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刚刚开始,国际油价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就爆出每桶100美元大关的新价,立即把世界传媒拖入争相议论石油价格上涨的旋涡。——在中国的人民网上,有这样一段话:“一桶成本价只有10美元的原油,为何身价一路飙升,甚至攀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价高涨的背后,是供与求的失衡还是巨额利润诱惑下的投机?是美元贬值的刺激还是地缘政治的危机?谁主宰着定价的权利?”——对于油价飙升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向了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美元。
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这与其说是油价上涨,倒不如说是美元下跌。——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中原油价格形成以美元计价“习惯”,致使美元和油价就逐渐变得有些像孩子玩的跷跷板,一端下沉就会引起另一端高高翘起。
伊拉克战争造成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并失控,致使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也愈加强烈,迅速导致美元对所有货币几乎都出现了迅速贬值的大趋势。美元和国际油价的“跷跷板效应”,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随着美元的快速贬值而快速上升的惯有表现。——在中国的一些“论坛”上,某些人为了否定人民币升值中存在“美元霸权”因素,于是就竭力散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种种“牛论”;可是,如果站在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立场上认真看待这次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人们就不难尽快地发现这次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仅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次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美国无疑能够从中大大地获益。其中最关键的秘诀,就是美国政府可以运用“印钞权”大量印制“美元”,并运用“美元霸权”和“印钞权”把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地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石油被称之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既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又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燃料。
近30年来,中国已经从一个石油自给有余的石油出口国,逐步转变为石油进口的大国!近年来,中国工业和中国社会对石油依存度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已经离不开境外石油进口的政治和经济的需求。加上有这样和那样“牛论”不断推动中国按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需要日益加大粮食与石油的进口数量,不顾环境保护需要,不惜贱卖中国的国有资产和资源,不问中国劳动力成本是否接近“合理”,只求引入外资和增大出口创汇,致使我们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多,进口粮食与石油的数量逐年增大。由于中国某些人对进口石油“情有独钟”,竭力鼓吹各式各样的“牛论”促使中国的小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甚至鼓动“先富起来”中国人把追求大排量汽车当成时髦,把在大排量的豪华轿车作为自己“社会身份”的另类“名片”。于是,进口石油就成为带动遗像中国人进入“富豪行列”的条件与机会;于是,在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不觉中,进口石油的数量逐年增大。据说,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目前依靠进口石油的消费比例正在接近50%……
在刚刚进入2008年门槛时,国际石油价格涨到每桶100美元,中国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伴随着国际石油与粮食的不断涨价而一再加大;“加入世贸组织 ”以后,接踵而至的油价“新高”,已经给中国造成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的运输费用涨了,吃的、用的,都会跟着联动;中国各个城市的大商场和农贸市场中,猪肉、牛肉、蔬菜也刮起一阵又一阵涨风,连一些包子店、小吃店,小面馆、小饭馆,也随着涨风进行直接或间接(如减少分量)的提价,致使各个城市中的低工资收入和社会“低保户”的基本生活月支出接连增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中国难以避免的刚性开支,中国在生产出口产品的时候,还要支付更高的能源价格。
在现时,中国通过贱卖中国的国有资产和资源引入外资,以消耗本国的人力资源与环境资源制造出口商品,在2007年9月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14336亿美元外汇储备,正在被“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的双重压力持续挤压,致使这些外汇储备在这种“持续挤压”过程中快速地减少其中的“价值”,这无异是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变相洗劫!
在现时,中国劳动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工资,以省吃俭用积累起来工资节余,辛辛苦苦储蓄起来的银行存款,也被“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的双重压力造成中国通货膨胀推向快速贬值,这无异是一场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劳动所得进行不断压榨和变相掠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对境外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大,2008年的高油价必然要以最快的速度不断导致大范围内的产品价格随着上涨,不断为我国造成的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成为推动我国CPI不断走高的重要力量。中国成品油价格,是否会在2008年与国际接轨?中国经济能否承受过百美元油价的巨大压力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人们的生活会否因此而改变?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都会成为中国在进入2008年“高油价”时代的必须尽快认真研究并认真对待的问题!
世界上随着国际石油攀升至每桶100美元,这对于世界上石油消费数量位居第二的中国,高油价和美元贬值,都将为中国的通货膨胀造成更大的压力。美元对人民币快速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势必要影响中国生产与加工出口商品的企业和用油多的行业;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只会越来越挤压这些行业的盈利空间,很可能导致一些行业无力承受挤压,导致一些企业因亏损而倒闭。在进入2008年之前,中国的牛奶、餐饮、食品等行业已经在石油与粮食涨风的推动下一再调高售价;啤酒行业也透露出了要大幅度加价的消息;国内许多行业都已加价或者正酝酿加价;宝钢等钢铁企业早在去年12月就对一系列钢材产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加价……
2008年的最初几天,“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 已经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示出它的双重压力!——它并不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部主任郭焦锋说:“油价上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有限。”更不象那些人所制造的那种“牛论”:“人民币在升值,汇率已经达到1:7.2,这就说明美圆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两项相抵并没有体现出油价的高涨,人民币的支出并没有出现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人民币的升值已经抵消了油价的上涨对中国的压力(见人民网——IP:99.226.141于 2008-01-04 04:05:37的言论)……”
在进入2008年的最初几天,“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已经用无情的事实说明:在中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的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准确时间虽然难于查证,但是可以“假设”为2006年前后,那时的国际石油价格大约为每桶60美元左右。——在那时侯,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0702元,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60美元计算(合人民币484.21元),如果动用1000亿美元的外汇筹备大约能购买16.667亿桶轻质原油;到了 2008年1月2日,历时仅两年,国际原油价价格为每桶100美元,中国在那时的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只能购买10亿桶轻质原油;如果用人民币购买,按照100美元兑换727.75元人民币计算,仍然买不到16亿桶轻质原油!
由此可见,在中国已经跨入“高油价”时代以后,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还是国际石油价格高涨,都将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种种困难,都将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中国的物价与房价上涨,又将使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储蓄或银行存款快速贬值。事实上,“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在2007年已经给中国和中国百姓带来巨大的伤害来!
hzr 附录:2003年初,国际石油上涨到28美元/桶,比20多年前翻了近两倍。2004年初,国际油价突破40美元/桶关口,涨到每桶41美元。2006年初,国际油价涨到每桶59美元。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底,国际油价飙升到每桶99.29美元。到了2008年1月2日,国际石油攀升至每桶10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国际油价怎么发生变化,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我们的化石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