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刚刚结束。总理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题时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想简政放权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点。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一些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那就要严加监管、严厉惩处。放管结合都要体现公平原则。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述,而且给出了必要的解释。即“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但是,大量、甚至是具有极高声望的专家、学者,在解读《决定》时断章取义,把完整的一句话砍掉一半,只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却只字不提。更令人不解的是,个别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也在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似乎市场确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不该干预。这是正确的政府职能转变吗?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到底是市场的服从者,还是市场的控制者?
我们的问题是:政府要不要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要不要保障公平竞争?要不要加强市场监管?要不要维护市场秩序?要不要弥补市场失灵?当然要,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毋庸置疑的政府责任。那为什么媒体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过程中,几乎无人全面、准确地阐述政府责任?
我看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一旦有了机会就会挖空心思猛打舵轮,不是把中国引向规范、有序市场经济方向,而是引向混乱、无序的自由经济方向;第二,一些政府部门趁机推卸责任,否定“市场失灵、失控”中自身的责任。
这样的问题在金融界尤为突出。以市场化改革的名义放任金融空转,使得宏观调控最核心的政策——利率政策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股票市场的市况明明已经证明了中国资本定价失败,市场失灵,但却以市场至上的借口,否定市场失灵的事实,并推卸自身的责任。长此以往,中国资本市场资金大量向货币市场逃逸,造成中国金融结构的严重扭曲,背离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与轨道,让中国经济受到严重伤害。如此恶劣的后果面前,这些大牌专家、学者、官员却把这样的扭曲解释为市场自然选择,这实在令人费解。
打着改革的幌子,扰乱中国经济的事情不能再持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放管结合”,而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着力强调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对断章取义者是一座已经鸣响的警钟。市场失灵,金融结构扭曲这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都不能容忍的事情。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要强调市场监管?其核心目的实际不过两条:其一,防止操纵行为导致的市场失灵和定价扭曲;其二,防止内幕交易导致的公平失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