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lxgclyz
·
2011-10-30
·
来源:
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笔记之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中,笔者于上文(《笔记之一》)着重就“文化自觉”问题指出,这种“自觉”是基于人类社会文化取向上的自我觉醒,即用“普渡众生”的“善”文化PK“弱肉强食”的“恶”文化;并强调,这是从“形上”文化层面而言的。本文主要就“文化自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依然是就“形上”文化层面来说的。
在“形上”文化层面上,如果说,“文化自觉”讲的是我们对社会文化取向的选择,那么,“文化自信”说的则是,我们对自身社会文化取向价值上的认可与肯定。当然,这种认可与肯定,既不是指我们有多少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多少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并从中找到“神马”值得骄傲的东东,也不是来自中、西文化余长尔短的比较中发掘出什么引以为豪的地方。因为,停留在“形下”层面的所谓“自信”,只能是一种自醉,一种盲信,甚至是一种阿Q 。具体讲,我们的认可与肯定,即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对“普渡众生”“善”文化的坚信与执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最值得我们自信的,在百家诸子的比较中,非老子的“大道文化”莫属。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的“道”论让人类思想超越有限时空,在无极的宇宙中找到了自己恰当的定位,从而有力地扼住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狂傲;尤其是他的“和”说,告诉我们“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让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与心”关系中知道了“和”的正确取向: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人与人的和睦共处;人的身与心的和生共安。正是老子这一“形上”的大道文化,才让我们“普渡众生”的“善”文化有了坚实的根基,让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有了最充要的终极依据。
作为中华文化大河之源的老子大道文化,决定了在漫漫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其主道流淌着的总是“善”水。从古已有之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到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无不证明了中华文化在老子大道文化的血脉中一脉相承。无怪乎,联合国大厦还为此镌刻了表达中华文化的一句名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呢!?
最近(10月23日至25日)来自全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500多名道教人士、学者汇聚在道教福地南岳衡山,围绕“尊道贵德,和谐共生”的主题开坛论道。会议发布的《南岳宣言》,形成了“内静人心,反观自我,外顺自然,善应万物,损有余而补不足,行谦让而止纷争。力促天人之和谐,共致世界之和平。”的共识,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肯定。笔者虽然并不把老子的大道与道教等同,但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其教义与老子的大道理念基本一致,在传承与弘扬中华大道文化中,道教不失为一个上佳的渠道与载体。这次国际论坛在我国召开无疑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良机,更是让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又一个理由。(待续)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