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劳动者收入、限制特殊利益阶层以及住房医疗社保制度创设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文/赵涛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危机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国发展仍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的坚定执行,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我国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蓄积关键性战略实力。
应对解决四大课题
“十二五”面对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任务,将大异于“十一五”,这直接体现在“十二五”规划需要应对和处理的四方面的艰巨课题。
全球经济风险加大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要比预期的更为艰巨和复杂。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泥沼。今年欧债危机发生后,多伦多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达成一致协议,将政府财政赤字在2013年前削减一半,并在2016年前稳定并减少政府债务占各国国内GDP比例。
据英国《经济学家》分析,发达国家同步紧缩财政大体相当于其GDP总和的1%,这是40年来最大的同步财政预算紧缩行动。特别是,欧洲国家同步紧缩财政,在今后一段会收缩欧洲的需求,欧洲经济增长将继续疲弱,社会动荡加剧。
美国经济通货紧缩风险加大,虽然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增加了货币供给,但因经济前景不明朗,美联储各分行惜贷,积存在它们手中应贷未贷的货币量高达万亿美元以上,使美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旧发展方式没能根本转变
我国提出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已有10年,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还涉及资金投入、技术进步、产业链、就业岗位等一系列问题,涉及范围广、利益调整复杂,因此,推进难度较大、进展缓慢、成效不大。
经济增长偏向依赖投资和出口至今未得到根本转变。一大批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有些加工出口企业只相当于外商的加工或组装车间,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位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代价,以庞大的投入获取很低的收益率。这种方式推动的经济增长势必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使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城市化
中国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市,有机融入城市,才能实现城市化。现在农民工的60%以上是80后新生代农民工,约1亿多人。他们基本上无务农经验,不认同农民身份,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民工队伍所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流动方向改变:从过去主要是在城乡之间流动,变成主要是在城市之间流动,这些人融入城镇的意愿强烈。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的障碍,在实际情况中,真正能够实现市民化的农民工仍属少数。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户籍落实难、入城门槛高、福利受歧视、就业、住房及子女教育等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地区户籍制度改革后,与之相连的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的配套改革滞后,使进城农民工不能跟城市人口一样享有同样的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的机会。因此,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亟待有效破解。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理顺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尚未理顺,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一直存在着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问题。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财富增长很快,社会财富存量很大,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但财富分配体制问题凸显,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
财富分配领域分配不公表现在: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不同社会阶层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层面上的社会财富配置不合理;股市造就一批亿万富翁,一度成为急剧扩大财富差距的特殊场所。今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造就了558个亿万富翁,千万、百万富翁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家族企业发行前净资产为10.5亿元,发行第一天收盘价格计算的财富暴涨到504.5亿元。其财富集中和积聚效应之大,个人财富膨胀速度之快、数额之巨,为中国历史之仅有,当今世界之罕见,成为我国财富分配关系严重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之一。财富差距扩大又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层面,形成了文化、教育、就业、消费、住房、数字等种种不平衡的“鸿沟”,影响社会和谐。
“十二五”布局重点
“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重点要在六个关键着力点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遵循市场规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有效调整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更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环境税费改革,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成本的价格机制,通过利益导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继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广和普及新技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能够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资金、政策要向新兴战略性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倾斜。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
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继续推进高产示范、优粮工程、动植物保护、种养业良种等重大农业建设工程,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灌溉面积,推进农业机械化。
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逐步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局限。继续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要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有效利用农用土地资源,加大城乡用地调剂力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当前重点要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国家为了推进城市化和鼓励小城镇发展,原则上,中小城镇户籍已放开,对于在小城镇已买房有稳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要加大在小城镇落户的力度。大中城市要降低进城门槛,逐步将入户条件从白领扩大到农民工中间层,城市本身要承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要积极探索各种办法,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制度,加大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
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和政府相结合的岗位技能培训机制,保障好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继续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要逐步改变劳动与资本相比处于弱势地位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加强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困难群体的社保水平。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同时,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控制投资性购房,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安排好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
国家要限制特殊利益阶层和大资本对财富的掠夺,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对股市因超募而致暴富加以适当纠正,应考虑对股市暴富者征收暴利税。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为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中产阶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保障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节能减排
巩固“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果,下更大气力抓好节能减排。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40%~45%。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各种节能减排指标将纳入“十二五”规划考核执行,仍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期间及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40%~45%约束性目标的艰巨性。
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清理违规建设项目,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实行“绿色信贷”制度,通过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加强草原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协调区域发展
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总结用好全国支援西藏、新疆、灾区的经验,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不断推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发挥不同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率先发展上继续走在前面,更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走在前面,重点地区通过率先探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子,摸索经验,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正面临提升国际地位,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国家战略利益的历史机遇期,要积极、从容地应对国际上各种挑战,这包括外贸摩擦、货币战争,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等。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
重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能够稳定外需的时候稳定外需,不能稳定外需时,要有足够手段扩大内需弥补可能收缩的外需,才能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解决内外贸体制分割问题,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的出口市场要多元化,积极向新兴经济体扩展,以分散风险。努力扩大进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企业“走出去”,为我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