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的产生,就国际而言,是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后果。资金流动的屏障减少了,同样的资金量,流动性也会倍增。而投资机会不可能同速增长,于是导致流动性过剩。可以说,当前普遍发生的流动性过剩,说明全球经济继商品过剩、产能过剩之后,已进入资本过剩的时代。当然,与商品过剩、产能过剩一样,这种“过剩”只是阶段性的。新的需求会产生新的投资机会,积累一段时间就可以填补这段空白。
国内的情况更复杂,流动性过剩在很大程度上与外汇占款有关。不断增发的基础货币,必然导致流动性过剩。对这种情况,中国并没有两全其美的应对方案。导致外汇占款增加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外资赌人民币升值大量进入中国,二是巨额的外贸顺差,二个因素都难以调整。
虽然中国拥有巨量的银行储蓄,在资金上已不需要外资进入,但外资不仅仅意味着资金,还意味着市场竞争力。迄今为止,中国出口额的70%来自于外资企业,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采取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同理,由于人民币升值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即使顺利进行,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注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国际资本还有对赌人民币的巨大时间和空间。
无论是从中国的要素禀赋特征,还是从国内消费力状况看,保持外贸顺差都异常重要,关系着能否维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即使迫于外部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不得不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也只能是逐渐的,大致与国内居民消费力的提升同步。
正因为导致外汇占款增加的几个因素具有刚性,不好调节,发行特别国债将问题延后或许已是惟一方法。但这种方法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这条路同样有其极限。加息本来是最直接的办法,但它一方面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所以也不能大幅运用。而小幅加息约束不了已经泛滥的流动性,就象过于松散的缰绳羁绊不了狂暴的烈马一样。
可以说,对于包括流动性在内的中国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最贴切描述,确实就是赛跑:没有对症之方,只有成与败的对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