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物理学里的“永动机”。简单地说,物理学中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是能够“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第二类永动机”则能够百分之百地把“低档次”的能量(就是热能)转化为“高档次”的能量。人们经过长久的努力,最后发现这两类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于是归纳出了物理学的两个基本原理。
那么,别的学科里,有没有认为存在着此类“永动机”的研究者,或者坚持鼓吹存在此类“永动机”的人呢?西方经济学就有。
西方经济学里,也有两类永动机。
西方经济学里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是各类资本家,包括农业资本家、工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等等。
例如,一个工业资本家,从已经拥有的资本出发,用这些资本购买各种“生产要素”。
这些“生产要素”包括:土地使用权,厂房,原料,机器,工人、技术人员、决策人员、各类管理人员。。。
有人可能会奇怪:工人、技术人员、决策人员、各类管理人员怎么也成了“生产要素”?
不要奇怪,在资本家的眼里,这些东西与原料和机器没啥区别,都是生产过程中必须的东西,其工资相当于“生产成本”,所以都算“生产要素”。
然后,资本家就指挥这些“生产要素”们进行生产,得到的产品出售之后,付清包括工资在内的“生产成本”,再计入“折旧”。
这样算下来,得到的总价值居然超过了原先的已有资本!二者之差,就叫做“利润”。
这“利润”是哪里来的呢?工业资本家认为,这是他指挥他的资本“无中生有”地产生的。
西方经济学也这么认为,要不然为啥要把“利润/投入资本”称为“利润率”呢?
上述“第一类永动机”已经很难忽悠下去了。
它太违背常识了,早就被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剥得干干净净了。
为此,西方经济学专家们又发明了“第二类永动机”:用机器、机器人和电脑彻底代替工人、技术人员、决策人员、各类管理人员这类“生产要素”。这样,从理论上讲,这类“生产要素”就完全不需要了,可以正大光明地宣称“资本家养活工人”了。
当然,机器、机器人和电脑仍然需要相关的“高科技工程师”们来定期维护,所以“高科技工程师”这些“生产要素”仍然是必要的。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将来可能连这些“生产要素”都不需要了。
那样一来,如果把生产过程视为将“低素质”的原料转化为“高素质”的产品,那么,这样的生产机器确实差不多就是“第二类永动机”了。
本网友不敢断定这样的“经济学第二类永动机”究竟能不能造出来。
毕竟,物理学中的“第二类永动机”,首先是遇到了“造不出来”,然后其存在性才被否定的。
不过,本网友认为,其实“经济学第二类永动机”造出来了更好,它将给资本家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到了那时候,人们就有理由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资本家们除了拥有这些机器的所有权之外,究竟还有何用处?是不是这些资本家们根本就毫无用处,除非他同时是“高科技工程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