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媒体上听到质疑张维迎的声音,一直没有在意。不过,最近在阅读此人撰写的《大学的逻辑》一书后才意识到,此人的确大有可质疑之处。我仅以此书的一个章节《大学的特征:知识传授》(http://edu.sina.com.cn/l/2004-03-31/63696.html)为例,说此人满纸荒唐言应该并不为过。
张维迎说:“大学有两种功能,第一种是传授知识,第二种是创造知识。”不过在行文的过程中,此人便忘记了大学还有传授知识这种功能的存在。比如,他在文中讲到一个例子,说他们学院有个博士后,上课的临场效果非常好,学生很喜欢,以至于得知这个老师要被弃用后,学生竟以罢课相要挟,请求留住这位老师。对此,时任副院长的张维迎大人却霸道地说:“我比你们更有能力判断谁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谁是你们真正需要的老师。”随后,他又理直气壮地说:“我选老师的第一标准就是他的创造性,他不创造知识我就不会要他。”
这个霸道的院长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自以为是。《庄子》里有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想请问张院长的就是:“你不是学生,你怎么知道学生的需要?”而且,你把学生当傻瓜吗?已经读了大学的学生连分辨谁是好老师的能力都没有吗?我看恰恰是你这个高高在上的院长不懂得好老师的标准。
这个霸道的院长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逻辑混乱。他明明知道大学既有教学功能(传授知识)又有研究功能(创造知识),却在这里“罢黜教学,独尊研究”,闹出自相矛盾的笑话。
这个霸道的院长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不懂教育。我不能说被张维迎赶走的那个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但是,张维迎赶走这个老师的理由我实在难以接受。孔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怎么没有一条是说创造知识?创造性不是选老师的第一标准,有没有爱心,有没有人格魅力,有没有智慧才是选老师的第一标准。是不是有创造性跟是不是好老师没有关系,研究人员强调的才是创造性,而老师的重要职责是教学,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最好知识充满爱心、负责任地传授给他的学生。这个知识可能是别人创造的,也可能是他自己创造的,这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而且,在传授知识之外,还要传授学生知识产生的过程,这其实比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这个博士后受到学生喜欢,能把学生留在课堂上,让学生到了通过罢课挽留的地步,我想他应该有一些让人称道之处,比如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我想,如果这个老师通过自己的授课,让学生燃起对知识的渴求,他便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老师。
大学既然有两种功能,自然要配备与这两种功能相匹配的教师。有的老师偏重研究,有的老师偏重教学,这本来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这位院长大人怎么能糊涂至此?说出“我选老师的第一标准就是他的创造性,他不创造知识我就不会要他”的昏话?让这种对教育一窍不通的人主导北大的改革,这样的改革能够成功、有效率、公平吗?我不知道有多少称职的好老师已被此人赶走?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位老师被赶走的深层原因。按照张院长经常挂在嘴边的经济人假设,我不相信张院长是为学生利益着想罢黜这个老师的。更为可信的原因也许是,这个选择能够使张院长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我们知道,我们的大学历来有个传统,就是重研究,轻教学。为什么研究这块是重中之重呢?因为能够让院长大人坐稳位子的重要政绩,诸如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数量等等都与研究密切有关。而教学无论如何糟糕也不会影响院长大人的位子。所以,既然搞科研或者说创造知识的老师能够给院长们带来政绩,而教学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有可无,那么,这位老师遭罢黜似乎已是必然。
对于教学被轻视的状况,学生只能私下里发牢骚而已。因为学生在校园里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没有任何话语权。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即使成了废物与学校又有何干?按照张院长的说法,学生被培养成废物也是敢怒不敢言的,他用惯用的经济人逻辑写到:“我们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会有好多的抱怨,但是出了学校之后,他们一般都会维护学校的名声,因为说母校好就等于说他自己好。”“学生诋毁学校也就是诋毁他自己,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学校的产品,所以在市场上自己不会说自己不好。”
在这种“大学的逻辑”下,院长们可谓有恃无恐,大学的教学尤其是本科的教学形同虚设。浙大的顾建民教授对此早有披露:
“大量二流教师及未经培训的研究生助教成了本科教育的主要力量,即使少部分教授愿意承担本科教育的任务,也并非心甘情愿,因而,在教学中缺少热情和动力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学内容过时,优秀教材数量太少,且学科分布很不均匀,更新周期也慢。”顾建民教授惋惜道:“不少研究型大学在国内名声显赫,使得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无限向往而趋之若鹜。但一旦跨入这扇门,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失望。”
顾教授这段话说得客气,实际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跟废物没两样。我曾在年初的时候发过一个帖子《我是北大培养的废物》。张院长可能没想到,竟然有人违背你那经济人的假设,说自己是废物,说母校培养废物,这不是自贬身价吗?我这样做其实并不奇怪,人除了理性之外还有愤怒;而斥责母校也许蕴藉着“爱之逾深,责之逾切”的情感。
我的愤怒是,正是你们这些院长大人在学校里如此霸道,学生在大学里学不到像样的东西,没人好好教,也没人好好引导,知识支零破碎不成系统,思想片面极端不成体统。老师们都闷头炮制论文去了,因为没有论文就没有职称,没有票子,房子,甚至会被张院长们砸了饭碗;还有些老师忙着赚钱去了,博士、硕士导师热衷给专升本、研修班上课,而自己带的研究生一年见不了他几面,原因仅在于,给专升本、研修班的学生上课会有高昂的授课费。几年下来,学生被胡乱加工几下,然后贴上北大这个标签,便丢到就业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去了。
也许有人会问,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被牺牲掉了,大学到哪里去寻找搞科研的后备人才?就像缺少了后备的青少年球员,国足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我想这个问题院长大人是根本不用担心的,他们会从国外高薪聘请研究人员。然后把这些雇佣军的成果贴上北大的标签充数,这样,便可维持一个学术成果辈出、学术人才济济一堂的假相。
我想,北大之所以任用张维迎这种人做改革的设计师,估计就看重了这个人只懂经济人假设,缺乏人文精神、根本不懂教育的特点。于是让他设计出一整套牺牲教学,牺牲学生利益的方案,多多鼓励老师炮制论文,创造所谓的“知识”,好早出政绩,向世界一流迈进。
正是这种急功近利出政绩的官僚思维,使得大学的目的、教育的目完全扭曲。大学已不再是润物无声,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是论文的生产车间,废物的培养基地,满足某些理性人私欲的风水宝地。
我相信,张维迎霸道一天,学生就会无奈一天,而学生无奈一天,国家未来的优秀人才,就会一天少似一天。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