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月19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十分难得地听到了这样的报道:
黑龙江: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加快进程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今年,作为试点,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为规模经营主体发放土地经营权证,几千户农民的小证合成了一个大证,规模经营的活力被释放出来。
看到一家一户的种地模式已经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在全国先行先试的就是发展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补贴调整等同时推进,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老李他们要更换的新农机,合作社只花40%,其余60%由国家补贴。
今年,黑龙江10个试点县市土地经营权确权全部完成;全省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涉农资金近280亿元,投入到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项目,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
为了确认我没听错。央视新闻频道21点重播时我又听一遍,这是千真万确的。今早从网上找到了这段文字。
我对所谓的“大包干”,实际就是分田单干一直持否定态度的。除了个别山区、穷乡僻壤、居住分散的地方,而且社员“花钱靠集体,吃粮靠返销”的生产队,实行单干的老办法,以便让社员自产自足解决温饱之外,是不该实行单干的。单干是小农经济,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落后经营方式,是不得已的,怎么能说是“改革”呢?小岗村没有好带头人,社员中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懒惰成性的多。猪圈粪都不起不用。我写的《皇天后土》里的主人公好带头人纪英林利用大年初一,到社直机关单位起厕所刨大粪,积肥养田,单产逐年提高。加之大搞工副业,粮食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1%。所以到1984年结算时劳日值竟然达到3元5毛6。这样好的吉林省农业学大寨典型,人民日报都报道宣传了。如果能像周家庄那样拒绝学小岗,坚持下来,肯定跟周家庄、刘庄、兴十四村一样的,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了。可惜,吉林省委就是为落实那个“1号文件”精神强行分掉了。而实际上,文件里还有“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说法;可是一些为了保住乌纱帽的跟风者们就要“一刀切”、“一风吹”来个省事和利索,不管实际是怎么样的状况,达到他们升官的目的就好!
为了掌握证据,宣传集体化的好处,我自费参观了南街村、周家庄、刘庄、白沙村、兴十四村。我一直为这些集体化的典型鼓与呼,为解决所谓的“三农”难题建言献策。一些好心人劝我别“费力不讨好”了。听到前面的报道,我很兴奋、很开心。主流媒体终于也这样认为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个道理谁不明白?就是畏于那个“总设计师”的余威不敢直说而已。人家兴十四村的好带头人付华廷就说“小农经济搞八百年也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一个农民都敢这样说,怎么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专家们就不敢说啊?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后倡导的“深化改革”已经对前期的有些做法给予拨正了。在农业方面我看也开始了。这就是“改革中的问题,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的真谛吧?我以前对这样的说法不明白,也不看好;今天看来对待有城府有韬略的最高领导的宏观举措,还是耐心期待的好!
一句话:从这个报道我看到了希望,对恢复集体经营走集体化道路怀有信心了。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了解、掌握和宣传仍然走集体道路的典型。
2014年8月20日9:42时
附:央视新闻
【中国经济新亮点】黑龙江: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加快进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今年,作为试点,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为规模经营主体发放土地经营权证,几千户农民的小证合成了一个大证,规模经营的活力被释放出来。
李凤玉是克山县一家合作社带头人,算上这一笔,老李他们半年就办妥三笔贷款,总共3100万元。老李说,这在过去不敢想。
老李告诉记者,这两年合作社的发展就卡在资金上。由于土地没确权,不能抵押贷款,没法更换新农机,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
随着黑龙江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变化发生了。今年春节刚过,老李他们合作社2000多农户都领到了自家的土地经营权证。可没想到,土地确了权,还是贷款难。
正在老李他们犯愁时,克山县专门给合作社发了土地经营权证。这回老李一个人就把全社5万多亩土地的贷款办了下来。
老李不知道,给合作社发土地经营权证,这在全国他们是头一个,这正是黑龙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探索。
看到一家一户的种地模式已经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在全国先行先试的就是发展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补贴调整等同时推进,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老李他们要更换的新农机,合作社只花40%,其余60%由国家补贴。
今年,黑龙江10个试点县市土地经营权确权全部完成;全省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涉农资金近280亿元,投入到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项目,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