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青”说瞎话不用打草稿
——再评“曹中青”的一篇文章
“曹中青”最近发布了题为《远离极端化 凝聚可贵的网络共识》的文章。关于此文章,本人已经发表文章进行过评论,在这里继续质疑他的一些说法。
在上一篇文章,本人着重质疑他的不加分析不讲原则的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并且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扩大矛盾。在本文,着重从事实层面质疑他对某些人的刻意美化和对一些矛盾的刻意掩盖。
首先,应该肯定,在当下,寻找共识,凝聚社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础。“曹中青”虽然作为自由派公知,但是有时候也说了些比较客观中肯的公道话。说实在的,如果网络舆论场的越来越对立化和极端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的话,将对社会损害很大。本人作为被某些人称为的所谓“M左”,一直在致力于与观点不同的那方面的人寻求共识,因此,对“曹中青”在这方面的努力也表示赞赏。
不过,作为“曹中青”这一篇和稀泥的文章中,不但没有真正指出问题的根源,而且还罔顾事实,掩盖矛盾。这么一来,即使他有寻找共识的动机,也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他引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总结去年的网络舆情的话,说明“‘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 并且称“去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等事件中,舆论高度一致。”这些与事实大相径庭。
首先拿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事件说起吧,尽人皆知的事实是,已经习惯于惟美国和西方马首是瞻的某些人对如此丧尽天良的无差别屠杀一开始就是一边倒的主张什么“不要以暴制暴”,“政府应该考虑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等等,还发表了很多同情恐怖分子的话,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后美国国务院居然一反常态,对此次恐怖事件表示谴责,把这些“挺恐”的公知赤裸裸地晾在台上,让他们好不尴尬。这就是所谓的“舆论高度一致”?
对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杂音的确没有在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事件上那么多,但是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某些人的“转移矛盾”论,“煽动民族主义”论,“敌视民主国家”论,甚至与安倍的想法完全一致的各种奇谈怪论都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舆论高度一致”?
而分歧最明显的是对于党中央强力反腐败的态度。党中央此举是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的,但是仍然在某些人那里遇到了很大阻力。
下面的事情也是很多人知道的:
曾经对所谓“双轨制”立下汗马功劳,并且提出“吐口水理论”、“冰棍论”、“腐败次优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张某迎,他吓唬高层:“当前中国反腐败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措施过于强硬,轻则政府官员可能会消极怠工,使政府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重则导致政府官员造反。”
茅某轼曾经说:“贪污5000亿不是大事,我们国家一年被贪污的钱顶多是5000个亿,而全部生产是20万亿,5000亿只占了百分之二点几,所以这么一看,贪污不是一个很大的事。 ”
作为反对强力反腐败的理论,一是李大眼的“运动反腐无用”论,二是张某迎的“反腐会逼官员造反”论,三是“沦为打击对手工具”论。四是“不如直接宪政”论,五是“反腐败对百姓没用”论。还有人民日报批驳的反腐“过头论”、反腐“自黑论”、反腐“无用论”。所有这些,基本上来自某些人。
在某个某种人扎堆的网站,当本人以《强力反腐败得罪了谁》为题发帖子开展讨论的时候,一批人集中围攻我。
下面是他们的“高论”:
“反腐对巩固历朝历代统治都是灵丹妙药,妙就妙在谁也不能说他错了,只是今天中国有些人看到了,并且就敢于说出来了,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越走离政改越远。”
“反腐败会葬送宪政民主的前途。”
“强力反腐只不过是拖延宪政改革的一个借口而已 这只不过是一种政治伎俩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是拖延时间不愿改革。”
“目前的反腐,无论其目的和手法都会降低实现宪政的机会。”
“反腐败本身有巩固旧制度的功效。”
“力量都集中在反腐败,旧制度就可以永续地存在下去。”
“反腐败属于铁腕挽救旧制度。”
“腐败到全民愤恨的阀值,旧制度就只能倒!中国人过于懦弱,容忍性过大,这个阀值就很高。只有腐败到人人愤恨的地步,才能激起民间力量来。”
与这种反对反腐败的逆流遥相呼应的是,英国的《金融时报》对中国的反腐败指手画脚:他们认为,中国的反腐败如果不按照他们定下的方向走,再深入下去,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向独裁,一是刮起“文革遗风”。
上述种种难道就是所谓的“舆论高度一致”?
当然,这并不是不允许别人犯错误以后改正错误,但是某些人认识到这些观点的错误了吗?在这种错误思潮没有受到批评纠正的情况下,“曹中青”的和稀泥的各打五十大板能有效果吗?
总而言之,“曹中青”能够提出寻找共识,凝聚社会的问题,还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但是同时,他这种罔顾事实说瞎话的做法却会让他的话产生的效果与寻找共识的动机相去甚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