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精神
康新贵
什么是五一劳动节的精神?那就是团结、斗争、坚强不屈追求光明的精神。
“五一”劳动节,这一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来自于美国工人运动。19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资本家为了更多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断的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剥削工人。当时工人每天要工作14~16小时,甚至是18小时。沉重的压迫,使美国工人意识到要生存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和资本家斗争。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工人们提出的口号是缩短工时,实行8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迫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但资本家根本不理睬议会的这一决定。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国哥开会决定,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1日这天,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开始全国性的总罢工。这一罢工使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铁路停运、工厂、商店关门。美国工人这一伟大、勇敢的创举,得到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肯定,在1889年7月,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将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价级的共同节日。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无愧于时代和民族。“二七”大罢工、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津浦路沿线工人罢工,……轰轰烈烈;林祥谦、施洋、林伟民、苏兆征、王荷波……永垂不朽!
当代中国工人,负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但其精神仍应当是团结、斗争、坚强不屈和追求光明。当代进行的改革,振兴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在诸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育产业化等一些错误思潮的误导下,出现种种偏差。工人阶级的主人公地位、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和挫折,工人因高昂的大学学费、医疗、住房等不堪负重,下岗工人成为绝对的利益受损体……。毫无疑问,工人阶级应当支持国家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究竟应当如何改?改革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改革后的政治体系中工人阶级的实际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如何安排?工人阶级在改革中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将会如何?这是一个工人阶级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当代,工人阶级已经分化,工人阶级的概念也有些模糊。但无论如何,劳动者阶层①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主流,是工人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阶级要当家作主,要在改革中获得应有的利益,确保其阶级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团结、斗争、坚强不屈追求光明的精神,积极参与改革,尤其是参与关系到改革前途和命运的政治体制改革。
劳动者阶级人数众多,占成年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政治上完全有可能保持劳动者阶级在国家领导权中的主导地位。在社会的二个分权体系中,即政治力量分权体系和国家机关权力分权体系中②,首先在政治力量分权体系中以人数众多的政治资源获得本阶级应有的领导权和决策权,从而保证本阶级在改革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今中国,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四个阶层并存共生已成事实③,全体劳动者团结起来,也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3.康新贵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劳动者阶层分析》 网络 (学说连线) 2005年12月15日发布;
2. 康新贵《论制度文明建设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