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田辰山:阐发“一多不分”理念,建立文化基因共识

田辰山 · 2017-03-05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所谓优秀文化传承,就是传承以“一多不分”哲学作为文化最基本的基因的、生生不已、传承不已的宇宙观、认知观、思维方式、珍重取向以及作为它的载体的语言话语叙事。对于生生不已、浑然一体的文化,一以贯之的“一多不分”经脉,遍布通行、纵横交错、沟通内外。

 

阐发“一多不分”理念,建立文化基因共识

——读“两办国学传承十八条”有感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中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言“两办国学传承十八条”),中国的文化自信跃然纸上,令人浮想联翩,借此机会,结合文件精神,从比较哲学文化角度,谈一谈体会。

 

文化巨龙要腾飞

 

文件第一部分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列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阐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包括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七大重点任务;第四部分讲明为实施这一伟大工程将提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护、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和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四个方面的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以中央文件形式专论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是第一次。十八条意见,纲举目张:让优秀传统的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在字里行间,仿佛浮现一条中国文化巨龙,跃跃待飞。作为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学者,此时此刻联想到自己可做的工作:如果从比较哲学视野,对文件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概念做一个阐发,应该很有意义。因为文件“描画”栩栩如生的文化巨龙,“基因”是一个“点睛”。

 

“一多不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概念很是关键,因为它是文化的原由,没有“基因”,就不会有文化。这一原由回答着“什么是文化”,“文化怎样而来”,“文化是怎样回事”,“文化一切现象共享的基因,该是怎样表述”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还有,文化是民族血脉,它的根本基因是什么?文化是人民精神家园,根本道理又是什么?文化自觉,究竟要自觉什么?文化自信,究竟要自信什么?什么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基因”?什么才称得上“文化软实力”?什么才是中华优秀文化中沉淀的最深沉精神追求?是什么样基因使文化成了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什么原因使文化可比为沃土?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的智慧?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的优秀、伟大?什么样基因让文化被称为“仁”?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必然值得传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皆是对“什么是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发问的。这里可以说,从比较哲学角度,“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或曰文化的原由),只是:“一多不分”的哲学;文化因为“一多不分”哲学而优秀。

 

2)“一多不分”

 

什么是“一多不分”?“一”说的是“道”一以贯之;“道”是宇宙、天地、万物的内在联系、相系不分。一切事物因相系不分而浑然而一;“一”是整体性、一体性、天人合一,也即朱熹所谓“统体一太极”。唐君毅指出《易经系词》曰“天下一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宋明儒言“万书一本之理”;明吕新吾谓“一只在万中走”等,皆是“一”的意味。“多”是说万物的多样状、差别状、多变状,也是事物万状相连的关系。“不分”是二事物的不二、不分、不分立,是讲事物延续不断、缺一不可及互为必然条件,正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比喻。

 

“一多不分”哲学,是讲1)把自然宇宙万物作为相连互系认识,所谓一多不分2)以“一多不分”为认知方法;3)为思维方式;4)以宇宙、人类“一多不分”为至上珍重之意义价值;5)作为以上四项“一多不分”哲学范畴载体的“一多不分”语言、字词语汇、话语叙事的结构。文化,则是以此“一多不分”哲学为内核(或曰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延伸扩展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互动,构成人类经验生活的社会的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活动与行为。要理解,我们身边任何的文化现象本是体现一多不分这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的外延;反之,凡与一多不分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相左现象,应该视为是文化出了问题。

 

文化是人“一多不分”(或曰与他人、他物相连互系)的活法;只有人“一多不分”的活法,才是文化,才是“优秀文化”。人之所以叫做人,是因为有“一多不分”文化。只有人才有文化。文化就是活法(人的想法、做法与说法)为“一多不分”哲学的。以“一多不分”观而言,活,常说生存、活着、生活,是活什么?是活关系的!因此文化,是人的乐群行为,是人与人一起接触、做事、交流的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形式与现象。文化有大有小,但是人的所有林林总总、大大小小文化现象都有一条线(也称“文”)贯穿;“文”即是互系不分、万中行走的“一”,延伸至特殊具体的文化行为、形式与现象去,是“化”。所谓优秀文化传承,就是传承以“一多不分”哲学作为文化最基本的基因的、生生不已、传承不已的宇宙观、认知观、思维方式、珍重取向以及作为它的载体的语言话语叙事。对于生生不已、浑然一体的文化,一以贯之的“一多不分”经脉,遍布通行、纵横交错、沟通内外。

 

2)一阴一阳:“一多二元”与“一多不分”

 

比较哲学启示,人类认知“一多不分”走了两种途径:一个通过《易经系词》所说“观”的遂感而通;另一是假设。因而人类有了两种基本哲学,两种文化来历:一是《易经》的从经验而来,二是如印欧思想的从虚构而来。从“观”的“遂感而通”认知法,形成了“一多不分”哲学;以假设知识论派生“一多二元”传统。“一多二元”的“一”,是对宇宙假设虚构一个单极性、超然性、外在性、绝对性、终极性、极端性、永恒性、静止不变等等;它的“多”是虚构假设的单子个体性、孤立性、无关联性、不相通性、分散性、同质性等等;“二元”是虚构单子个体分离性、分立性、二分性、对立性、冲突性等等。之于“一多不分”,“一多二元”是假设虚构绝对、孤立静止、偏执一端的“菲洛索菲”(“philosophy”被汉译为“哲学”)。“一多不分”哲学是文化形成最基本的基因,是文化根本源头。由“一多二元”“哲学”派生另种很不相同“卡尔车”(culture被汉译为“文化”)传统,成为另一种人群“人与人”关系生活的“culture”叙事。从比较哲学看,文化呈现一阴一阳,是两种相互渗透的文化语义环境,文化可在对二者比照中获得充分理解,即“一多不分”、“一多二元”两个文化语义环境。中西是文化的阴阳两个方面,是这两个文化语义环境。西方有文化的一阴一阳,中华文化也有一阴一阳。

 

中华民族文化基本意义源自它最基本的“一多不分”基因。文化精华部分是它的高端精髓内核及由它向外延伸而去的各种文化分支与具体活动和行为表现;文化糟粕部分也源于“一多不分”内核,精华与糟粕二者的内在结构本为一致的。只不过文化之有糟粕,问题出在文化分支细节与具体活动及行为表现上出现过犹不及偏向,或曰不恰当、不协调。这是表象层面的,是需要解决认识与把握的问题。精华,即是、或者符合“一多不分”;糟粕,是之于“一多不分”的不恰当或走偏,甚至在具体现象上会偏颇到“一多二元”方面。“一多二元”文化注重“中庸”,警示“过犹不及”,注意扬“一多不分”、抑“一多二元”,认为这很重要。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不是根本的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一以贯之的是“一多不分”这一最根本的文化基因。

 

中国需要提高对当代文化中的传统最基本文化基因认识的觉悟,要广泛开展活动,大力阐发“什么是当代文化的‘一多不分’基因”与“什么是与‘一多不分’文化剥离作用的‘一多二元’异象文化”。不忘本来,是不忘“一多不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不忘世界“一多不分”,不忘“一多不分”才是不与现实脱离哲学、文化及思维;不忘文化含义即是“一多不分”,未来是“一多不分”,“一多二元”没有前途。最基本的“一多不分”文化基因,可谓仁爱、民本、正义、和合、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之核心,因为它们都源自“一多不分”哲学这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一多不分”的文化发散力是无穷的,恰似太阳发出光辉。“核心”之外,不免有“一多二元”反差,如同太阳的光辉照在物件上,本是清澈剔透的,然而正由于光辉的照耀,物件也产生自己阴影。这阴影即好比“一多二元”。所以总的说,“一多不分”是光辉,也不可避免带来“一多二元”;也因此,以“一多不分”之光,对“一多二元”做区分,是必须的。

 

理解“一多不分”基因,才叫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

 

深刻理解“一多不分”这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才叫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应是对“一多不分”观委实的自信。这一自信来自不含糊地理解到“一多不分”观,作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有令人信服的高远、精深、确凿、颠扑不破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五千年历久弥新创建的人类文明,直至今天仍一以贯之的,就是这“一多不分”最基本的哲学基因——以“一多不分”观贯穿的中华民族血脉的独一无二“道”统天地宇宙观、观感遂通认知观、互系通变方法论和天下为公意义观,再加承载这哲学四范畴、一多不分结构的意象互系方块汉字语言体系。是它,得以使中华文化值得全民族为之具有数千年悠久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为之具有强大无比、坚不可摧的凝聚力,为之具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共同思想基础。

 

1)传统与现代:“一多不分”基因一脉相承

 

传统与现代因为“一多不分”基因贯穿而不可隔断,是同一“一多不分”宇宙观、认知观、思维方式、道义取向和“一多不分”语言话语所承载的经脉沿革。有西方人士问,中国总在天翻地覆变化,其中贯穿着一种什么文化延续?可以说,中国古代、近代、现代,革命、建设、改革,无论多少变化,尽管始终变化,尽管天翻地覆大变化,从不是断裂的变化,且变化本身即是延续,承传的一直是“一多不分”基因经脉。“一多不分”是独一无二中国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特点的活法——想法、说法和做法。古来五千年、近代二百年、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后近七十年,前三十年后三十年,都是“一多不分”哲学一脉相承,都是“一多不分”基因文化的滋养,都是“一多不分”基因汉字、汉语、词汇、话语、经典载体的伟大功德。最毋庸置疑的文化自信,莫过于有五千年繁衍不息的文化延续,是最基本无懈可击的事实。它反映“一多不分”文化基因可为天地立心、可致万类协力相参的凝聚力、影响力与创造力。

 

不过,近现代中国也出现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即使今天也不时地喧嚣。为什么会有虚无主义?其实它是最现实表现的文化不自觉和不自信,是搞一个“一多二元”版本的“文化”,是从“一多二元”眼光看待的、讲述的“一多不分”文化;其实是以静止不变空中楼阁概念(一多二元)对人经验的变化生态事物(一多不分)施以粗暴的欲加之“罪”,牵强附会,肆意扭曲;这样,将现在同过去割裂为分立的,非黑即白地以后者否定前者;用这样“一多二元”的偏执,违反历史“一多不分”变化的事实,违反辩证观点地胡批历史,把历史视为孤立现象,臆想、不负责任地随意涂改历史,贴上“历史真面目”的标签。

 

是这样,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取得实际成效,“一多不分”正是这个抓手;原因在于:1)它是文化传承的基因、根本、正经、精髓、内涵;2)“一多不分”正是传承本身,是现代与传统的互系通变,一以贯之;3)它是中国文化最简洁、整体性的高度精深概括;它是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4)“一多不分”对外国、中国人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所以,以“一多不分”基因,重建优秀传统与当今文化共识,是重大历史性举措。文化自信包括基于对“一多不分”阐发话语功力的信心,阐发“一多不分”文化基因,事半功倍,最易于取得实际成效。另外从上述四点也可理解到,以“一多不分”作文化传承抓手,关键是让自己先懂,才会让别人也懂。“一多不分”是优秀文化之根,是智慧,是拿来即可用的,是易于为人理解、认同、接纳,因为它能渗透人心,滋润人心,它本是每一个把自己当作人的人,每日的生存、生活经验。文化传承发展是“一多不分”文化基因的路径上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是新条件下的延续,而决不是被压迫发生断裂,不是变质,不是重起炉灶,不是改旗易帜。

 

2)文化自信:根本是哲学自信、理论自信

 

文化自信,其实根本是哲学自信、理论自信。哲学与理论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此意义上,文化自信首当其冲是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哲学、理论的笃信与信心;它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一致相通而不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样是“一多不分”,“一多不分”人类所有优秀文化、理念的基因。马克思主义的“变化运动、内在联系”的哲学,也是“一多不分”哲学,因而,践行“一多不分”,即是“事实求是”,“求是”就是求“一多不分”内涵的经验社会的正当、恰当,是对经验现实的“求”,而不是求“假设虚构”和“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是“一多不分”哲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多不分”思想理念,社会主义是“一多不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践行;“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则更指“一多不分”,而非“一多二元”。“特色”就是独一无二中国优秀文化以“一多不分”为最基本基因的“正”、“本”、“根”、“道”,“一在万中走”,同时,也以“一多二元”为“反”、“末”、“器”、“术”,为“细枝末节”,为“不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顺理成章的一套哲学和思想理论,如果“特色”效果发生边缘化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社会主义,边缘化中国文化“一多不分”的真正特色,是值得想一想的。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以“一多不分”的基因核心精神对社会文化起主导作用是一致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加强人与人命运与共关系,以共同利益为至上,是敢于向“一多二元”单子个体主义追求私利虚构合法性说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与优秀文化传统《易经》阐发的“一多不分”通变哲学,是同出一辙的经验的,“以人为中心”,而不是唯心主义,不是二元对立,不是个人主义(单子个体主义),且都是智慧地、变化过程地看问题,“一多不分”地看问题,或曰域境化、全面地、整体地、历史地看问题。它是虑及尽可能全面的关联性,决不是“一多二元”假设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是实事求是,而非武断臆想。

 

最可使人们对人类文化具有自信的,是人类智慧的源于“一多不分”的哲学与文化。现代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旗帜,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方法论,是在根本文化基因上,以“一多不分”一脉相承地结合了现代历史条件的新哲学及其话语体系,其中一以贯之的仍是自古传承的将一切事物视为永远变化、永远内在联系、永远无法分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的智慧是呈现为深刻、全面、联系性、整体性、域境化、时空不分、经验积累等等思维方法的。智慧恰恰是克服“一多二元”的孤立静止、非白即黑、单线单向等庸俗思维之时才生发的。“一多不分”哲学恰是提供这样思想方法的,是提供永无穷尽智慧源泉的文化基因。另外需指出,马克思主义及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科学”,不是“一多二元”工具主义性质的“科学”、不是不讲服务于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优秀文化的“科学”,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辩证方法论的科学。“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涵义,是以世界事物“内在联系”做出发点的,二者都是“一多不分”的。世界万物(含人类社会)为“一多不分”,才可能有辩证方法论,才可以做“一分为二”分析。世界不是违反人类经验“一多二元”或“合二为一”。

 

3)文化自信:对人民全心全意地信任

 

文化自信必是“一多不分”观的人与人相系不分、命运与共,也即对人民利益、人民力量的坚信不疑。“一多不分”基因势必导出哲学、文化的人民至上(或以人民为中心)逻辑,因为相系不分与命运与共的人必是非孤立、自主的单子个体人。人人即是大家,天下一大家。有“一多不分”观,才有人民观;“人民”就是互系相通、命运与共的人。“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类的互系相通为核心,为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为尊崇,为珍重,为至善至上。不以人“互系相通”为中心,相当忽略“我”;因为我与人民不可剥离、不可分立,以“不分”为中心,为“无我”,同时更是“大我”,是真正珍重“我”。“重民本”是“一多不分”文化建立在全心全意信任人民之身的“笃信”立场、态度。

 

文化的力量不是流行的工具软实力意义的,而是内在的精神变物质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来自对这种文化潜能力量的深刻理解。这潜能力量,是“一多不分”世界观、认知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其它的载体的语言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本身生生不已的不可估量潜力。“一多不分”是对经验生活中体现的内在潜能的哲学概括。因为它不是虚构假想,不讲个人主义,不根据绝对空洞概念,而是基于实打实的人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所给予人的感同身受,它讲人与人的可亲关系,讲共同命运、互相依靠,所以“一多不分”是近在咫尺、可信、可接受、可唤起共鸣、可互相感同身受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文化,是最可亲、可信的力量。

 

4)文化自信:“一多不分”美德的自豪

 

作为最直观感受,人们也能由“道”、仁爱、大同、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数不清流行观念和道理,产生出文化自信;而这些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文化,无一不是内涵“一多不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一说即通:“一多不分”哲学含义是内在联系,内在联系因为变通天地宇宙万物而称为“道”;“道”因为喻意恰当、中和的“一多不分”联系而称“仁”;源于“仁”而“亲”,“亲”而“情”发,情而有“爱”,或曰“仁爱”;如无“一多不分”之联系,则全无这些词汇。文化思想之精华,因“一多不分”而出;对“一多不分”的义举(或价值)取向,是珍重仁和关系、珍重关系互相性和特殊恰当性;对此意识到了,懂得了,会做了,即是“得道”了,也即“道德”了;做得切入微末、高上深远,则谓“美德”。所以,文化的道德精髓是“一多不分”,是有自己于道中之意识,有何为道开悟,于是乎“人能弘道”:循道而思,顺道而行:以天下万物浑然一体、相系不分为理为念,身体力行。

 

信服“一多不分”文化基因可以造就“美”。文以载道,于各种审美艺术,是为载“一多不分”之妙;凡艺术之美,皆是蕴意“一多不分”,而成美感。美,是和合惬意之相系不分,为“一多不分”呈现之和而不同的令人稳重、矜持与愉悦之态。相反,则“丑”,是为“一多二元”乱像——失常性之绝对、孤立静止、偏执、对立冲突、不协和。另外,文化自信还在于一绝对不可缺少的原因,即:有“一多不分”,才有是,才有“正”与“义”,才判断非。“一多不分”之谓“是”,意为适宜、时中、恰到好处等,不是简单绝对;非是“一多不分”谓“非”,也即过犹不及。“一多不分”之意下视万物透彻,正可谓“大道至简”;“简”则“明”,“明”则“直”而不隐晦曲折。因此,以“一多不分”,“是非曲直”可分。“士不可不弘毅”,这“毅”,是执着、坚韧不移,源自天地“一多不分”之正气。做人必要养浩然正气,立“仁”、“义”之志,遂见伸张,行“见义勇为”之举,是为美德。

 

深刻阐发“一多不分”,加大重建文化基因共识力度,是促进文化自觉,迅速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一多不分”文化基因观,将驱散当今对文化的严重的困惑纠结雾霾,为真正文化自觉、自信,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展现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切实需要认真宣讲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面对社会各界,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一多不分”宇宙观、遂感而通认知观、互系通变思维法、道义取向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其经验实际根基,强调它指引的是一条自然之路,贵生之路,兴旺之路,一条人人精神境界升华之下随心所欲的心性自由之路。

 

讲清“一多不分”,才是讲好中国故事

 

为文化巨龙腾飞,需重建文化基因共识,必须能阐释好自古渗透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多不分”精神、高端、统领、核心、精髓、内涵、根本、基因。讲好文化故事,势必得有清晰哲学基因经脉。握住文化的基因抓手,才可开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无论文化有多么纵横交错,也可讲得一通百通,无论文化怎样众说纷纭,也是百说百顺,终归于一是。让以“一多不分”文化基因叙述的故事所内涵的美好思想意识,渗透、滋润一切人心,需坚持由“一多不分”优秀文化主导社会,需有以“一多不分”文化基因为基点的拨乱反正,理直气壮针对形形色色蛊惑人心的“一多二元”失当话语开展“一多不分”基因话语的梳理及辩驳。西方人是可完全听得懂“一多不分”话语讲述的“一多不分”中国故事的;当然,首先中国人听“一多不分”话语的“一多不分”故事,可引导对自己优秀文化,意识到有再发现、再阐发必要,树立对“一多不分”基因文化自觉、自信与坚定不移继承的决心。从“一多不分”的最基本文化基因出发,可完成美好文化的叙事,能讲出脍炙人口故事,可加快建设一个言简意赅、淋漓透彻、效果极佳的讲述中国故事话语体系。

1)必须讲清楚“中国文化”这一最核心思想理念

 

讲好中国故事话语体系首先要解决阐发“什么是中国文化”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系列核心思想理念中最核心的一个。如果对“什么是中华文化”讲不清楚,那么,就更讲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故事”,也就更根本没可能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核心思想理念通过阐发“一多不分”的最基本文化基因一旦讲清楚了,其他文化理念话语难题也将迎刃而解,会在“一多不分”涵义的延伸之上,讲清楚数千年历史对它的众多话语阐发而生成的许多重要观念、语汇以及经典术语。如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一系列核心理念,无一不是在讲清楚,它们一概是“一多不分”根本文化基因延伸的内涵,它们自己含义才被再被发现、再阐释的。

 

为什么要“讲仁爱”,是因为一切人都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的,所以必须要人人互相恰当对待(仁),心怀真情(爱);你对别人不讲“仁爱”,其实是对自己不“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讲仁爱”。为什么要“重民本”,也是因为一切人“一多不分”命运相连,以众多自己情景之内人们为重(修齐治平),他们命运好坏,也是与你性命攸关的,你如此明白,才是真正理解自己活的意义。为什么“守诚信”,是因为一切人都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你不对别人心怀忠实之意,反诸于己,恰是自己对自己不怀忠实。为什么“崇正义”,是因为一切人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你不在乎人与人要恰当互待(正)、对世事抱正当态度、采取正当行为(义),会落得断绝一切人缘,没人理、被孤立、成为孤家寡人而可卑地失去正当人生活。为什么“尚和合”,是原因一切人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你须要呵护、积极地把培养与他人恰当和谐关系看的很重,这才算怀有完善、道义价值的人生宿求,否则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行尸走肉生命。

 

为什么“求大同”,是因为一切人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天下不能不太平;如果不太平甚至战乱连连,那么包括我和我家庭在内所有人,则皆不免生灵涂炭命运。求天下太平,人人各得其所,幼有所依,老有所养,我必得善待别人、谨慎处世,以天下太平为此生、以至为子孙后代期待(求大同)。让“一多不分”文化深入人心、滋润人心,恰是使每一人类都有深切感同身受;人类自己、人类与宇宙万物“一多不分”,互系相通,为命运共同体。人要把这作为正经认识,在正经认知与践行中,感同大仁大义,身受同此凉热。

 

“一多不分”能说通所有中国文化理念,凡中国故事无一不在它的语义环境生成;因为它是宇宙论,文化理念是宇宙论的语义环境衍生的,所以是在这个含义上讲“一多不分”是中国文化基因;凡中国故事都是“一多不分”故事,用“一多不分”话语讲。所以讲出故事的“一多不分”才是讲得有效的中国故事。不仅如此,人类文化现象无论如何弘大、庞杂,都可在相对于“一多不分”的文化语义环境获得恰到好处的阐发;人类认识自己,对宇宙做透彻的洞察——都是“一多不分”,活的变化与过程,人类经验的感而遂通。而“一多二元”的文化语义,则是虚构假设,静止的空中楼阁的。

 

2)“一多不分”:重大基本文化问题答案

 

我们在比较哲学角度,得出“一多不分”是“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它是“文化”的原由;也即,没有“一多不分”宇宙论,就不会出现“一多不分”蕴意的两个汉字“文化”。,“一多不分”的基因原由,回答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多不分”的宇宙认识、认识宇宙、按宇宙认识的思维、按宇宙认识的何为最大、最重要以及按宇宙认识生成的汉语语言。文化作为人类的活法,人类的想法、说法、做法,都是“一多不分”的。所以文化是指:认识——宇宙是一多不分的,认识方法论——“一多不分”的,人的思维——“一多不分”的,最大的天事、人事——是“一多不分”,人的语言——一多不分的。

 

“文化怎样而来”:宇宙论是观察总结的,文化是宇宙论一以贯之反映于人的活法:人类生存想法、做法与说法,是扎根于经验的。“文化是怎么回事”:是作为人类认识的、天地人相系不分、生生不已状态,是人类生存生活方法。“文化一切现象共享的基因,该是怎样表述”:为“一多不分”的相系相通。文化是民族血脉,根本基因是什么:是“一多不分”联系性。文化是人民精神家园,根本道理又是什么:人对天地、人与人、人与祖上、人与后代的“一多不分”感同身受为人的精神所在、为归宿。文化自觉,究竟要自觉什么:对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自觉,自觉的是“一多不分”。文化自信,究竟要自信什么:对“一多不分”自信。什么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基因”:“一多不分”。什么才称得上“文化软实力”:“一多不分”,对“一多二元”的强势。什么才是中华优秀文化中沉淀的最深沉精神追求:实现“一多不分”,达到“天人合一”和“与天地万物共舞”。什么基因使文化成了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多不分”。什么原因使文化可比为沃土:“一多不分”使万物生生不已传承延续。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的智慧:“一多不分”是知晓与笃行的无穷尽智慧。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的优秀、伟大:“一多不分”基因的文化为优秀、伟大,因为它与宇宙同大、同美。什么样基因让文化被成为“仁”:唯天事人事之“一多不分”、同归与共是为“仁”本源,生发“仁”文化。什么样基因造成文化必然值得传承:唯有“一多不分”基因文化才势必值得我们传承发展。

 

3)阐发各种实用话语的“一多不分”文化精髓

 

    无论古今中外,凡来于“一多不分”根据、名正言顺逻辑叙事,方可称“文化”这两个汉字蕴意的中国故事。下面以提取两办文件所用一些话语理念,对其“一多不分”文化精髓基因根据及理路逻辑施以简要阐发,以为示例。

 

“敬业乐群”:没有比“一多不分”可更简明清晰解释这一道德含义。敬,是视其为重的态度;出于“一多不分”之心,人才会有对待“业”的“敬”态度。“业”即正经事,而正经事自然是“一多不分”之属。做事的本身以及事情完成所达目,皆是“一多不分”,利于人与人、人与物的相系相通、和合相继。以“一多不分”之心、之态度做“一多不分”之正经之事,是谓敬业。“敬业”与“乐群”是分不开、是人的“一多不分”群感性本能享受。群感性是人性的重要方面,也即人生来即有以与他人结为伙伴、感同身受之心理情感要求,乐于与他人多人同在、同作,以群为己的“一多不分”性。

 

“扶正扬善”:“正”即是向“一多不分”之潜力;“善”是“一多不分”的努力成就。“正”是你做事情各方面都恰当到位,无过犹不及;你有这个心智与能力,就是“善”。你有“一多不分”之心,有“一多不分”之能力,你做出“一多不分”恰当到位状态的事情,这是“善”。扶、扬好理解,就是力所能及促成“正”、“善”之举。

 

“孝老爱亲”:也即“仁之本”。上面解释了“讲仁爱”,它的文化精髓是一切人都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必须是人人互相恰当对待(仁)。这不是世外超然力量给人定下的法,不过是从每个人最身边最为感同身受的血脉家庭“一多不分”关系为缘起,“仁”就有了最可经验确凿来源。什么是自己与长辈、亲人关系正当恰宜的对待?简单、自然、切实的正当、恰宜,无非是“恭顺”(孝)与血肉相连之爱。有这种“一多不分”之关系,就有缘起,就有心,就有情,就有情出自然、由己而出的“孝”和“爱”。

 

“自强不息”:讲的是君子,君子就是有“一多不分”情怀与追求之人。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切想一生做好人的人。他要做好人,不是做一天,而是做一生,所以他必须有持之以恒之心、之志、之践行。“自强不息”,前面说的是“天行健”,说自然天地都是“一多不分”、生生不已运行的,从无懈怠,所以人与天地相参合一,也就与天行健运作之态协同。所以“自强不息”是以“一多不分”为精髓的。

 

“扶危济困”:看到这四字,必须想到深层精髓是人与人都是“一多不分”、命运相连,所以命运不分,则扶他人、济他人,就是扶自己、济自己;失即是得,得即是失,做人必须能意识到这是事实。看不深的人,不认为这是事实,只有阅历丰富,人生历久的人才理解、意识,这是确凿的事实。所以,人是要有先生之人教导的,不是生而知之。

 

“向上向善”:就是像水,水是“一多不分”;水用刀是切不开,分不开的;所以“上善若水”,“上”和“善”都是水,水因走下而“上”,走下而上为最能,最善,皆是“一多不分”之理。水性为道行,道若水,道与水无不是“一多不分”;“一多不分”为不超绝,无单子个体,总是变化、无一定之规。

 

“文化法治环境建设”:应是一个“一多不分”的人为中心环境建设。“法治”不是超越外在之法,而是一切人“一多不分”、命运与共、互系相通基点的是非曲直之辩。这里的e“法治”切不可误读为西方现代社会所奉行那种单子个体主义的“一多二元”外在神性特色的“法治”。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多不分”本身即是以创新为精髓内涵的,没有创造性、创新性,就不是“一多不分”。但是创造性、创新性,意义不可停留在描述性笼统意义上,创造性、创新性的深层哲学理念精神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创造与创新的内在性是一以贯之,不是离经叛道,而是“人能弘道”,是“道”意义上的与时俱进,是根据时空变化新条件而作适应,不是改弦更张。

 

“创新”:来自“一多不分”,是对“一多不分”延续,不是创出一个“一多二元”东西。“创新”:是根据新状态之于过去的变化,做问题意识的变化;它还是以“一多不分”阐发问题,只不过阐发对象是今天问题,阐发出道理,阐发出逻辑,阐发出今天如何作“一多不分”之举的新办法来。

 

“不复古拘泥”:是不搞“形而上学”,不绝对、不静止不变看问题、不搞“一多二元”;“不复古拘泥”本身恰恰源自“一多不分”哲学,发自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从变化中的形势出发,根据时空环境情势新条件,以辩证法智慧,解决新问题。

 

“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是讲好、传播好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一多不分”文化基因,所以是讲好“一多不分”,传播“一多不分”的声音,是用自己“一多不分”的话,讲自己的“一多不分”故事。讲“一多不分”才是讲“美”的东西,中国形象因为“一多不分”而美。不可把“一多二元”当成美,中国现在有不少“一多二元”,要讲中国会怎么用“一多不分”克服它,让一些不美回归,转化为美;用“一多不分”转化“一多二元”现象。

 

“互鉴交流”:是区分优秀文化的“一多不分”文化基因同“一多二元”对它的扭曲。区分才是“鉴”,“鉴”是仔细看清,所以文化互鉴不可太笼统,要确切仔细发现是多少、多大的“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之别。面对“一多不分”,自然与它融合,面对“一多二元”,须谨慎取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统统是顺和“一多不分”,“今”是“一多不分”,“中”也是“一多不分”。“古为今用”因循时空条件转化,能转化则必是“一多不分”,不能转化、“不合时宜”的,必已过时,已成为“一多二元”。“洋为中用”也是因循时空条件转化,“洋”为“一多二元”则谨慎而用,为“一多不分”则自然可用。时空条件转化,虽是“一多不分”也需“中国化”,在“用”上与中国时空结合而用。

 

“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必须、首先考虑是借鉴和吸收外来“一多不分”文化。强调“以我为主”:是强调以“一多不分”为主,因为“我”(中国)是“一多不分”;是“一多不分”为主,是“中体西用”,这是成功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是以“一多不分”的“道”,谨慎地利用可利用的“一多二元”“术”、“器”、手段、工具,是以大局利益为先决条件的变通,而不是盲目地为利用“新”手段而改变“一多不分”大局,为器改道,为术改道。“不盲目排外”:是在分清“一多二元”与“一多不分”文化基础之上的对外来文化的洋为中用;决不是本末颠倒的“西体中用”或全盘西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必须很明确,“本来”、“外来和“未来”都是“一多不分”文化基因意义的道路与前途。“一多不分”是我们的“本来”,是要吸收的“外来”,是要朝向的“未来”。“一多不分”基因的文化才是自然宇宙与人类生生不已的现实,才是生气勃勃的真正状态。“积极参与世界对话交流”:是阐发“一多二元”与“一多不分”差别的对话交流,是珍视与坚决维护与人类命运攸关的自然生态。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中国经济的四个周期和凯恩斯主义的结局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