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上周在呱呱视频做讲座,题目是关于通胀预期问题。贫道说了个观点,认为中国不会出现严重、持续的通货膨胀。今天看到胡星斗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进入了长期的高通胀时期”。理由是中国超发了数十亿人民币,M2超出GDP数倍,因此将出现严重通胀。
当然,胡星斗先生引用的中国货币总量80万亿的数字没有出处,是自己想出来的。但是,中国很长一个时期货币发行总量远超过GDP却是存在的。下面是这2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年鉴没有1990年数字):
//////货币供应///GDP///////货比G
1990:15293// 18668///// 0.819
1992:25402// 26924///// 0.933
1994:46924// 48198///// 0.974
1996:76095// 71177//// 1.069
1998:104499/ 84402/// 1.238
2000:134610/ 99215/// 1.357
2005:298756/ 183217/ 1.631
2008:475167/ 300670/ 1.580
2009:606000/ 335353/ 1.807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确实在九十年代初进入了一个货币发行量增长比经济总量增长要快的情况。
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货币超量供应必然引起通货膨胀。道理也很简单,货币多了,货物(包括服务)少了,每单位货物的价格就高了。反之也是如此,货币发行少了,货物多了,单位货物的价格就要降低。于是,关于通胀的经济逻辑很严密。
但是我们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这些年都出现了奇怪现象,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理论无法描述现在的情况。
1996-2005年,中国GDP增长257.4%,年均增长11.1%,但货币发行量增长392.6%,年均增长16.4%,速度几乎比前者高出50%!货币发行量从站GDP的106.9%提高到163.1%。
但是,这几年的CPI却一点没上涨,很多年份甚至是负数。一般认为,CPI高于4%是通胀,低于2%是通缩。下面是这个时期的CPI:
1997:2.8
1998:-0.8
1999:-1.4
2000:0.4
2001:0.7
2002:-0.8
2003:1.2
2004:3.9
2005:1.8
也就是说,这8年出现了明显而严重的通缩情况,或者说总体上是通缩状态。
这种情况现有西方经济学是不能解释的,而且他们确实也没有解释。
不仅中国情况如此,西方也是这样情况。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进入一个“金融创新”的高潮期,货币发行,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发行急剧膨胀。但是,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CPI基本在2-4%之间徘徊,从来没出现通胀情况。
从这个情况看,胡星斗先生咬牙切此的话基本是空话。因为2005年到2009年4年的货币发行量年均增长19.3%,是高了点,但无非比2000-2005年的17.3%高9.8%,并没本质变化。贫道纳闷的是,这些专家这十几年不就此问题说什么,今天倒是能搬出教科书来教训大家了。
贫道不是学经济的,经济学的书读过,但也是只了解个大概就心满意足了。因此说这些问题时,经济学名词用的很不顺。这大概是一些网友说贫道是“山寨学者”的道理。不过,经济学本身就无所谓科学,经济学本身就是经验理论,贫道好在多吃很多年饭,因此想对此继续解释解释。
货币发行量增长比实体经济增长快,也就是货币超量发行了,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就会趋高。比如一个社会每年生产100吨粮食,每年卖一次(不做多次流通),1吨粮食1000元,因此10万元货币就够了。第二年生产110吨粮食,如果增发1万元货币,总量11万元,照样1吨粮食1000元。如果发行了2万元货币,那么12万元钱去买110吨粮食,就可能使粮食价格上涨到1100元1吨。理论上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却难以描述真实情况。
比如,银行超发了1万元货币,但是这1万元货币恰好没去买粮食。市场上买粮食的货币依然是11万元,那么粮价就不会涨了。有人会说这1万元如果存银行里了,那依然会对粮食形成购买压力,因此粮价还会涨。可是假如这1万元既没去买粮食,也没存银行形成潜在购买力,而是去到不打算出来的地方了,会怎么样了呢?就不会造成粮食涨价。那么这1万元去哪里就不会出来了呢?有个地方。比如今年流行用现金作筹码打麻将,筹码总值恰好1万元,那么这1万元就成了赌场的筹码,不会再进粮食市场了。除了取消赌场。
股票、期货、汇市就是近似赌场那样以钱生钱的生意。这里面不存在通胀,钱进来的越多,赌场越兴旺。西方自八十年代以来,赌场生意都好得很。1900年到1985年,道琼斯指数年均增长3-4%,1985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4%。从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股票红利及现值始终围绕实体经济上下摆动,80年代以后一飞冲天,是实体经济的十几倍。外汇交易额与世界进出口额相比,外汇交易额一直是进出口额的两三倍,到90年接近30倍,2000年接近70倍,2004年接近100倍。期货,尤其是金融期货更是红火,交易量从此前每年增加几个顶多十几个点,一下子变成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到现在,世界每100美元的交易中,1-2元是实体经济,也就是物质生产和服务的交易,剩下的都是玩以钱生钱的生意的交易。就算金融交易换手快,但这么大倍数的交易总是需要不少钱的。
赌博还有一个重要特性——进去了就出不来,赌瘾和赌瘾差不多少的。
中国自九十年代开辟了股票和期货市场,自然需要大量货币。到现在,中国大约每天产生1000亿人民币的GDP,2500亿人民币的股票交易,3400亿人民币的期货交易,加上外汇和炒房为目的的楼市,恐怕比实体经济要大个7、8倍的。
因此,虽然中国货币超量发行了,但是有个黑洞可以吸收人民币。这就是为什么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虽然货币发行量年年大幅超出GDP增长,但是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任何压力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虚拟经济,或者叫赌博经济时期的货币与物价之间必须考虑的关系。
其实反过来也应该这样考虑,根本不需要学过什么经济学。比如,货币发多了,但物价没有涨。原因是什么?一定是超发的货币没有对购买形成压力。下面的问题就只有这些货币去哪里了。一找,就在赌场上找到了。
有人会觉得这里有漏洞,比如,九十年代初深圳上海股票就开张了,而且玩儿的已经很火,但是,九十年代初和中期的物价指数也是暴涨,甚至达到两位数。那怎么解释呢?
遇见这样情况,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说法是不是周延,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性。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凡是物价上涨,或者高通胀,一定伴随着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增加。也就是说,通胀的前提是普通群众,或者较大群体的收入增长很快。我们继续打比方。
本来,年产100吨粮食的这个社会有1000个人,每人一年收入100元,吃100公斤粮食。第二年生产110吨粮食,发行12万元货币,平均分给了这1000人。这时,每个人都用这120元钱去买其实只能供给他110斤的粮食,粮价就只能涨成1.1元左右1公斤。这时就有了通胀。
但是,假如这12万元钱里,超发的1万元给了其中100个人,这些人每人实际得到210元,其余的人每人得到110元。那么是什么结果呢?假如这100个人每人吃210公斤粮食,情况与前面一样。但是,这些人不可能因为有钱了就吃撑死,顶多吃120公斤粮食。这时,市场粮食总需求就只有120公斤*100 +110公斤*900=111吨粮食,于是粮食价格就没有上涨压力或者很小。
如果粮食新增10吨,货币发行2万元。但是其中900人每人只得到5元,其余都被100人得到了。也就是100人得到15500元,900人得到4500元,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这100人依然“只能吃得下”120公斤,其余900人“只能吃得起”105公斤,于是粮食总需求就是120公斤*100+105公斤*900=106.5吨,但粮食供应量是110吨,于是粮价就趋于下降了。也就是出现通缩。
八十年代后期的物价上涨,九十年代中期的物价上涨,前者与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有关,后者与九十年代初期城镇工资大幅增长有关。1997年以及以后的通缩,与九十年代后期五六千万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下岗,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突然放慢有关。
于是,关于货币与价格的关系就添了一个因素,就是收入分配情况与物价是高相关的。超发的货币如果平均分了,一定通胀。如果少数人拿走了,不一定通胀,甚至会通缩。
这样看,只有中国出现两种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所谓“长期高通胀”。一个是十二五期间关闭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关闭了各种期货市场。一个是确实实现了普通劳动者大幅增加收入。八十年代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主要因素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每年增长两位数。九十年代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当时主体是国有和集体单位,一个文件就涨了工资。现在,大幅和持续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收到国际市场约束,还有WTO。大幅提高市民收入,除了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剩下那大部分根本没有着力点。
因此,物价靠什么涨呢?贫道看不出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