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林小芳译
2008年10月23日,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现身于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首次承认其任期内的监管失败:“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震惊。一直以来,我们那些人注重的是信贷机构的自身利益,以保护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股东权益。”1虽然格林斯潘拒绝为当前的美国经济危机承担责任,但他承认,“他关于解除管制的理念已经动摇。”这是格林斯潘在立场上的一次彻底转变。作为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政策的鼓吹者,格林斯潘拥护全球化、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并“成功地阻止对衍生品的严格管制”。在其最近一次出席国会委员会时,格林斯潘先生现在谦恭地承认,解除管制的“整个理性大厦”在2007年夏天就已经崩溃。
而正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积极促成了衍生品交易和解除管制的整个理性大厦。当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陷于货币危机时,弗里德曼试图通过卖空英镑,从中获取个人利益。他的计划落空了。芝加哥的银行业主拒绝了他关于做空英镑的提议,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对个人来说太过投机。弗里德曼写信给《华尔街日报》,表达了他的抱怨。该文引起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席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的注意,他希望扩大期货交易的范围,当时的期货交易品种主要是农产品项目。
1971年,在弗里德曼的建议下,尼克松总统放弃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同时,梅拉梅德以总价7500美元的酬劳,请弗里德曼撰写一篇关于货币期货市场必要性的文章。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期货交易的研究论文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圣杯”。梅拉梅德为此得意洋洋,因为弗里德曼的11页研究论文为该交易所提供了“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其金融期货上层建筑。”2
到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创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新时代。凭借其与美国财政部长乔治·舒尔茨(GeorgeShultz)的关系,米尔顿·弗里德曼很快获准,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货币期权交易。弗里德曼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在西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美国,他的经济理论得到金融利益集团的狂热拥护。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便在当时,事实上有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他的自由放任经济理论。2
梅拉梅德手持弗里德曼的论文,拜访了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努力说服政府官员和金融界的关键人物接受衍生品交易的优点。梅拉梅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全球的经济学精英接受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理论,并将弗里德曼的思想视为福音。2
到1975年,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一个电话之后,艾伦·格林斯潘和财政部长威廉·西蒙(WilliamSimon)分别赞同和批准了新的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交易。从而,弗里德曼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急剧增长,在2005年第四季度,总交易量达344万亿美元。结果,美国经济变为赌场经济,金融衍生品成为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杠杆的使用,衍生品围绕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使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在衍生品交易中,全球的金融机构遭受了巨额损失,以至于破产。英国巴林银行、日本住友商社、中国中信泰富公司、法国兴业银行、美国不落之花咨询公司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众多信誉良好的公司,在衍生品市场中都损失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实际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几乎拖跨了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在该公司解体十年后,美国如今面临美国国际集团的濒临破产。美国国际集团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是衍生品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至2007年11月25日,它发行了5000多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美国国际集团在60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衍生品市场上扮演核心角色,随着该集团的走向崩溃,美国金融体系将面临极度的危难。于是,华盛顿的主要经济决策者——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放弃了弗里德曼倡导自由市场原则的新自由主义哲学,抵制政府干预的“道德风险”,提出将一个工商企业国有化的一揽子救援计划。
对保尔森和伯南克来说不幸的是,救援美国国际集团未能恢复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则进一步加深了华尔街的恐慌和混乱。由于雷曼公司是一个具有巨大杠杆作用的重要机构,最大的担心就是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的交易对手风险。在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看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启动了世界金融体系的瓦解,迫使北美、英国、欧洲、澳大利亚和现在的亚洲部分地区采取措施,救助其银行。”4
雷曼信用违约掉期的清算揭露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阴暗面,债权人每1美元仅能回收9美分。从而,所有财务报表的信誉受到了质疑,信用违约发行人将不得不偿付4000亿美元合约的91%。4不幸的是,因投资雷曼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清单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它们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银行,中国的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日本的三菱银行。4
据报道,由于雷曼公司的破产,“一个由10家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组成的国际财团宣布了一系列计划,提供700亿美元,以有助于消除信贷紧缩”。雷曼兄弟公司信用违约掉期的曝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2008年9月17日的流动性冻结,当时,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向银行系统注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因此,人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衍生品交易的产物。而衍生品交易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支持者促成的,其支持者包括艾伦·格林斯潘先生、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现任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等主要经济决策者,保尔森在担任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期间,曾积极参与衍生品交易。6
衍生品是一个具有高度投机性的行业,其价值达数万亿美元,它的崩溃足以摧毁整个美国金融体系。一旦发行者无法履行其义务,就如美国国际集团的例子,衍生品就无法消除交易对手的风险。由于存在无法预期的巨额损失,衍生品肯定不适合小型投资者和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另一个可怕的后果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一场经济危机。而且,“衍生品对经济体中的债务具有巨大的杠杆作用,使基础的实体经济更加难以清偿债务负担,使实体经济丧失活力,从而会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5
不幸的是,弗里德曼关于新自由主义和衍生品交易的经济理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导致了全球金融瓦解,在冰岛这个小岛国最为严重。
1984年,弗里德曼去了冰岛,参与了电视辩论,为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声辩:有限的政府干预、解除管制、私有化、自由市场、低税收、自由贸易和灵活汇率。在超过17年的时间里,冰岛的右翼政府一直受到弗里德曼的经济政策的激励。结果,在冰岛,银行私有化并被解除管制,中央银行独立,公司税由50%削减为18%。冰岛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的典范,并因金融部门的改革而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共同称赞。2007年,冰岛获得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最高分。6
令人震惊的是,2008年10月,冰岛成为全球金融瓦解的第一个牺牲品,该国当时濒临破产。冰岛的人均外债达20万美元,已经不具备偿还能力,该国的货币贬值一半,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变得没有价值可言。货币和银行系统的崩溃也危及粮食和其它必需品的进口。冰岛政府的应对是,将三大主要银行收归国有,关闭该国的证券交易所。冰岛成为了一个无人信任的国家。7
“冰岛的经济崩溃不是由次贷危机,也不是由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华尔街阴谋所造成的。相反,其根源在于弗里德曼所倡导的同样经济政策被独立地应用于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国家。”7
讽刺性的是,正是弗里德曼倡导的私有化和解除管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个国家的金融崩溃。2000年,冰岛完成了其银行业的私有化。为了追求高利润和扩大营业额,冰岛银行家依靠大规模的外国借款为其运作融资。至2006年,三大主要银行的总资产增至1500亿美元,相当于冰岛国内生产总值的8倍。不出所料,当国际资金耗光时,冰岛的银行崩溃了。8
从而,冰岛的经历完全暴露了弗里德曼所倡导的经济政策的谬误。2008年10月24日,收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1亿美元贷款之后,冰岛的中央银行将其利率提高至18%。冰岛人民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如既往地以各种苛刻的条件,强行要求这个处于绝境的国家实施经济紧缩计划。10
在美国,2008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它首先以次贷危机的形式出现,进而转变为华盛顿的流动性危机,当时美联储注入数千亿美元资金,试图拯救美国银行业和保险公司。不幸的是,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之流的华盛顿主要经济决策者大失所望的是,降低贴现率和增加流动性都未能解决问题。在贝尔斯登公司瓦解、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和美国国际集团国有化之后,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很显然,这场危机并不仅仅是流动性危机,甚至不是清偿力不足危机,归根结底来说,是一场衍生品危机。
从根本上说,这场危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危机,弗里德曼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正是根据弗里德曼的建议,尼克松总统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协议。随之而来的是史无前例的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这是因为历届美国政府,从尼克松到小布什,既对保持预算平衡不感兴趣,又不关心贸易赤字。美国人以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为代价挥霍性地消费,这已经成为当今的秩序。当里根总统实施了不利于劳动者、却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部门的新自由主义税收政策之后,美国的债务形势和预算赤字进一步恶化。结果,美国经济变为赌场经济,债务呈爆发式增长,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这一切归因于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
由于弗里德曼是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影响遍布全球各地——从冰岛这个小岛国到中国这个人口最大国,这并不令人奇怪。悲哀的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不论是华盛顿的经济决策者,还是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不承认这种政策已经破产。
注释:
1. Andrews, E. L.: “Greenspan Concedes Error on Regulation”,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3, 2008.
2. Melamed, Leo: “If It’s Good Enough for Milton”, leomelamed.com, January 29, 2007.
3. Wikipedia: “Derivative (Finance)” .
4. Evans-Pritchard, Ambrose: “Fears of Lehman’s CDS derivatives haunt markets”, The Telegraph, October 17.
5. Opera.Com: “President Bush’s Derivative Bailout Plan Enslaves America and the World unto Debt”, Opera.com, September 28, 2008
6. Prins, Nomi: Other People’s Money, The New Press, 2004, P. 8.
7. Sanger, T.: “Iceland’s Economic Meltdown Is a Big Flashing Warning Sign”, AlterNet.Com, October 21, 2008.
8. Mandel, M: “Iceland goes bankrupt”, Businessweek.com, October 10, 2008.
9. Pfanner, Eric: “Iceland, in Financial Collapse, Is Likely to Need IMF Help”, New York Times, October 9, 2008.
10. Associated Press: “IMF Loan to Iceland Moves Ahead”,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4, 200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