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指出,十八大推进的市场化金融改革中的货币可兑换,是让政府减少对货币兑换和出入境的管制,形成货币兑换市场,从而不需政府参与,人们就可在市场上实现货币兑换。但是,我国金融界推行的货币可兑换,是让我国政府承诺使用增发人民币和外汇储备被动参与货币兑换;从而使政府成为货币兑换的主角,这是加强行政干预,不仅违反市场化的改革原则,而且将我国货币发行主权和政府参与货币兑换交易权交给了美国和西方,是在搞殖民地化。
引言:
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列入了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比以往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提法,人们预期人民币自由兑换开始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所谓“资本项目”应称“资本和金融账户”,它与“经常项目”并列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一种会计报表),主要记录一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金融交易时的资金跨境流动情况。
各国政府都只准使用本国货币,禁止使用他国货币进行市场交易,这是政府防止外国货币侵入国内市场的主要措施。资本家在不同国家间转移资金时,常常需要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例如,国内资本家仅有人民币资产,到国外投资时,需要将其兑换为国际货币或投资国货币。国外资本家到中国来投资,常常手里只有外国货币,需要将其兑换成人民币,才有可能实现投资。
所谓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为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经济活动转移资金时,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的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1]要求政府不限制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兑换和出入境,就是让货币兑换市场化;同时承诺兑换外国政府经常项目下结余的本国货币为对方货币或特别提款权,常称为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推销将其扩大到资本金融项目上[2],简称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按照市场化原则,实际货币兑换操作的实现应该由货币兑换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应限制。例如,外国资本家们拿着外国货币到中国来投资,应该到市场上寻求兑换,将外国货币兑换成人民币,政府不加限制,就算是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包括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就是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市场化。
一、货币可兑换定义的变迁
历史上看,近代以来,各国使用的货币多是黄金白银制成的铸币,考虑到磨损和使用不方便,由储备金银的银行家发行可兑换黄金白银的纸币。后来这个发行纸币的权力,都被政府征收了,银行或其他机构必须将黄金交给央行,换央行印制的纸币,从而使纸币进入市场。由于在国际交易中,各国有时只认黄金,因此,资本家要到国外投资或进口物资,常常需要到政府控制的央行去将本国货币兑换成黄金,政府也没有理由不同意,因为政府发行的纸币,本就是黄金欠条。这就是最初定义的资本项货币可兑换,就是负责货币发行的央行承诺被动参与兑换,将纸币兑换成黄金,或将黄金兑换成纸币。
早在二战前,由于一战消耗了大量黄金,加上经济危机影响,西欧各国都无法承诺兑现黄金了,各国政府不得不取消了货币兑换为黄金的承诺,所发行的货币都是不能兑换黄金的法定货币了。二战后,西方各国因为战争中向美国大量购买战争物资,耗尽了黄金,当时美国集中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75%以上黄金,是西方国家唯一向他国政府承诺兑换黄金的国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并不对自己老百姓承诺兑换黄金,而是禁止本国居民和公司持有黄金,这是著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不久后出台的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在那个时代,美元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可兑换货币了。
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手段,包括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威胁和帮助,逼迫西方各国政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承诺[3],在经常项目上美元与各国货币的相互兑换市场化,政府不加限制,让美元可以自由进出各国,侵犯各国货币主权;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多使用美元结算,从而让美元取得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地位,也使货币可兑换性变成了该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美元取代了黄金,某种程度上取得了黄金的地位。由于美国对各国政府承诺美元可兑换黄金,而且美国给西方各国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这一转换,对西方各国精英和老百姓来说,也还是合理的。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年年对外侵略,靠印美元到西方盟国掠夺战争物资打仗,使西欧日本各国积累了大量美元和美元债权,后来这些国家从美国政府那里兑现成黄金,大量消耗美国政府手里的黄金,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8月不得不宣布美元不可兑换成黄金[4],于是美元也成了法币,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没有固定依据的法币。当时西方各国拥有的美国债权和美元储备,合计4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政府承诺都换成黄金,按最近黄金最高价格计算,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废弃美元兑换黄金承诺,从而让美国赖掉了大部分债务,西欧各国损失惨重,当时各国都物价飞涨[5]。但是,由于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威胁,以及20多年来,与美国经济的融合,这些国家已经难以摆脱美国的控制了,政府不得不储备少量美元,防止美元枯竭带来的经济崩溃,不得不继续留在美国主导的西方国际货币体系中,承诺市场化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的相互可兑换。西方各国政府在本国市场上美元枯竭的时候,不得不干预货币兑换。因此,美元仍然保留了西方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各国也不得不储备美元用于货币兑换,这显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美国政府胡萝卜加大棒的结果。
西欧各国为了对付美国的掠夺,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指责美国到西欧各国的投资,其投资资金实际是西欧提供的[6],他们也一直对资本项下的美元兑换为各国货币进行管制,限制美国投资,使美国投资在西欧各国经济中的比例很小;同时成立货币联盟,后来西欧各国又建立和使用欧元,从而减少相互之间贸易往来的美元需求量,减少美元的影响。随着冷战胜利的到来,在美国压力下,其西方盟国承诺资本项下的货币与美元的市场化可兑换。但是,西方各国可以与美国进行货币互换,获得美元,防止美元枯竭,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多国政府通过货币互换,从美国获得了美元[7],2009年最多时,美国政府提供的美元达到5800亿美元,这都反映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8]。这应是美国政府的承诺,目的是解除西方盟友对美元枯竭的担心。因此,西方各国历来不大量储备外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历史上,西方国家储备外汇最多的国家是德国,储备最多的时候,1992年年底,也仅仅储备了800 多亿美元,仅相当于当今我国外汇储备的2%,现在德国政府仅储备400多亿美元,仅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1%。各国政府也很少参与货币兑换。日本政府曾经长达5年未参与货币兑换。各国政府更不可能增发货币被动参与货币兑换。
二、我国实施货币可兑换历史和现状
我国建国前三十年,一直采用强制结汇制度,任何人和机构不得拥有外汇,必须到政府指定的银行兑换为人民币。如果需要使用外汇,同样可以到政府指定的银行申请兑换,政府都是被动参与货币兑换的。但是,政府严格审核货币兑换请求,严格控制外汇收入和支出,实现贸易平衡的政策,不仅杜绝了民间储备外汇,而且使整个国家储备的外汇很少,很好地限制了美元对我国货币主权和经济主权的侵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各国同意遵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之前,也同样采用这种方式管理外汇[9]。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限制外国强势货币对本国货币主权的侵入,防止外国政府印制货币,就能合法地”买走”我们的物资。
1994年我国开始的金融改革,是以金融市场化为目标的,其中货币兑换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关键改革措施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放松了对外汇的管制,包括一开始允许个人兑换和持有一定额度的外汇,到2007年放开个人和公司持有外汇,建立货币兑换市场,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进入市场进行市场化的货币兑换,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允许企业持有外汇并可自由选择存放境内外,从市场化角度来看,我国早已完成了货币兑换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工作。
但是,现在我国金融界的正在推行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政府承诺,使用增发人民币和外汇储备被动参与货币兑换,保证资本项下西方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兑换。
例如,某外国资本家拿一笔美元到中国开工厂,通常是到我国几大商业银行完成兑换,而商业银行积累较多外汇时,就到央行申请兑换人民币,我国央行就增印人民币将其美元兑换成人民币。2009年初,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提出将中国政府手里一半的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央行在官方网站上批评这种建议时说[10],老百姓拿分来的外汇换人民币,央行只能增发人民币换外汇,这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引起通货膨胀。这等于说,任何人申请将外汇换成人民币,央行都增发人民币完成兑换,这不仅交出了央行代表政府行使的货币交易权,而且交出了货币增发主权,让任何人,只要有外汇,都可以使用我国的货币增发主权。由于我国央行只兑换美元,欧元等西方货币,它们来自美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等政府机构,其他人或机构都需要拿财富或劳动来换,因此,我国的货币增发主权主要交给了西方国家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央行也基本按照这个原则执行的,当央行收到美元兑换人民币请求时,这通常是国内几大商业银行代表政府参与货币兑换,积累过多外汇后,向央行申请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就增发人民币兑换美元,央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教授[11]引用国家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话,称之为“央行被动印钞”。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当局同样承诺,资本家拿人民币可到中国政府哪儿兑换成外国货币。2012年5 月16 日, 中国金融界巨头之一,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证监会组织第37届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演讲[12],介绍2011年我国资本项开放和可兑换状况时,指出政府没有承诺兑换的只有少部分资本项。例如,按照郭树清先生介绍,“中国2006年开始逐步取消对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限制,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境外直接投资‘按需供汇’”。我国在2007年强制结汇制度取消之前,民间并无多少外汇,无法供应外汇,实施按需供汇的只能是政府。政府承诺按需供汇,等于政府承诺提供外汇被动参与货币兑换。如果货币可兑换仅仅要求货币兑换市场化,我国政府本应减少参与货币兑换,也无需承诺按需供应外汇。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被动拿增发的人民币兑换美元了,在很多情况下,但不是全部情况下,同样被动提供外汇兑现人民币了,但是,我国金融界还一再提出要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在2012年12月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主张人民币自由化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13],“中国落实资本项可兑换,将是正当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还可以有一些额外的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反洗钱的功能;第二也要考虑过量使用避税天堂的行为;第三,允许临时性的危机对策”。周小川先生在这里阐述的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的目标所说的限制,其中第一条是针对非法收入;第二条也是针对一些小国为非法收入提供洗钱方便;第三条也是各国通行做法。这等于要求政府承诺基本没有限制地被动参与货币兑换,还无中生有地暗示,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协定的要求。但是,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无权要求中国政府这样做,我国政府如何参与货币兑换,这是我国政府的自主权力[14],即使按照美国精英定义的货币兑换市场化原则,也不能夺走这个权力。周小川先生在讲话中[13],又明显矛盾地指出,“目前国际上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有一定模糊性的目标”。既然各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都没有明确定义,执行的情况也肯定是千差万别,周行长又如何能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中国的要求较少?又怎么可能是国际协议的要求?难道国际社会制定的国际协议,连协议内容都是模糊不清、无法遵守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从没有这样的要求[15],这只是国际组织中某些人的个人想法,我们又何必理睬?
三、我国央行拿外汇和增发人民币被动参与货币兑换的问题
我国央行代表政府被动参与货币兑换,等于交出了政府参与货币兑换的交易权,西方资本家要求我国政府参与货币兑换,我国政府就被动参与兑换,等于交出了政府部分经济主权。更大的错误在于,增发人民币被动参与货币兑换,让西方政府印制货币,就可以到中国央行换来增发人民币,等于央行将货币增发主权免费交给了西方各国政府。自1994年汇改以来,我国央行一直增发人民币被动兑换外币,增发的人民币全部交给了外国政府。由于采用被动增发模式,我国以前主动发行的几千亿元人民币的依据都逐渐换成了外汇储备,现在发行的28万亿元基础货币,分别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就是最近20年来,逐步增发人民币兑换外汇,全部交给了西方国家政府,主要是美国政府。在这种货币发行模式下,我们发行的28万亿元人民币,与央行储备的4万亿美元一一对应,人民币完全成了西方货币代用券。
我国人大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国内流通外国货币,目的是防止外国货币进入中国流通领域,侵犯我国的货币主权,主要是货币发行主权,但是,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增发人民币,让人民币完全成了外国货币的代用券,等于政府将货币发行主权完全交给了外国政府,等于我国的货币发行主权完全被侵犯。
货币发行主权是最重要的经济主权和国家主权。国家建立起来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保卫国内民众的财产免于被他国掠夺。现代货币都是政府发行的,不负责兑现的自动赖帐欠条,让他国货币流通,就是让他国拿印制的自动赖帐欠条,就可以合法地从我国“买走”物资。各国都会在法律上制定禁止外币流通的条款,防止外国政府增印货币欠条就能买走我们的物资;防止民间大量储备外汇所对应的物资流失。我国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0条就阐述了该项规定,禁止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使用其他货币或票据进行市场交易,只能使用人民币。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16]:“对于这一时代(指资本主义时代)说来,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
恩格斯更深刻地指出:“当人们发明货币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他们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一种整个社会都要向他屈膝的普遍力量[17]。”;“谁握有它,谁就统治了生产世界……一切商品,从而一切商品生产者,都应该毕恭毕敬地匍匐在货币面前[18]。”
美国占有了我国的货币主权,就可以自由地获得人民币,自由地“购买”我国的资源,商品,工厂,还可以自由地控制我国的媒体,影响我们的思维。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几乎可以主宰我国绝大部分事务。有了这种承诺,我们就不能搞市场经济,否则,在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我们就将经济和社会控制权交给了美国,就必然在经济上被美国击溃。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增发货币,交出货币增发主权,到2004年,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21个产业排名前 5 位的企业都由外资控制[19]。没有被西方资本家控制的产业,主要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没有对外出售。
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都同意美元可自由兑换其货币,交出货币主权,就等于整个世界都向美元屈膝。美国人用不费吹灰之力印制的美元,就可以随意地在世界各国购买其他国家人民通过千辛万苦生产的各种消费品和工厂,满足他们的欲望。美国人拥有这样的美元就统治了全世界的生产者,全世界一切商品,从而一切商品生产者,都不得不毕恭毕敬地匍匐在这样的美元面前。美国人用一堆美元纸币,甚至连美元纸币都不用,通过银行转移债权数字就实现购买了。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拥有这样的美元,就能掌握全球经济命脉。
实际上,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政府承诺,美元可自由兑换其货币,它们只是同意,政府不限制市场上的货币兑换活动,同意货币兑换市场化,它们很少参与货币兑换,即使参与,也是主动参与;都主动增发货币,牢牢地掌握了货币主权。世界上也有少数第三世界国家交出了货币主权,典型的国家就是阿根廷,同中国类似,1991年,阿根廷政府开始依据美元储备增发货币[20],货币完全成了美元代用券,其结果就是从100年前持续40年人均国民产值超过德国和法国的富裕国家[21]下降到现在排世界第63,成为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
近20年来,我国政府承诺美元可兑换人民币,增发人民币被动兑换外汇包括美元,让美国资本家拿着美元就成了投资,就“买走”了我国的工厂和产品,还导致人民币泛滥,基础货币从2002年4万亿被动增加到现在28万亿,增长了7倍。最近10年我国生产能力增加了3-5倍,现在大部分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量都占世界一半左右,商品极大丰富,但是资源却走向枯竭,物价同步上涨,这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此。
央行增发人民币被动参与货币兑换,使得任何人拿外汇,都可以从政府手里换来人民币,从而使得政府成了主要的货币兑换交易人,过去6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货币兑换市场,但是政府仍然是货币兑换的主角,我国的货币兑换仍然是政府主宰。虽然我国政府过去被动参与货币兑换,但对货币兑换方提出了很多要求,在市场化形成之前,各方只能与政府进行兑换;在市场建立以后,本应加强政府参与货币兑换的条件和壁垒,从而让人们减少与政府进行货币兑换。但是,最近20多年来,我国金融界的改革,不是促进人们到市场去兑换货币,而是逐渐减少政府被动参与货币兑换条件,要让政府完全被动参与货币兑换,这必然使政府继续保持货币兑换的主角。这是因为,政府被动参与货币兑换时,通常预先设定汇率,但政府很难把握好汇率。政府给出的人民币汇率过高时,人们就会拿人民币兑换外汇,从而会导致外汇枯竭,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在实际中,政府给出的人民币汇率常常过低,于是,人们拿外汇必然到政府哪儿换人民币,使政府称为货币兑换主角。
日本和西方各国政府通常很少参与货币兑换,只有在市场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主动进入市场,干预货币兑换,保证货币兑换市场的正常允许。在我国政府承诺无条件被动参与货币条件下,这是我国金融界改革的目标,现在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我们显然无法做到人民币兑换市场化,货币兑换也必然是政府主导,这与中央推进的货币兑换市场化改革方向是矛盾的。
无论从货币主权角度,还是从市场化改革方向来看,我们都应尽快立法禁止央行被动参与货币兑换,以便收回货币增发主权,实现货币兑换市场化。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场状况,不定期主动入市干预货币兑换。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在国内建立不受外界干涉的独立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包括能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自主增发货币机制;市场化的汇率、利率和存贷款机制。
必须指出,取消外汇管制,让货币兑换市场化,必然导致强势货币的入侵,是有利于强势货币的政策。我们应学习美国,强制增加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提高人民币地位,才能减少外国货币对我国货币主权的侵犯。某些央行官员鼓吹“藏汇于民”是完全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rticles of Agre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
2. Fischer, S., Capital Account L iber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IMF?, in IMF Seminar, Sept. 19, 1997, 1997.
3. Mckinnon著;何璋,覃东海译, R.I., 麦金农经济学文集 第2卷 国际交易中的货币 可兑换货币体系: 北京市: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240.
4. Hudson, M., 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5. Friedman, M., 货币的祸害,安佳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6.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 法美货币战和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危机,第23,44页: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5.
7. 张明, 全球货币互换:现状、功能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潜在方向. 国际经济评论,2012. 2002(6).
8. 美联储.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update: 2014.8.20];[visit: 2014.8.25]; Available from: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
9. Eichengreen, B., 资本全球化 国际货币体系史,彭兴韵译,pp112,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10. 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二) 8. [update: 2011.7.26];[visit: 2014.7.27]; Available from:http://www.safe.gov.cn/wps/portal/!ut/p/c5/hY7LDoIwFEQ_6U6lQlmWGksFAUNUYEMaQ5CEhwtj4t8LcY3OLE_mQRXNHu2ra-2zm0bbU0GVW3MgFwGTSHN_D-MzLqSXOQCbeenWSsuQezEguAYMD9IkVCcG4_xJX5c9tw7VTh0jzSCii4Ax21wdztFGxd6X_-pfOFYkQUk4DQ2VVHmrPzSjsm9ae3vTYyjQZffTB7LIjj0!/dl3/d3/L2dJQSEvUUt3QS9ZQnZ3LzZfSENEQ01LRzEwODRJQzBJSUpRRUpKSDEySTI!/?WCM_GLOBAL_CONTEXT=/wps/wcm/connect/safe_web_store/safe_web/whxw/ywfb/node_news_ywfb_store/30a18c804859a641ad88bf057866611e.
11. 周其仁,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2. 郭树清,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金融监管研究,2012. 2012(6): p. 1-17.
13. 周小川. 资本项目可兑换并非百分之百自由. 广州日报 [issue: 2012-12-18]; Available from: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12/18/content_2072799.htm.
14. 王国刚主编, 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 社会主义文献出版社, 2003. 577.
15. Articles of Agreement,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ASHINGTON, D.C., USA, 2011.
16.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825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17.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09-110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18.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61-163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19. 时卫干, 外资角色再审视. 南风窗,2006. 2006(9): p. 60-62.
20. 陈力峰, 货币局制度:阿根廷危机的制度根源. 世界经济严谨,2002. 2002(3): p. 86-89.
21. The parable of Argentina. the Economist (Feb 15th),2014(7).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