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wode祖国按:五十岁以上的人们应当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年轻人参加工作后,从学徒工开始工资逐步提高。学师出徒、一级工、二级工,几年一个台阶。那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物价极其稳定,人民手中的人民币真值钱!一对夫妇哺育三五个孩子的现象很普遍,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这个经济实力!
现在只讲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而不讲抑制物价、不打击投机倒把,增加的那点收入明摆着被比翼齐飞的各类物品价格吞噬了。暗地里居民以前的劳动积蓄也随着高企的物价被盘剥了。抑制物价,减少居民支出,不仅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手段,更是对劳动者既往劳动收入的尊重。
以下是《北京晚报》苏文洋的文章,载《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9日第十六版。
| |||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目标,特别强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这个《建议》太好了,说到了人民的心坎儿里。每一个中国人即使不“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也当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想一想几天前新华社记者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涨价,谁能不盼望着十二五规划早点到来,早日实现。有了“两个同步”,即使居民消费价格(CPI)超过3%一点,负利率超过1%一点,老百姓也不会心里发慌,六神无主。老百姓最怕的是物价上涨和负利率增加实现“两个同步”,而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却迟迟不能同步。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搞不明白:经济发展与改革同物价上涨是什么关系。我想请教一下发改委的同志,他们或许能够为我答疑解惑。在我印象中,每一轮煤水电气油等物价上涨都是从发改委那里“发展和改革”出来的,似乎很少有什么降价是从发改委来的。印象不是很可靠的,如果要证实的话,需要请几位帮手,帮助我把发改委成立以来所有关于涨价和降价的公开信息进行一次系统梳理,看一看我们“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共享究竟是涨价多还是降价多。条件所限,我愿意把这一研究课题让给社科院或大学的经济学家们,我只求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根据我对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粗浅认识,经济发展,生产率提高,东西生产多了,价格就相应下降。好比汽车,十年前30多万元一辆的帕萨特,现在20万就可以买到了。这就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市场规律。而由发改委调控的商品,只见一路价格涨上去,有些虽然不由发改委管但是垄断性企业(如电信)也不见价格降下来,这我就以为不太像经济发展和改革,很像经济不发展和不改革。 除了公务员和国企职工,一纸文件就可以增加收入,其他行业、职业的人们要增加收入,取决于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和老板的仁慈程度等多种因素,政府说话的作用有限。有条件多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地方和部门,政府拦都拦不住。而有些企业该给的报酬都拖欠,害得连总理也要帮着讨薪。 就现实情况而言,要真正实现“两个同步”,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后面。比如,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挂钩等。在这些工作之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要保证已经到手的收入和增长的收入,不被以“发展和改革”的名义通过物价上涨和负利率又拿回去了。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人们,他们无法从“两个同步”中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惟一的指望就是物价稳定、正利率和社会福利的增加。每一次上调物价,包括近日上调油价,官方发言人的官方特定语言都是“影响不大”。其实,物价上涨对任何人、任何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对无工作的各类人员影响尤其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严控物价上涨,减少居民支出,也等于是增加居民收入。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