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金融危机谁买单?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买单。而买单的具体方式就是:高成本。也有人认为这应当属于“高通胀”,原因是发达国家发行太多的货币,推高了物价。但在我看,不能简单论之。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等发达国家超大规模的QE,并未使发达国家物价发生太大变化。因为,它们的经济结构中物质商品生产的占比极小,而服务业占据主体;相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比较小,而绝大多数的GDP都必须依赖从物质商品生产中得以创造。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的QE,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先看发展中国家。我们从事实物生产,为全世界加工生产日常消费品,我们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实物资源,但这个实物资源价格却是商品期货(金融)价格的反应。通俗地说,你要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资源,必须依据商品期货所表达的价格去购买。这已经是“国际惯例”。这个规矩,使得发达国家充当了价格的制定者角色,而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注意,期货价格上涨或下跌,金融巨头都能赚到钱,多空转换非常灵活多变。但实物生产国则不然,它会因进货周期较长,很难让自己的生产时时平衡原材料价格高低的成本,而形成稳定的利润。高价购进的原材料,低价时无法低价;低价购进的原材料也很难在高价时占到便宜。
我们明白上述事实之后,我们现在必须防范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美国缩减QE的过程恐怕才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期,而这很可能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灾难。
美国缩减QE之后,美元指数一直徘徊于80附近,原因是欧、日等美元指数权重货币集体贬值,但商品指数(CRB)却开始大幅攀升。从2014年1月的272,已经涨至现在的311。这恐怕是特别值得中国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美国QE加大的过程,商品价格反而稳定?因为,所有国家都在关注物价问题,担心经济陷入“滞胀”。所以,美国也采取了提高期货保证金方式抑制石油、黄金等主要商品价格的上涨。但毕竟5年过去了。商品期货市场已经适应了“新规则”,而随着金融危机减弱,需求的不断增加,商品价格会不会大幅攀升?我认为,只要国际市场炒作需求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一定会暴涨。同时,这样的上涨会转移视线,避开各国对发达国家滥发货币的指责。
我坚信,这样的商品价格上涨会大幅加高中国制造业生产成本。有人会说,中国加工成本上涨不是可以向产品需求方转嫁?也就是传导给外国人,抬高发达国家物价?有可能,但不是当下。因为,中国加工企业竞争激烈,自相残杀的结果必然压低出口价格,这也是中国过去多年的惯性。所以,即使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价格上涨初期的一两年时间内,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将远远大过发达国家。
问题是我们中国很麻烦,我们势必最先受到高成本的摧残,而使中国百姓变成为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大规模QE的最先买单者。搞不好,中国的工业企业会受到非常重要的破坏,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我们是否想过这些问题?是否拥有应对之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