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天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被市场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加息基本没希望了。从最近李稻葵、夏斌、周其仁的言论上看,加息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的方法。而周XC的池子理论也证明加息是最后一招,之前中国必然会先把所有的牌打完。
那么央行为什么迟迟不加息呢?2.5%的利率意味着什么呢?对于银行而言,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很有可能是情况是,如果利率往上调整,那么企业贷款会大大减少,这将使得银行的利润大大减低。如果是这么一种情况的话,那证明中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远远低于gdp数据上显示的增长率,或许只有3.5%左右。现实是,企业在如此低的利率下才肯贷款,如果利率上升那么企业将放弃投资。另外,从ZF目前大力推进的各类投资上看,ZF其实也不想利率提升,尤其是地方ZF目前急需大量资金维持目前的投资量。所以一旦银行利率提升,ZF的融资成本将大大提升,很多投资将成为半吊子工程,这是ZF极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综上所述,中国两大最强大的利益集团都不希望加息,所以加息必然是在通胀无法可控的情况下才会寄出的最后一招。
实际上,现在通胀的更本原因并非仅仅是货币原因。早在5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课堂中,教授们已经意识到ZF的财政赤字是通胀的罪魁祸首。经济学的永恒规律是,货币衡量价值,而价值的本质是消费,投资是用来满足消费的。ZF的财政收入应当主要来满足社会消费,比如当某个地区需要便利的交通来推动经济发展,这时ZF可以动用财政来完善交通,而交通完善后该地区经济更快发展了,ZF可以获得更多税收,新增税收可以用来提供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是,一旦ZF将税收用于无谓的投资时,那么这些税收就等于打了水票了,比如ZF花重金建造了一个美丽的雕塑,而雕塑对该地区的经济无促进作用,那么这些用来建造雕塑的钱会回流到经济循环中,也就是无形中把ZF税收变成了多印的钞票。更可怕的是,ZF以赤字和贷款形式来做那些无效投资,这就陷入了凯恩斯主义困局中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范围必须是在上文所述的良性循环中,一旦出现无效投资那么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只是这个效应有个延后期,也就是说要等到投资结束,而无法产生回报的时候才会发生通胀。由此可知今天中国的通胀和2年前的4万亿投资+地方ZF的十几万亿投资面临结束而无回报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说,ZF能否有效的投资经济来满足消费才是关键。目前,遏制中国消费的核心是国民福利的缺乏,如果ZF用4万亿来解决民众的福利问题那么今天的中国将是另一个局面。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货币问题,货币主义说,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可是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财富配置问题。前面已经讨论了ZF配置的局限性。下面讨论市场配置的局限性。“ZF导致通胀,市场导致泡沫”。资本是逐利的。在自由市场上,当某一产品的升值预期超过所有产品时,那么资金就会不顾一切地涌入该领域。此时,低利率带来的廉价资金并不会产生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而会产生对该超高升值预期产品的泡沫。这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这也就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结构性矛盾——资金都错误去配置效率最低的房地产领域了。加息是刺破泡沫的最好方法,当利息带来的收益高于房地产收益率时,资金自然会回涌入银行。也由此可见,中国现在不敢加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旦大幅度加息,房地产泡沫就会破灭,银行就会产生大量坏账,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崩溃的风险。可是目前在高房价如此遭人诟病的时候,ZF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那么结果必然是,大量货币流向其他领域导致全面通胀。综上所述,我们的对手就是希望中国在逼不得已是大幅度加息而导致银行系统崩溃。在这点上,我们有中了货币主义的陷阱。
总结,最近媒体上都在说明年的经济政策会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是,事实可能正好相反,中国需要稳健的财政政策来减小ZF开支以缓解通胀。而在房地产泡沫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货币收紧,经济崩盘的情况下,为市场保留足够的流动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非减息就会增加流动性,加息就会收紧流动性,虽然通常情况下是这样的)。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将来面临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原本,中国只是得了一场小病,可是中国的对手却让这场小病加剧成一场大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