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2-2)
小 黄:短评《我死后》
李硕《我死后》: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408/60016.html
初一看这篇文章,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读过。后来一查,原来鲁迅的《野草》集里有一篇《死后》。本文基本上就是《死后》的翻版,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番改写。记得以前读书时也看到一些“古文新写”的“范文”,本文就是一种类似的创作手法。
所以我评此文,不得不把该文和鲁迅的《死后》做一个对比,以此来分析此文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死”的地点。鲁迅文中的“我”(以下简称“鲁”)是死在了“道路”上,而李硕文中的“我”(以下简称李)是死在房间里,自己的床上。鲁在死后灵魂还留在阳间只是无法动弹了,而李死后却来到了“鬼蜮”。
然后,鲁与李均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总之,待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
鲁文中出现了“乌鸦、喜鹊、独轮车、看热闹的人群”;而李文中没有喜鹊,只有“枯树、恶毒的乌鸦和可怕的小鬼、大鬼、鬼王”,这里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接下来是精彩的部分了:鲁文中看热闹的人的反应是“死了……”“嗡。──这……”“哼!……”“啧。……唉!……”,将旧中国冷漠的群像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十分高兴,因为始终没有听到一个熟识的声音。否则,或者害得他们伤心,或则要使他们快意,或则要使他们添些饭后闲谈的材料,多破费宝贵的工夫,这都会使我很抱歉。” 这句自嘲既概括又反讽了鲁迅周围的几种“熟人”(有伤心的朋友也有快意的敌人)。鲁文是用戏谑的语气讽刺了旧社会的麻木与冷漠。 而李文,出现的不是看热闹的人,而是小鬼们的议论和凶恶的“鬼王”。“这个恶鬼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是在急步奔跑罢了,我都听见它肚中的叫唤,那是被饥饿所驱的一种生理反应。”,疾步奔跑、饥饿驱使,指代了“一种浮躁与贪婪的思想”。没有明说“鬼”到底是什么,读者可以见仁见智,我个人理解为当前盛行的“唯GDP主义、资本主义思想、自私的人性”。另外,还有“煽动越来越急促了”的乌鸦,分明就是这种思想的鼓吹者,“貌似和那只鬼王的肚子叫声的频率是同步的”。
接下来一段是鲁文中没有而李文中增加的--“一只蛆虫在我脖子上爬着”。“它们不等待鬼王了,它们要先下手了”、“不晓得这是革命,还是叛乱”“我还是一点都不能动,根本没有除去它的能力了”。这一段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知所云,似乎是有所指但有没有充分表达出来。基本的大意我个人理解为这种“贪婪”的代表者们为了争夺利益开始自相残害起来。这里的模糊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如果将“我”理解为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蛆虫就是贪婪的压迫者--官僚、资本家们;但此段也能够被某些人将“革命”说成是“文化大革命”、任何一个“农民起义”;此外还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政变阴谋”,等等。
接下来,鲁文中出现了“一个青蝇”“开口便舐我的鼻尖”,“实在使我烦厌得不堪”。将那些龌龊的小人的丑恶嘴脸讽刺得活灵活现,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对他们的藐视。李文中也出现了一只类似的“青头大苍蝇”。“一瞬间那么多的虫子苍蝇,就是为了吸取我的思想,然后注入它们的思想,我想它们是白费心机的,因为我的思想是源源不断的,它们吸取吧,那些东西的结局不是被撑死就是被累死了。”
接下来鲁文就戏谑的表达了“我”即使在死后也就被人草草的埋了,受到了“六面碰壁外加钉子”的屈辱,索性“此刻还不如静静地静着想。”。这也是在表达一种当时鲁迅对现实的无奈。而李文中的火药味更重,“小鬼的惨叫声,和它的头颅摔在地上的声音”,以及“鬼域怎么会有日光呢?而且还是灼热的,还听得有种声音说-----这不是吃他的地方….”(又是一个神秘的句子,作为一个不了解的读者,无法理解这句是什么意思)。但是李终究没有害怕,因为“正是我存在时的那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使得我的灵魂沉重无比”。
再后面,场景切换,鲁被小伙计叫醒,睁开眼来(还是在“死”的状态下)。小伙计送来了“《公羊传》,嘉靖黑口本”,“给您送来了。您留下他罢。这是……”。死了还看什么“明版”,这让鲁无比厌烦,只得再次闭上眼睛。在李文中, 小伙计换成了“A君”,令“我”讨厌的《公羊传》换成了《论水浒传后五十回》和《大趋势》。这里提到了“我”“前几天我从他那买了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文选》与《论德国古典哲学》”,可以看出是个马克思主义以及哲学爱好者,所以我们对前面搞不清楚的“鬼”大概属于哪个范畴,现在可以有个大概感受了。
最后两段,鲁文写道“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负任何一面的期望。现在又影一般死掉了,连仇敌也不使知道,不肯赠给他们一点惠而不费的欢欣。……”——鲁迅当时的内心是极度彷徨的。但鲁“终于也没有眼泪流下。只看见眼前仿佛有火花一样,我于是坐了起来”。这最后一句点明了这位伟大的左翼战士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
而李文呢,也是很彷徨,“我必须哭了,因为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就死了,人活着的时候灵魂就已经被吞噬了”。但最后李文中“我”的选择并不如鲁迅的积极,而是消极的:“我倒想自戕了,最起码那时我是个死人了,然后我的灵魂再与魑魅魍魉做斗争,我会很欣慰….。”
前面说了那么多,是流水账式的比较。现在说说我的感受和对的建议吧。总体感受还可以有很多进步空间。首先是原创,也就是少用别人的东西;其次是感觉表达的思想不太清楚,到底“鬼”是什么,对“鬼”的揭露还不够,由于没人见过鬼,读者无法产生生动的联想、不好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当然,鲁迅的原文也是很晦涩的;其三是篇幅略长——鲁迅的原文语言更精炼。希望再接再厉,下次能够有更多原创的内容、表达的意思更直白、鲜明。
(2014.8.23美国)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
群号:2251749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