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争鸣”还是在“站队”?
――从一宗笔墨官司说起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2009年9月14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 玉荣榜上有名。
于是,杂文杨建业在2012年12月7日的《杂文报》上发表文章《说说“草原英雄小姐妹”》,里面提出这样的观点:
文章针对某些人在报纸上发表的观点“大风雪来了,小姐妹们保命要紧,还管什么集体的羊群。人的生命至上嘛。”提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四十多年前的英雄境界,对今天的某些人而言,犹如夏虫不可语冰。”并且列举“上甘岭战役中后方战士为了给前方坚守在坑道里的战友送些萝卜、炒米,通过敌人封锁线时,不知要牺牲多少人”等事例,指出:“ 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场景,大谈什么‘普世价值观’,是一种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颟顸无知。”
文章的最后,引用“日本9级大地震,日本的教师怎么总是等学生全部撤离后,才关好电源,走在最后呢?”说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和日本的教师在大地震中的表现是相通的,既然肯定日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以“普世价值”作为否定“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借口。
2013年1月22日,杂文詹苗康(笔名蒲田广隶)在《杂文报》上发表文章《且别拿造神来说事》,文章中指责杨文说:“这些不乏牵强附会的话听起来怎么总让人感觉闻到一股变质猪油的哈喇味。”詹把小姐妹的动机“合理”想像成为“羊群当然不能丢,否则会遭自己那位嗜酒阿爹的责打”。文章最后指责杨文“无端扯出西方世界的‘自由’‘公正’的‘普世价值’的理念来,岂不是有些太牵强了?”
作为对詹文的商榷意见的回应,杨先生在2013年11月1日在《杂文报》上发表《再说“隔膜”》一文,提出:“你可以不认同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但请不要看低当年的小英雄,更不要累及小英雄的父亲。”在列举事实对詹文进行反驳以后指出:“只能说明这篇网文的没有设身处地去细想吧。”
2013年12月17日,詹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题为《本不想再多说》的博文说:“那天有兴打开刘晶先生举办的《杂文报》沙龙上去浏览,发现对此问题竟然颇有一些人在里面争论的。尤其是见了林以新先生的点评,对于《再说隔膜》一文里的三个例子一连用了‘纯属扯淡’、‘也是扯淡”’以及‘明显扯淡’等等数个‘扯淡’来加以批评驳斥,足以表达笔者与广大读者的一般心意了。”
詹先生接着说:“笔者完全同意林先生最后拿二个‘扯淡’予以否定的观点,甚至包括第三个例子中说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为了保护羊群更是明显扯淡的观点,兹不在此赘述。”
当然,詹先生留了个余地并且防守反击:“至于对此事件的价值认可,别人有没有低看暂且不去说,不妨让成年之后的小姐妹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更加妥当。2002年12月26日,荣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记得当时一只羊的价钱是二块钱,384只羊死了3只,等于损失6块钱,可是为了这6块钱,我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同时又说:“精神不能用金钱衡量。”
据了解,“我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中的这个“却”字,是詹先生自己加上去的。
詹文最后调侃说:“让人有些不明白的是,杨先生如此抬出小姐妹的父亲来,莫非还想树立一个英雄父亲的形象?或许这样倒是会更加顺理成章,恰如当下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小姐妹属于‘英二代’了嘛。”
平心而论,杨先生肯定“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对的,而且有当时推选她们姐妹倆为“双百人物”的民众作为民意支撑,另外,反驳某些人以所谓“普世价值”贬低“草原英雄小姐妹”也是有理有据的,因为不但是日本大地震中的老师这样干,在美国“9.11事件”中,同样信奉“普世价值”的美国,有很多消防员就是在抢救别人的过程中受伤和牺牲,中国的一个小伙子在日本救人,还得到日本政府的奖励,在很多西方国家,一些人为了抢救自己的或者别人的小动物,差点丢了性命也是常有的事情,对这种精神认定为高尚是超越国界和意识形态的,即使按照“普世价值”,贬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言行都是错误的。杨文是有针对性的反驳,并不是“无端”
而在詹先生的反驳文章中,出现了“这些不乏牵强附会的话听起来怎么总让人感觉闻到一股变质猪油的哈喇味。”这种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说法,这是反驳吗?你既然提出“无端”的判断观点,你总得论证为什么“无端”吧。但是他没有。用一句“无端扯出西方世界的‘自由’‘公正’的‘普世价值’的理念来,岂不是有些太牵强了?”的结论性语言就结束了辩论,这是典型的用观点证明观点的辩术。
面对詹先生“特殊反驳法”,杨先生仍然是尽量以理服人,提出:“你可以不认同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但请不要看低当年的小英雄,更不要累及小英雄的父亲。”并且换位思考,认为詹先生这样说仅仅是“没有设身处地去细想。”整个过程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比较文明。认为玉荣被采访的时候,没有自我否定当时那样做的价值,“精神不能用金钱衡量”这句话就是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这句话与詹先生加上去的“却”字从语气上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
而后来詹先生对杨的第二篇文章的反应就有点那个了。他用林以新先生说了三次“扯淡”作为否定杨文的依据,并且断言:“足以表达笔者与广大读者的一般心意了。”詹先生接着说:“笔者完全同意林先生最后拿二个‘扯淡’予以否定的观点。”
詹的说法就值得商榷商榷了,林以新先生是位学识渊博的人,虽然我曾经多次与他探讨问题,但我始终把他当成我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关系也不错。但是,因此以林先生的态度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依据就有点武断了。林先生代表真理?他是裁判?几个“扯淡”就可以代替摆事实讲道理的反驳了?詹先生在反对“造神”的同时,也在自己“造神”,把林先生神化了。即使他是美国总统,在这里他的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说,我相信林先生知道这回事以后,也不会认同詹先生对他的吹捧,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人,只不过性子直率一点罢了。詹先生跟我不同,没有与林先生讨论过问题,因此不知道,林先生不但会认为詹先生不认同的观点“扯淡”,有时候也会认为詹先生认同的观点“扯淡”,假如日后詹先生与林先生讨论问题被称为“扯淡”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认为林先生的说法就是真理呢?
尤其令人不大信服的是,詹先生竟然断言:“足以表达笔者与广大读者的一般心意了。”你怎么就能够代表“广大读者”呢?有统计数字支撑你的说法吗?我常常说,我们顶多只能代表自己,不要轻易代表别人。詹先生手握“普世价值”的“上方宝剑”,有些志同道合者不奇怪,但是顶多就代表杂文报读者群中的一部分人吧,或者代表杂文圈的某些人吧,怎么就代表“广大读者”了呢?我就是这 “广大读者”中的一分子,我什么时候被“代表”了?
如果非要提到“代表”,自由派的精神领袖茅于轼先生提供的两个数据倒是值得参考:
茅于轼说:“我看全国至少有95%的老百姓在怀念毛泽东,这些人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他还说:“改革在中国造就了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们是中国的中坚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则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茅是不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所以他的话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可信性,如果詹先生非扯“代表”问题的话,还是首先从茅的判断中了解中国当今的社会政治生态吧。
詹先生称毛时代是“造神”的时代,这是某些人的看法。当然我们不否认那时候的确存在个人崇拜现象,也的确有对某些先进事迹人为拔高的现象存在,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那时候的所有英雄模范人物,除非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否定。如果非把这也算为“造神”的话,那么就是“造神”吧,不过这个“造神”就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成为了新中国在国民党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改天换地,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物质基础的力量。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我觉得詹先生是在站队而不是争鸣。是在表达政治立场而不是在进行思想交锋。
在多元化的今天,只要不是危害社会的违法言论,都应该有发表的自由,民主的老祖宗说:“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维护你讲话的权利。”我尊重詹先生在杨文的问题上表达的政治态度,但是如果詹先生不同意我认为他是在站队的说法的时候,请他摆事实讲道理反驳我。
至于詹先生引用的“历史材料”,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这些年来,某些人已经把谣言作为推进“民主大业”的手段,不仅仅把造谣的合理性理论化,还成立了秦火火这样的造谣公司,“批发”谣言,目前已经证明好些针对以前的英雄人物的所谓“揭密”大多数是谣言,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制造的,不知道詹先生的材料来源会否有来自这些人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