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反真相:被逼不得已而为的自卫
——读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
苏联和俄罗斯系列资料性文章(之四)
2014年3月14日
斯大林清洗肃反,被后来的人按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论调说成大屠杀、大迫害、大镇压 ,可能是只知其一镇反,不知其二或者回避其二的原因。一些文章中出现很大的“屠杀镇压”数字难辨确实与否。奉劝读法国罗曼·罗兰1935年的《莫斯科日记》。
追根寻源,根据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中记述的实情,镇反的起因是因为基洛夫被暗杀。基洛夫是1930年的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斯大林独特解释:“我们已经得悉,犯罪的恐怖分子在凶残的杀害了基洛夫之后,还打算对其他的领导人实行凶残的计划。为预防这种罪行,我们承担了枪毙这些先生们的不愉快的责任。”而且,罗曼罗兰认为“有力地镇压参与密谋反对基洛夫的帮凶百分之百正确”。斯大林还向罗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敌人真是不遗余力,把特务派到各个阶层中,去毒害妇女儿童。有些出身旧家庭的年轻女人竟然混入与党的领导者亲密接触的范围内,想毒死他们。”负责克里姆林宫保卫工作的斯大林的“朋友”叶努基泽,是谋反的首领,“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人安插在克里姆林宫,准备去暗杀斯大林”。叶努基泽给斯大林家里介绍的“女图书管理员对斯大林下毒手”,“在动手时被抓获”。同时“由匪帮分子组织和操纵的”“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事则更糟糕,到处组织黑帮团伙,十五六个小坏蛋,手持凶器,去暗杀‘青年突击手’,不论是男是女”,“把积极分子沉在井里”。罗讲“令人发指的罪行,又都是妇女儿童在阴暗处干的勾当”,他“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批评“西方将这些事实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是野蛮凶暴的旧俄国还依然存在”。
联系到列宁曾被刺杀,一场镇反也就再所难免了。斯大林当时并非头脑发热,而且十分冷静清楚,他向罗讲:“置身政治之外,落得两手干净,这样最好,但如果我们要想解放全体被奴役的人,那么我们就没有权利置身于政治之外。当我们同意投身政治之中,那么我们的言行都不是为自己,而是服务于国家,因为国家要我们不讲情面”。(引号内均引自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斯大林作为一代苏共领袖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杀人对自己是什么后果。尽管杀的很合理。
列宁被暗杀时,帝国主义拍手称快,其时美国还宣布列宁是间谍,混到斯大林身边投毒暗杀未遂,又成功暗杀了基洛夫,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可见局面是非常的混乱,难道不应主动出击,制止大范围的暗杀行为?被动的坐等暗杀一个查一个,这就不是扩大了?对等思维,他们那样杀人,难道人家就不应“镇压”?不针锋相对清洗坏人怎能稳住局面。况且当时苏共中央不团结有帮派,孟什维克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时任苏共政治局委员的季诺维也夫和俄共政治局委员加米涅夫“确实知道刺杀基洛夫的密谋,可任其发展,甚至希望刺杀能成功”。可见苏共中央内的矛盾分歧很严重。
把问题提到现实的角度就能清楚理解认识。如果现在中国发生类似列宁的建党开国领袖被暗杀得逞,又刺杀第二任类似斯大林的领袖未遂,直到政治局委员被暗杀,其他委员知道任其发展不报告。经常和党的最高领导人在一起的工作人员对其下毒手,又是中央警卫局安排的人。可见全国的政 局是非常动荡不稳,况且苏联地域很辽阔,能枪击列宁,下面的都不知被暗杀了多少?全国到处频繁发生暗杀惨案,敌对分子这样多而猖狂,不镇压能行吗?当时苏联形势极其混乱,斯大林用点“个人崇拜”去镇反不过分。时至今日,针对当时的局面,谁又能找出个什么和平民主自由的办法解决问题。一个领袖很多人崇拜是正常的。
一九六五年六月八日,刚刚替代赫鲁晓夫的勃烈日涅夫,面临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日要做报告,如何评价斯大林成了不好处理的问题。勃在四个小时的报告中,只一句“在非常情况下组成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来领导反击敌人的一切行动”。“平平淡淡的话引来了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一阵热烈的掌声”(自《勃烈日涅夫传》)。此时苏共反斯大林在内外搞了十多年。可见反斯大林并不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能直接参加会议听取勃的报告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能把此句话写进报告也决非一个人的意见。
列宁被暗杀后逝世,斯大林被暗杀未遂,镇压反革命合乎情理,其时其后从未见过谴责此类暗杀行动的文章,为什么不全面叙述?只说“大屠杀”显然有偏见。当时“所有国家的资产者”“对苏联怀有本能的仇恨”,“想让苏联的领导人尽快的完蛋”,“组织恐怖分子”,“经由德国、波兰和芬兰进入苏联”,“资产阶级正在相当残酷地和苏维埃作斗争,而随后却在报刊上径自喊叫苏联人的残忍。一只手在将恐怖分子、杀手、流氓、毒杀者派到(苏联)来,而另一只手在写关于布尔什维克不人道的文章。”苏联在当时党内外非常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清除暗杀者,不可避免要出点差错,谁又能保证怎样制止大范围的暗杀不漏掉坏人,又不“扩大化”呢?赫鲁晓夫等不可能只知其一镇反杀人,不知(其二)当时的背景。
罗是法国著名记者,在《莫斯科日记》中记述了当时苏联全国到处发生暗杀事件发展到暗杀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引发了肃反清洗运动。局外人看问题客观公正些,比党内人偏见少。赫鲁晓夫生前对斯大林好话说尽,斯大林仍未安排“接班”,想了些“办法”夺得最高权力,当然很有意见,做掘墓焚尸的过分事。中国也有类似情况,西方政要对毛主席的看法比死后党内人客观平和些。
以后对当时肃反运动的评价,凡是前人干的一律否定翻案,放弃原则,不分事非讨好,以求得支持,这是卑劣的行为,政客的手段,赫鲁晓夫是此。反斯大林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心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