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余额宝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发文呼吁取缔余额宝,因其推高了整体经济的成本,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很快形成了两个阵营。一方可称为加强监管控制风险派。另一派是力挺创新派。
对于这个争论,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说“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 ”,但加强对金融创新监管的声音并未因此停止。
笔者认为,要讨论清楚余额宝的现实影响和未来合理监管,首先双方都要和平气和下来,没必要上来就做定性或者是立场判断,需要更加理性地多层面分析。
从创新的角度而言,余额宝的融资模式是创新的,存入和取出只需要客户点两下手机屏幕,这比传统的金融融资成本(高楼大厦黄金地段、大量服务人员和广告费)大大降低。但它的盈利模式没有什么创新,与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其主要收益来自于持有的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利息收入。
从余额宝的利益分配角度看,收益方如下:1,余额宝的存款投资户受益最大,从原来活期存款的0.35%一下子提高到6%左右,最高达到6.7%;2,阿里巴巴的无风险固定收益,3,天弘基金是有风险的收益。
那么受损方呢?首先是整个传统金融体系。使得整个融资成本一下子从2-3%骤升到6-7%(在余额宝收益率上+1%左右)。这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比利率市场化更加严重。此前美国、香港等地的利率市场化都曾导致了大量金融和贷款机构倒闭。那时,金融机构虽因竞争对大存款户提高了利息,但可以从小资金户低息存款中找回一些利润补偿,整体利率水平上升有限。但现在由于余额宝的出现,即使100元的存款户,它也可以享受货币基金的收益,而这个收益甚至高过传统银行的大笔资金的收益(因为传统银行的成本更高)。
如此一来,传统金融系统将快速失效。它们将面临三种选择:A,任由资金外流入余额宝类的货币基金;B,在6-7%的融资成本上再能赚到更多利润;C,放弃或收缩经营。
诚然,本人最希望B成为现实,但这基本不可能。在当今中国市场已经充分竞争,经济探大底,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低于5%的情况下,要想让金融机构在赚取比余额宝的收益高2-3%的利润都难比登天。那么,在现实中,A和C就成了难免的结果。今年年初以来,商业银行普遍收缩房贷,提高房贷利率,是受到余额宝冲击的必然结果。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1,由于余额宝的竞争,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等市场的资金饥渴,推高了银行融资成本。2,高企的货币市场融资成本,推高了中国工商业融资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无法运营乃至破产倒闭。3,当工商业大面积破产,传统金融机构难免破产。4,传统金融机构破产,则天弘增利基金持有的债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可能崩盘,余额宝的高收益最后也将成为无本之木。
其实,余额宝本身无所谓对错。错在它大行其道的时机。它刚好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债务高企,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人民币面临贬值,热钱大量外流等不利因素叠加。余额宝很可能在客观上成为压垮中国金融系统和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人的建议是:1,适当限制和监管余额宝对货币基金的资金流向,给传统金融一些时间以适应新竞争环境;2,支持将余额宝的资金引导到对互联网工商企业的直接贷款上去;3,大力推进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高科技公司联合,参与主办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中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从而将资金直接引导到支持高新科技中去,进而使互联网金融真正成为中国创造的引擎。因为纯官办的深圳创业板徒有其名,实在令人失望。
一言以蔽之,余额宝是否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真正的价值。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