐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它加速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倒闭。工人失业,使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并很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对改革开放政策本身发生严重的误解。
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了太多的腐败因素,是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立有一席之地的,如果这样的企业太多,最终将会导致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失败。
只有有效的清除腐败现象,国家的经济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这是个很困难,也很难作到的事情。
还是以我厂为例,铸件的高废品率成了一个明摆着的问题,这一点可以说傻子都能看出来,但有关领导及相关的生产管理人员就是默不作声,从来不问个为什么,因为据说这是上级单位的点,是有来头的,倒是有一位老工人看不过去了找到厂长,反映废品率太高,厂长很亲切的拍拍他的肩膀说:“照顾、照顾,老关系了”。
我至今也弄不明白,这样的“老关系”怎么比国家的利益、工人的饭碗还重要,在这样的关系面前,二者统统被弃之不顾。
前年夏天,厂子征集合理化建议,我亲眼看到一位生产组长在建议上写道:“铸件废品太多”我也当仁不让的反映这个问题,写道:“最近铸件废品率太高,群众议论之声鹊起,建议各分厂实行在制产品成本核算公开报告制度。比如每个生产环节所费资金,所耗工时、责任人、实际费用多少都应张榜定期公布于众,赏罚分明,奖勤罚懒。”
有趣的是,此项合理化建议获三等奖,奖励人民币十元。其他情形照旧。看来我厂的领导同志水平并不低,孰是孰非,心中有数,只是患了软骨症。就是他心里有想法他也不敢说,位子你还想要不想要,位子就是钱,想要你就别吱声。再一者社会中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人不怕被逮着短儿,上级尤其不能得罪。
领导如此,群众呢?顶了天也就说说、写写而已,决不敢拂领导之意坚持什么“怕公仆,靠单位”还要在人家的屋檐底下过日子。
至于审计、纪检,那跟天外来客差不多。没瞧过什么模样。
以上谈的这几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那就是眼看着厂子一步步走向衰败。所谓国有企业,成了名实相符的无主企业,有人将其视作福利院,生者病死全包,好像天上能掉下馅饼,有人将其视作唐僧肉,吃一口是一口。就是厂子走到这个份上了,也没听到是否应当对工人们有个交代,也没见上级来人审计,真是个难得糊涂的时代。也许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已到了不足为奇,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程度。
若此,改革还有希望吗?我认为有理由怀疑。确实有一种东西在一点一点的吞噬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无论是思想还是肌体,那就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腐败。
这个国家和民族,在走向世界,希翼实现经济腾飞的时刻,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一名工人
97.8.1
编辑同志:
现在我还缺少公开姓名的勇气,因为我如实地谈了我所在单位的问题,单位领导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使得他们非常“团结”他们具有一致的个人利益,别看对待坏东西很宽容,姑息养奸,但对于敢发表不同意见的老百姓则如芒刺在背一般。
我不想把自己陷入什么斗争,只想有一个宽松一点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请原谅我的自私。但我请你们保留这篇东西,这是这个时代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真实的写照。
说明:此信当时邮给了工人日报社总编辑。
一名工人
2010年1月30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